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世代,對於打字機是什麼想法。 是網美咖啡店的拍照道具嗎?還是復古電影的元素? 我不是出生在打字機的年代,但對於「打字」這件事情,是很著迷的。 把手放在鍵盤上,一陣快彈慢奏,腦袋中的抽象想法,變成一顆一顆的文字。 更具體一點的,是小時候看影集「慾望城市」,女主角凱莉是一位專欄作家,每一集的內容,都會穿插他打字的畫面,文字在電腦螢幕上展開,隨著思緒前進或刪除。有時候的結尾鏗鏘有力,有時後是留下問號的一團迷霧。 從此對於專欄作家這樣的角色充滿迷戀。 我長大的年代,還有報紙。 每天早上,家裡都會傳來一陣規律的聲音。送報的機車聲停在家門口,接著爸爸轉開大門上的防盜門閂,扭開鑰匙鎖,玻璃門打開又緩衝闔上。拖鞋聲走到客廳,電燈電源打開, 報紙被輕拋在玻璃茶几上。接著是刷牙漱口的聲音,然後爸爸回到客廳,雙手攤開報紙,一天開始了。 於是我也洗漱完畢來到客廳。爸爸通常看的是政治及社會,我就翻找影視、消費、副刊。這些相對軟調的版位,都有不同的專欄篇幅,影視版可能有八卦軼事、消費版就是流行觀察、副刊更豐富了,家鄉記憶、旅遊文學、或邀請客座作家對談。 比起生命週期就一天的新聞,我更喜歡看專欄。內容有時候平淡、有時候曲折,有時候無感、有時候一整天都在細細回味。 生活不會每一天都精彩,也實在不需要時時刻刻都被聚光燈照著。這種隨機的趣味,是專欄的獨特美好。 二、三十年過去了,我才鼓起勇氣,擁抱我一直很喜歡的事情,不知道這條路走起來怎麼樣,但,就上路吧!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