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避難時刻的準備邏輯 (5)之3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篇要來補充一些避難中的長者、行動不便者的議題。


台灣很多時候,聽到「長者」這個詞,可能會先入為主就放一些社福議題,去思考這些事。

但對我們的超高齡化社會而言,卻讓人很難不面對與回應這些議題。

避難也一樣。

避難所中的收容在之前的經驗,反而我要告訴你,長者其實很多人很配合收容的規定。

他們大多也早睡,能夠配合緊急安置的時間,只是對於避難所收容中,8,90歲的長者,可能需要躺臥休息位置,要距離廁所盡量近些。因為可能會有在夜間,上洗手間的需求。

牧師曾與團隊在避難收容所內,服務過一位90幾歲失智的長者。他平均30分鐘要起來小便一次。而且他腳程是走不遠,也憋尿憋不太住的。

再加上避難收容的安置場所,床墊比較低的關係。光是從躺臥到轉換成為坐姿,再起身到上洗手間…,是我們排班夜哨的男性,很辛苦的一個任務內容。

即使是這樣,他也很可愛。他會告訴你說:「不好意思,我身體這樣,讓你們很辛苦。」

你很難想像,這個眼前跟你道歉的人,是幾個小時前家裡一半被水掩沒,緊急撤離被帶來的人。但真正辛苦的是他,因為回到家後,誰能夠與他一起做家園恢復?

在避難當下的長者,有些人能夠協助安置單位做整合的工作。例如:招呼大家吃飯,他們很愛聊天,也能穩定很多人的情緒。避難這件事,不是抵達定位後,大家聚在一起哭。而是要一起扶持,展現韌性的時刻。

台灣較少提及扶持與生存系統的規劃。

一起與他人在不便中住久,該出現的生活問題、秩序問題,還是要面對。

光是避難中的排泄物議題,就可能摧毀整個避難所中人的健康。

我會將避難有分前、中、後三個時期:前期預備中期避難行動與行為後期歸建與家園恢復

風災的「家園恢復」,某個程度與戰災的「家園恢復」是有共同光譜的。

關鍵是你是領袖,你不是眼光放在避難準備而已,你要準備到恢復面。

若你去查詢烏克蘭的數據,就知道戰災下的家園恢復,還有要計入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的考量。

所以為什麼前幾集我們在談的內容中,有稍稍先請你穩定,先思考先判斷?

若你是即將帶領眾人前進,保護家人的那一位,你的計劃可能現在就要執行。

因為你的「穩定」,能夠成為身旁的人,更大的祝福。

戰爭當下,人大多數會出現高度壓力。由於交感神經系統與腎上腺素的影響,會促使人產生急性反應。

所以你我,與其他民眾都可能會出現「3F」(Fight, Flight, Freeze)的反應現象:

首先要認識這些壓力反應,3F反應是什麼?有以下這些:

戰Fight」:我們可以視為一種較積極的回應,例如說解決問題。

逃Flight」:可以看做遠離危機,或是逃避。

僵住Freeze」:腦袋空白,需要整理自己的時間,不知所措…等。

這些時刻之所以「重要」,是因為:

「不管出現哪種反應,那都是人體自主照顧自己的機制。」

這也是前幾集中所引用的:「果效的發出,是出自你的心。」

特別注意在不同緊急環境下,3F反應可能會是個雙面刃。

有些不穩定份子在3F狀況下,會導致更大的團隊危機。若你正好協同醫務人員在做醫療處置,一定要過度緊張或興奮的人,先暫時遠離醫護人員,或遠離傷病患。

找個人陪伴他聊聊,待他情緒穩定。

所以講到這裡,你就知道為什麼牧師一直強調「團隊」很重要。也順便解釋為什麼我們需要「團隊」。

在3F下的人,一定要試著告訴他們你也在。告訴他們:我們在哪裡,面對什麼事,建立他的信心,給他當下的引導。但今天要補充的是「長者的避難」。怎麼會連同「3F」也一起講?

是因為他們的年歲,其實有很多人都充滿智慧,他們能成為很多人的幫助。

3F的現象有很多種舒緩方式:

例如坎蒂.韋恩斯博士在她《Burnout Immunity》的書中也建議當你壓力過大的當下,可以嘗試這樣告訴你自己:

1.去思考與確認你個人優勢

2.回想你曾經如何準備好,應對特定挑戰。

3.去回想之前你克服挑戰的經驗。

4.想像你所愛的人,他們給你的支持。

5.禱告,也知道有人正在為你禱告。

上面這些點,很多時候是我們一生中,長輩對我們的鼓勵。

這裡面的所有面向,都指向長者對我們的睿智行動。

長者們生命的經歷豐富,他們有些人知道你在做什麼,並且會提供你必要的協助。所以你所認識的長輩,家中的長輩,別忘記為他們預備避難的準備。

戰爭當下,很多的家庭的男性會被徵召進入軍隊。不要小看長輩們的能力。他們頂多行動慢你一些,不代表他們沒有能力。

背不動背包,還可以拿買菜車做掛載。

走不遠,你可以為他們準備登山杖。

再走不動,坐輪椅他抱避難包,你推他。

他們多為帶領過家庭、為家族犧牲一生的人。他們有他們關鍵的重要性,在你的準備中,不要放棄他們。

辦法是人想出來的,運用你的智慧。想想那個:超強力迦特人精英級歌利亞,對戰牧童大衛的故事。

智慧與能力的真相,會帶領你突破環境限制。或許你還在腦袋瓜空白期,但是我必須告訴你:

就連路過的牧師,他在特定的壓力訓練中,有些場景會大聲對自己喊、鼓勵自己:

「沒有什麼做不到!」

你比我更棒,因你一定有更多方式,能幫助更多人!幫助更多長者!

avatar-img
路過的牧師Roaming Pastor
6會員
15內容數
一位路過的牧師,走在人群之中,也走在自己特別有趣的路上。 Podcast 頻道準備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面對避難準備當中,我有需要上救護課程嗎? 牧師你會怎麼看?
前面講到住家的基礎避難概念,相信很多人開始在想家裡或機構,兩層牆的掩護了。 網路上的分享,包括這篇文在內,我們只能成為你的建議。 老話還是那句:「避難準備沒有絕對答案,但是有共同答案。」
今天談一點「住」的議題,住的部分,我們可能要分成五個點下來補充:
在面對避難準備當中,我有需要上救護課程嗎? 牧師你會怎麼看?
前面講到住家的基礎避難概念,相信很多人開始在想家裡或機構,兩層牆的掩護了。 網路上的分享,包括這篇文在內,我們只能成為你的建議。 老話還是那句:「避難準備沒有絕對答案,但是有共同答案。」
今天談一點「住」的議題,住的部分,我們可能要分成五個點下來補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長照機構的工作和人道治療引發的問題。工作人員的負擔和難處,以及對本機構和相關法律的質疑。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微心世界]解答大家最常遇到的問題: 3、5、14、19、22、23、42、45、46、49、52、53、59、78。 3. (1 ) 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規定,所稱私立小型老人安養、養護機構,是指收容人數未滿多少人? ①5人 ②45人 ③30人 ④20人。 解答:依照112年6月21日修正公布《老
Thumbnail
2025年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問題日益嚴重。瞭解被照護者及照護者面臨的龐大經濟危機,並提供了國泰照護需求及低保費負擔的長照商品。我們建議您著重在長照商品、長期看護、家庭經濟危機等相關關鍵字。
Thumbnail
台灣年齡層老化,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就算與家人同住,也克服不了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的辛苦。上了年紀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腿疾,有的是關節退化、有的是肌無力、有的是骨質疏鬆等等,所以居家安全對老人來說相對重要。 有一群志工,每天挨家挨戶為老人的生活空間安裝簡易扶手,比如浴室出入口、馬桶旁、走廊,或是廚房
Thumbnail
本文以影片「失控的照護」為引,反思自身曾接觸到與長者相關的現象及議題,包括如養老院和社區照顧的差異。面對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未來老後生活與照顧,又應如何預做準備?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長照機構的工作和人道治療引發的問題。工作人員的負擔和難處,以及對本機構和相關法律的質疑。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微心世界]解答大家最常遇到的問題: 3、5、14、19、22、23、42、45、46、49、52、53、59、78。 3. (1 ) 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規定,所稱私立小型老人安養、養護機構,是指收容人數未滿多少人? ①5人 ②45人 ③30人 ④20人。 解答:依照112年6月21日修正公布《老
Thumbnail
2025年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問題日益嚴重。瞭解被照護者及照護者面臨的龐大經濟危機,並提供了國泰照護需求及低保費負擔的長照商品。我們建議您著重在長照商品、長期看護、家庭經濟危機等相關關鍵字。
Thumbnail
台灣年齡層老化,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就算與家人同住,也克服不了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的辛苦。上了年紀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腿疾,有的是關節退化、有的是肌無力、有的是骨質疏鬆等等,所以居家安全對老人來說相對重要。 有一群志工,每天挨家挨戶為老人的生活空間安裝簡易扶手,比如浴室出入口、馬桶旁、走廊,或是廚房
Thumbnail
本文以影片「失控的照護」為引,反思自身曾接觸到與長者相關的現象及議題,包括如養老院和社區照顧的差異。面對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未來老後生活與照顧,又應如何預做準備?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