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25.04.17
**鮑爾暗示不會緊急降息引發市場劇烈反應
*道瓊大跌近700點,台積電ADR跌3.6%。*H20晶片禁令生效導致費半重挫。
*鮑爾打消緊急降息的念頭,與沃勒的預防性降息說法不同。
**聯準會對通膨與就業的兩難取捨
*鮑爾強調通膨為底線,就業為次要目標。
*川普新關稅將使聯準會更難平衡政策。
*未來政策由票委投票決定,非鮑爾單方面決策。
**聯準會政策決策的滯後性與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
*利率政策效果有延遲,如踩煞車需過幾公里才見效。
*川普政策等於副駕駛掌控油門與煞車,雙方形成博弈。
*川普政策加劇聯準會的困境,關稅90天後不確定是否持續,讓FED難以預測政策效果。
*若通膨未失控,提前升息可能成誤判;
若真失控又來不及反應。
**市場對降息預期分歧,經濟衰退風險上升。
*降息三碼機率25%,兩碼為34%,四碼也有16%。
*市場定價開始反映經濟硬著陸風險,4月經理人預期衰退升至49%。
**鮑爾立場偏鷹派,不急於救市。
*除非遇流動性問題,否則不會因股市下跌而干預。
*市場揣測川普是否會開除鮑爾,因其態度強硬。
**目前經濟政策與通膨預期落差大。
*目前實際CPI、PPI等中間財數據下滑,顯示通膨壓力不強。
*通膨預期高漲源於政策不確定,而非真實物價。
**消費動能未崩潰,零售數據強勁。
*三月零售銷售月增1.4%、年增4.6%,為2023年以來高點。
*汽油價格下跌但仍出現搶購潮,顯示內部買盤存在。
**三月進口物價未見漲幅,暫不構成通膨壓力。
*進口物價持續下跌,高盛數據顯示物價尚未反映關稅效應。
*囤貨現象可能反轉為通縮壓力,類似2021年疫情後的現象。
*川普課稅對物價拉抬有限,除非範圍更廣。
*美國進口來源多元,如洗衣機多來自越南、電熱器與瓷磚來自墨西哥。
*電子零組件仍依賴中國,川普針對該類產品適度豁免,保留產業轉移緩衝期。
**彼得生研究所預警三到四季可能技術性衰退。
*上半年經濟仍成長,但民間投資收縮,企業觀望90天後協議結果。
*FDI承諾雖多,多數企業選擇暫停投資以靜制動。
*例子如五金傳產廠商,面對關稅不確定,設廠地點難決策。
**美國製造業長期下降,但全球化提升整體經濟效率。
*貧富差距擴大,財富成長遠超過所得成長。
*民調顯示支持製造業回流者眾多,但願意從事者僅2成。
**製造業產值未減反升,轉向高附加價值與自動化。
*製造業產值持續上升,就業人數下降,顯示效率提升。
*產業重心轉向高科技與國防領域,創造專業服務與物流就業。
*川普選民為藍領工人,因此需讓勞力密集型產業回美。
**川普政策的實施與外界期待落差。
*部分人認為川普有大棋布局,但行事可能不顧後果。
*目前談判雖不能說大贏,但多國開始讓步。
**美日關稅第一輪談判結束,川普聲稱有進展。
*日本國內壓力集中在牛內臟與電動車非關稅壁壘,恐衝擊本土產業。
**美日談判進展與內部壓力。
*第一輪談判已達協議,川普發文表示進展。
*石破茂不願過度讓步,國內壓力來自食品與國防議題。
*川普批美日安保協議不對等,要求日方軍費分擔。
*貝森特與川普對日要求強硬,認為日方非關稅障礙多,須針對貿易赤字與農產品開放做調整。
對於日圓匯率政策不容許貶值避免關稅,能源與農業配額也被要求放寬。
**日本三條談判底線:匯率、汽車、農業。
*匯率:不能因協議限制降息,對政策形成壓力。
*汽車:道路與車型需改變,恐引發基礎建設重整。
*農業:米稻配額若開放,農民將受衝擊,缺乏配套將引爆反彈。
**即使第一輪協議完成,續談仍需看日本國內反應。
*內部產業反彈可能影響談判進展,與台灣情況相仿。
**三月非美國公民搭機赴美年減10%,全球旅客赴美人數驟減。
*預估旅遊營收將減少約900億美元,顯示各國對美國好感下降。
**北京下調人民幣中間價至7.3,藉貶值對抗關稅壓力。
*中國內部經濟壓力大,可能釋出新一波刺激政策,觀察央行是否再降息。
*中國經濟數據偏弱,雖名目成長仍須審慎解讀。
*三月新屋、二手屋價格仍下跌,房市未見止跌跡象。
*中國Q1 GDP年增5.4%,高於預期;零售銷售、工業生產、固定投資亦有成長。
*儘管數據不差,但仍需從交通壅塞指數等替代數據觀察實際經濟活力。
*高盛交通壅塞年減近3%,除北京上海外,各大城市皆減少,顯示貨運需求低迷。
**中國企業應對關稅策略多元,產業正在重組。
*系統商轉向新興市場轉單,陸企產能外移或減產停工。
*高盛對中國經濟評價趨中性,認為仍處低基期佈建階段。
**中美90天後談判前景堪憂,川普談判風格反覆成最大變數。
*預期中美90天後仍難達成協議,川普施壓強度持續提升。
*川普談判策略如雙子座反覆,市場難以建立一致預期。
*政策反覆對商業與政府運作皆屬大忌,美國信用無法多次破產。
**費半跌4.1%,主因為H20管制與鮑爾鷹派談話。
*各大投行下修標普500目標價,上下差距達千點,反映政策不確定性高。
*市場避險情緒升溫,最受歡迎資產為黃金、現金、美債。
**黃金為主流配置,科技股比重明顯下滑。
*黃金持有意願最高達42%,科技七巨頭比重從60%降至24%。
*建議黃金持有至降息周期結束,不因短線地緣風險出清。
*長期投資應對短線波動,拉長時間有高報酬機率。
*標普回檔超過15%後,1年內反彈15%機率高達83%。
*持有3年、5年、10年,預期報酬依序為40%、66%、100%。
**目前台股下跌,市場情緒從極度悲觀回到低度不安。
*美日談判傳出利多,日經先行反彈,顯示市場訊息仍可互相抵銷。
*後續須觀察川普與鮑爾之間的博弈、零售數據與市場資金配置。
*短期市場仍震盪,但長期策略仍建議低基期佈局、成本分批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