來源:獨家:消息人士稱,由於關稅,日產將削減最暢銷美國車型的日本產量 |路透社
日產(Nissan)因美國新進口關稅政策而調整其生產計劃:
- 日產計劃減產:由於美國對海外製造的汽車徵收25%關稅,日產決定在5月至7月期間減少其Rogue SUV車型在日本九州工廠的產量,預計減少13,000輛。
- 工廠影響:九州工廠的工人將減少工時,有些日子暫停生產,但仍維持每天兩班倒。
- 市場適應策略:日產表示將持續評估生產和供應鏈的運營,以確保效率和可持續性,並優先考慮勞動力和生產能力。
- 行業影響:不僅日產,其他汽車製造商也在調整生產,如Stellantis暫停部分墨西哥和加拿大工廠的生產,本田則計劃將下一代思域混合動力車改在美國生產,以避開關稅影響。
- 日產的長期挑戰:日產早已在推動全球產能削減20%的策略,以改善財務狀況,新任CEO伊萬·埃斯皮諾薩(Ivan Espinosa)正面臨著帶領公司復甦的壓力。
一、事件重點總結

二、此舉的意義與衝擊
1. 供應鏈去全球化明顯加劇
- 關稅措施促使車廠轉向在地化生產(如本田將Civic移回美國)
- 日產選擇保留美國田納西州產能、壓縮日本產能,是明顯的風向轉變
2. 日系車廠正面臨雙重壓力
- 美國市場競爭加劇,特斯拉、韓系與歐系車擠壓市佔
- 缺乏高效能純電車產品,使其在轉型中落後
3. 日產自身問題加劇影響
- 首席執行官更替
- 陣容老化、缺乏混合動力技術布局
- 多次下修財測,已是重組階段企業
三、延伸觀察:哪些投資與產業受到影響?

四、國際局勢下的結構性變化(宏觀)
【美中貿易戰延伸的影響】
- 美國對日、墨等非中國地區也開始加徵關稅 → 「友岸製造也不保險」
- 多國廠商可能進一步將產線轉往美國本土或東南亞(如越南、泰國)
【日本與美國的微妙平衡】
- 日本對美依賴大,但在安全與經濟層面均受制
- 此舉或將強化日企在美設廠動機,長期或利多當地州經濟(特別是紅州)
未來受到「關稅外溢效應」衝擊的國家與產業,將主要集中在與美國貿易往來頻繁,且屬於高敏感度供應鏈的國家,以及涉及戰略資源或高科技的產業。以下是預測與分區分析:
一、可能被捲入的國家與風險說明

二、可能被捲入的產業與關稅風險

三、進一步的「外溢效應」樣態
- 再工業化風潮催生「逆全球化」
- 美國推動「Buy American」政策,強化本地製造誘因,關稅成為壓制外國競爭工具
- 對外資要求「在美設廠」成為潛規則,否則面臨貿易壁壘
- 跨國企業壓力轉嫁供應商
- 像蘋果、Tesla 會要求供應鏈「轉移出中國」「區域在地化」
- 台商、日商、韓商面臨多地設廠的壓力與成本上升
- 小國成為貿易戰「夾心餅乾」
- 國家如越南、馬來西亞既受中國影響,又怕美國制裁,政策高度搖擺
四、未來監控重點(你可追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