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2025 臺灣軟體產品年會 Product Conference 心得分享:談產品人在 AI 時代的定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最初吸引我報名軟體產品年會的原因,僅僅來自於主辦人 Eileen 在 Facebook 社團 Taiwan Product Manager 分享的 贊助計畫簡報

在這份簡報裡,我看見的不只是活動贊助方案提案,而是一位產品人基於滿滿熱忱、信念與行動力,從一次次小聚出發,最後推動出這場「為所有產品人打造的年會」的歷程。

我很喜歡這場年會的核心主張:在這裡,我們不談新技術,而是打造一場「更少焦慮」、「帶走行動方案」、「經驗傳承」的軟體產品年會。對於產品設計經驗尚不超過五年的我來說,實在是很好奇我每一天遇到的困境、糾結,究竟其他人是如何面對並解決的?(事實是,大家還真的同樣糾結 XD)

於是,當活動售票資訊一出,我就設好搶票行事曆,期待能親身參與這場屬於產品人的盛會與見證。

2025 軟體產品年會

年會主題:CROSS DILEMMA AND BIAS

一場屬於數位軟體產品人的年度盛會。Cross 為雙關,期待透過這場年會探討在如何跨越產品開發中的兩難、衝突與偏見,身為軟體產品的從業者我們該如何在這紛亂世代下共榮共存,產業的風暴之下一起向前邁進。(引用自 KKTIX 售票資訊

活動現場

整場活動的許多細節,都能感受到主辦團隊滿滿的用心。從事前活動通知、能辨識出社交意向的精美識別證、彙整年會 Info 的 Notion、HackMD 共筆文件,到現場設有 ChargeSPOT 行動充電站、吃不飽還能拿第二份的超好吃午餐便當⋯⋯,這些貼心安排,都讓人真切感受到:啊,果然是一群超在意使用者體驗的人呀。

raw-image

主辦團隊分享了這場年會的 觀眾輪廓

  • 主議程總參與人:120 人
  • 哪個職業參與人數最多:產品經理
  • 報名者年資聚集於:5~9 年

活動除了主議程外,另設有 3 場收費工作坊,不過因時間與主議程重疊,本文未涵蓋相關心得。

活動議程:9:00-17:40,共 6 場講座

本次年會共有 6 場講座,以下僅摘錄我個人印象最深的內容,與大家分享。

想了解更完整的講座內容,可以:


Panel Session:談女性產品經理職涯、產品經驗及選擇

這場與談由 Hahow 資深內容創作經理 Claire Chien 主持,邀請到與談人:

  • Angie Lee|產品設計與轉型解決方案負責人, IBM Consulting
  • Cammy Lin|Chief Product Officer, Tomofun
  • Edda Wu|Senior Product Manager, iCHEF
  • Lily Wang|數位產品與轉型創新顧問

多人與談的 session 向來比一對一訪談或個人演講更難規劃與掌控,講者之間的談吐風格、節奏是否契合?是否能因為多人與談而激盪出火花?對談能否跳脫經驗談,歸納出具體方案與觀點,讓聽眾真正帶走什麼?

在這場與談裡,我能感受到主辦團隊與主持人 Claire 在這些細節裡下了多少工夫。無論是精準提問或有條理地總結,都是讓這場與談深植人心的關鍵。

每位產品經理都會面臨到的日常:「在組織中如何妥善規劃產品策略,並取得關鍵 Stakeholders 的支持?」

任職於 Tomofun(核心產品為 Furbo 寵物攝影機)的 Cammy 分享了他們的做法。Tomofun 團隊有一套內部模板,用來梳理與對齊產品方向,內容包含:

  • 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 評估的指標是什麼
  • 現階段有哪些已知數據(至少列出 15 項相關數據)
  • 有哪些可執行的方法

在準備好這些資訊後,團隊會請 Stakeholders 回饋:

  • 從 1 到 10 分,你會給幾分?
  • 如果要做到 10 分,還能多做什麼?有什麼建議?

這樣的系統化流程,不只助於團隊聚焦,也幫助執行長更清楚掌握各方 Stakeholders 的觀點,做出更全面的判斷與決策。

raw-image

當被問到「是否曾經歷 Burn out」時,Cammy 第一時間的回應讓人忍不住笑出來。

Cammy:「應該換個方式問,在場有人沒有 Burn out 過嗎?:)」

他也分享了自己面對這種狀況的應對方式:

  • 檢視會議必要性(Review Meeting):定時檢視每場會議的必要性,是否真的需要那麼多人參與?盡量只保留能夠助於決策的人在場。
  • 適時尋求協助(Ask for Help):適時尋求工程師、老闆等人的支援,不要一肩扛下所有事情。
  • 面對並接受失敗:練習轉念,不只是接受產品的失敗,也要學習接受某些來自老闆的決策。若無法轉念,容易讓自己陷入內耗。

在今天的每場演講中,果然都離不開 AI 時代的相關命題。當主持人問到 AI 專案應用的實際經驗時,Cammy 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案例。

Tomofun 的 Furbo 寵物攝影機,應用了 AI 偵測狗狗的行為狀態,並向飼主提供建議(Furbo AI 偵測功能)。例如,系統可能判斷狗狗「今天特別活潑」,並自動通知飼主。然而,某一次 AI 解讀為活潑的行為,實際上是狗狗正在「癲癇發作」,這樣的誤判讓飼主很生氣。這起事件讓團隊重新調整 AI 的應用方向,讓 AI 盡可能闡述客觀事實,避免過度詮釋與建議,以降低誤判與客訴的風險。

延續 AI 議題,主持人提問:

在 AI 時代下,認為 PM 的獨特價值會是什麼?對 PM 角色轉換有什麼想像?

我特別喜歡其中一位與談人對 PM 的定義:

PM 是站在商業、用戶、科技的交叉點,找到最有商業價值的問題。

這樣的解讀也與我心中對「產品經理」的想像相呼應,持續致力於靠近使用者,以帶給使用者更好的體驗為驅動力,享受每個搞砸的挫敗感(即使目前還無法真正做到),或是成功解決某個核心命題的成就感。

活動最後,主持人邀請四位與談人回答壓軸提問:「如果能回到職涯第五年,你會想提醒當時的自己什麼?」

其中,Edda 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感受到「需要改變」的時候,就去改變。盡快採取行動,改變不會錯。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感受到了就去行動。只要是你想要改變的時刻,就是最好的時刻!

人總是慣於待在舒適圈,尤其當投入的沉沒成本難以忽視時,更容易裹足不前。從 Edda 的回答,再次提醒了我:相信直覺的感受、勇於改變或嘗試,永遠不嫌晚。

無論是打造產品,還是經營「自己」這個產品,這樣的信念,我想都是適用的。


公親變事主:使用者體驗最終要走向產品路?

這場邀請到 KKBOX Product Division Manager 彭尹,分享從 UXR(UX Researcher)踏上 PM 之路的心路歷程。

𝗣𝗵𝗼𝘁𝗼 𝗖𝗿𝗲𝗱𝗶𝘁 主辦團隊

𝗣𝗵𝗼𝘁𝗼 𝗖𝗿𝗲𝗱𝗶𝘁 主辦團隊

開場不久後,他向台下提問:「在場的 PM 們,有誰會因應產品時程,請 RD 一起加班趕工,以如期推動專案上線?」

當我還在猶豫是否要舉手時,發現現場幾乎一片靜默 XD 大家心中貌似都有千言萬語,卻無法輕易舉起手來。

接著,彭尹分享了一段讓他印象深刻的故事:某次他因時程壓力請 RD 團隊加班,幾天後卻在電梯裡聽見團隊夥伴說:「新來的 PM 真沒同理心,竟然叫大家一起加班。」

身為一個在 UXR 領域耕耘 10 年以上的人,轉職 PM 後,竟然被貼上「沒有同理心」的標籤,讓他感受到相當衝擊。

這實在是個既諷刺又好笑的有趣故事,這樣的團隊衝突,想必是每一位產品經理都曾面臨的難題。每個 Stakeholders 都對於「產品優化方向」滔滔不絕,但落實到實作細節、團隊資源協調與內部溝通、市場時程壓力、最後的成敗,這些重擔最終還是回到產品的「小 CEO」產品經理身上。

作為團隊內的翻譯蒟蒻,彭尹分享到「言靈」的重要性:

raw-image

藉由 UXR 領域工作者最擅長的理解、收斂並轉譯的能力,面對隕石需求,他會花心力向團隊夥伴說明每個功能的商業價值,進而讓團隊更有效建立信任、願意在專案投注更多的心思。

彭尹也分享團隊當時面臨到的專案挑戰:AI 應用 x 60 天 x 全平台上線(Web, App, Mobile),最終成果是「AI 歌單(Beta)」功能的誕生。

彭尹:當用戶的創意,遇上 AI 的未知,我們無法預測用戶會下什麼 prompt。

他舉了幾個實際可能發生的極端例子,例如:「請幫我推薦一份吸毒歌手組成的歌單」或「我想要一份家暴歌手歌單」。這類 prompt 若被生成,甚至被截圖加上「這是 KKBOX 認證的吸毒、家暴歌手」傳上社群,可能會引發公關危機。

因此在功能設計時,KKBOX 團隊必須事先避開這些社會普遍無法接受的黃賭毒敏感議題,並加入更多安全機制與過濾策略。

除了考量用戶端的使用情境,也得同步關注外部生態,例如:社群平台的輿論走向、唱片公司對功能的接受程度等,這些都可能直接牽動產品的方向與下一步。

談到從 PM 到 PM Lead 的身分轉變,彭尹也提到產品經理常見的冒牌者心態

過去他在 UXR 領域,甚至會被尊稱為「老師」,顯示自己在產業的專業能力備受肯定。但在踏往產品經理的道路上,他的影響力「歸零」,需要實作、再次累積存款。

這大概也是每位一萌生轉職、換工作、換產業念頭的工作者,共同面臨的恐懼。

彭尹的這場分享,是我在當天六場講座中收穫最多的一場。從產品經理的心態建立,到管理團隊的方法論,每一段都很扎實,也很喜歡他的簡報敘事方式。

尤其當發現,連這麼強、這麼有經驗的人,都會每兩小時自我懷疑一次時,也讓我忍不住放過自己一點:現在的迷惘,或許也是可被允許的吧。


Panel Session:Re-build 團隊塑造新思維

這場由主辦人 Eileen 主持,邀請緯創軟體董事長暨執行長辦公室執行特助 Alex,以及曾任知名科技公司 Product Director 的 Tim,分享關於團隊建立與管理的心法。

𝗣𝗵𝗼𝘁𝗼 𝗖𝗿𝗲𝗱𝗶𝘁 主辦團隊

𝗣𝗵𝗼𝘁𝗼 𝗖𝗿𝗲𝗱𝗶𝘁 主辦團隊

當 Eileen 問 Alex:「什麼是促成團隊與工作文化的關鍵?」 Alex 認為「建立起大家願意直球溝通的信任感」是最重要的,他強調,最高決策者的默許,往往會形塑組織裡真正的文化(aka 潛規則)。他也舉了 Amazon 的 16 條原則為例,說明「團隊工作原則」如何成為文化的基礎。

Alex 提醒大家:原則與口號不同,「以客為尊」是口號,「如何落實」才是執行的原則。

這確實是許多團隊、包含我自己都會陷入的誤區,當原則不夠清晰、不夠靠攏第一線夥伴的日常業務時,最終確實只會淪為口號,失去設立的初衷。

在這場分享的尾聲,Alex 留下一段讓現場聽眾都很有感觸的話:

「因為過去你在每一刻的努力,現在才會有辦法在這個當下、站在這裡。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記得也要試著找到自己的路。」

延伸閱讀:Alex 的 Medium 分享|亞馬遜工作法 — Leadership Principles 的立意與惡意


所以,AI 時代下,產品人的定位會是?

在這場年會的最後,由 Eileen 引言並與神秘嘉賓蕭上農對談,談軟體產品的現在、過去、未來。很喜歡 Eileen 的這段引用:

當 AI 逐漸接管低階的開發工作,未來軟體開發者的核心價值會是什麼?Cursor CEO Truell 給出一個言簡意賅的答案:「品味」(Taste)。
這裡的「品味」,不僅指涉視覺設計或使用者介面的美感,更是一種對產品本質的洞察力與判斷力。它關乎「應該打造什麼樣的產品」,以及「軟體應該如何運作」。

他們提到:上一波劃時代的產品 iPhone 花了 74 天達到 100 萬使用者;而 ChatGPT 只花了 5 天。在 AI 時代的我們,從資訊焦慮到知道「即使焦慮也無法改變什麼」。

我們無法預期 AI 能發展到什麼程度,但可以確定的是,那些真正奠基於「品味」所產出的內容與產品,仍是目前 AI 難以全面取代的工人智慧。

無論是營運策略、行銷企劃、社群溝通,還是產品設計,唯有基於對人性與使用者需求的敏感與掌握力,這樣的產出才能真正打動使用者、產生共鳴。

作為產品人,我想,我會繼續向使用者靠近;繼續在每場可能立場不同的協商中尋找共識;繼續堅持校正每一個 px、推敲每一行文案的用字精準度,不放棄打造更好的產品與體驗。

延伸閱讀:

最後,附上當天也很重要的資訊:

  • 以講座便當來說,這天的午餐真的很好吃!可以自選飯或義大利麵,還能選要通心粉還是直麵,非常貼心 ➡️ 店家 LINE:挑剔!hey, SO picky!
  • 當天也很好吃的點心 ➡️ IG:倉鼠甜點工作室(聽說巴斯克很讚)

對於是否公開撰寫心得這件事猶豫許久,畢竟在這方面並不是這麼擅長。不過,在看到主辦團隊的用心、看到主辦人 Eileen 為這場活動傾注的努力之後,還是很希望能一起為這場活動做點什麼。

這篇文章,獻給每一位在產品路上迷惘卻仍滿懷熱忱的產品人,也向主辦人 Eileen 致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嗨 我是 Eileen 真心的感謝你寫下這些文字。 辦完年會之後我進入了極大的自我懷疑。 儘管收到很多回饋、掌聲、回饋,但也面對自己在年會籌備過程中燒乾了自己的餘裕、不得不的取捨。 感謝你的文章再次提醒我 對啊 就是做想做的事 做現在這個交叉口才能辦的年會 很感謝你的參加🫶🏻 未來見
avatar-img
Between the Waves
5會員
1內容數
熱愛產品,尤其是創作者經濟與數位內容產業;熱愛傾盡全力只為追逐所愛的過程,例如追星、追動漫作品、聽團;熱愛「被理解」的滿足感,也熱愛去理解他人的努力過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台北最閃耀的國際創意盛事—《2024數位亞洲大會 DigiAsia Taipei》將於今年初秋揭開序幕,從9/2-9/5於台北君悅酒店正式展開,大會集結來自全球各地數位創意及創新科技領域專家,分享AI於數位創意產業中的應用及影響力。
Thumbnail
台北最閃耀的國際創意盛事—《2024數位亞洲大會 DigiAsia Taipei》將於今年初秋揭開序幕,從9/2-9/5於台北君悅酒店正式展開,大會集結來自全球各地數位創意及創新科技領域專家,分享AI於數位創意產業中的應用及影響力。
Thumbnail
《數位亞洲大會(DigiAsia)》今(2024)年已邁入第六屆,即將在9/3-9/5於台北君悅酒店正式展開,三天的議程中邀請20多位來自10個國家的講師參與,以「AI4U」為題探索生成式人工智慧在數位創意產業中的轉化作用。策展人黃逸甫介紹了本次大會的理念,希望探索更多AI的無限可能。
Thumbnail
《數位亞洲大會(DigiAsia)》今(2024)年已邁入第六屆,即將在9/3-9/5於台北君悅酒店正式展開,三天的議程中邀請20多位來自10個國家的講師參與,以「AI4U」為題探索生成式人工智慧在數位創意產業中的轉化作用。策展人黃逸甫介紹了本次大會的理念,希望探索更多AI的無限可能。
Thumbnail
為期兩天時間的《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即將要結束了,在倒數第三場演說,邀請了甲尚科技前瞻創新中心(甲尚Reallusion)負責人黃勝彥(Elvis Huang),分享有關現實與虛幻的盛宴
Thumbnail
為期兩天時間的《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即將要結束了,在倒數第三場演說,邀請了甲尚科技前瞻創新中心(甲尚Reallusion)負責人黃勝彥(Elvis Huang),分享有關現實與虛幻的盛宴
Thumbnail
2024年《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於今(10)、明(11)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102室盛大舉行。今年的主題是「擁抱AI 10+2個方法」,報名人數比往年更熱烈,AI議題引起大眾高度興趣。
Thumbnail
2024年《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於今(10)、明(11)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102室盛大舉行。今年的主題是「擁抱AI 10+2個方法」,報名人數比往年更熱烈,AI議題引起大眾高度興趣。
Thumbnail
在當今全球化的AI科技時代,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成為眾多企業關注的焦點。答案之一就是參與並策劃國際會議論壇活動。 什麼是國際會議論壇活動策劃? 國際會議論壇活動策劃是指針對國際性會議和論壇進行全面的組織和安排,涵蓋從主題設定、議程設計、嘉賓邀請
Thumbnail
在當今全球化的AI科技時代,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成為眾多企業關注的焦點。答案之一就是參與並策劃國際會議論壇活動。 什麼是國際會議論壇活動策劃? 國際會議論壇活動策劃是指針對國際性會議和論壇進行全面的組織和安排,涵蓋從主題設定、議程設計、嘉賓邀請
Thumbnail
2024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於6月4日至7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行,吸引了來自全球的1,500家廠商展示4,500個攤位。本次展覽的主題為「AI串聯,共創未來」(Connecting AI),重點聚焦於人工智慧運算、前瞻通訊、未來移動、沉浸現實、綠能永續及創新等六大領域​
Thumbnail
2024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於6月4日至7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行,吸引了來自全球的1,500家廠商展示4,500個攤位。本次展覽的主題為「AI串聯,共創未來」(Connecting AI),重點聚焦於人工智慧運算、前瞻通訊、未來移動、沉浸現實、綠能永續及創新等六大領域​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在職場中如何準備關鍵字,以提升溝通效率,解決面對報告內容繁瑣,聽者不一定聽懂的問題。建議在溝通中選擇好記的單字以增加價值,讓對方能留下關鍵字,提供了良好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在職場中如何準備關鍵字,以提升溝通效率,解決面對報告內容繁瑣,聽者不一定聽懂的問題。建議在溝通中選擇好記的單字以增加價值,讓對方能留下關鍵字,提供了良好的影響。
Thumbnail
即將舉辦的2024 COMPUTEX Forum將聚集全球科技領袖,共同探討生成式 AI 的未來發展,也代表臺灣在全球 AI 產業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也特別介紹了GeniAuto_X應用在企業內部(業務及行銷部門)和外部客服的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有助於臺灣企業與生成式AI的接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Thumbnail
即將舉辦的2024 COMPUTEX Forum將聚集全球科技領袖,共同探討生成式 AI 的未來發展,也代表臺灣在全球 AI 產業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也特別介紹了GeniAuto_X應用在企業內部(業務及行銷部門)和外部客服的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有助於臺灣企業與生成式AI的接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Thumbnail
2024 年度臺灣人工智慧博覽會 TAIWAN AI EXPO,為期三天的展覽精彩總結。精選展覽上的內容,淺談 AI 的應用實例、新創獎決賽。強烈推薦各位明年也參加!實地收穫 AI 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Thumbnail
2024 年度臺灣人工智慧博覽會 TAIWAN AI EXPO,為期三天的展覽精彩總結。精選展覽上的內容,淺談 AI 的應用實例、新創獎決賽。強烈推薦各位明年也參加!實地收穫 AI 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Thumbnail
不得不說沒有特別的題材 就還是圍繞在AI產業大多都知道的資訊 頂多只能跟熟悉朋友互相互補跟切磋不同題材火花
Thumbnail
不得不說沒有特別的題材 就還是圍繞在AI產業大多都知道的資訊 頂多只能跟熟悉朋友互相互補跟切磋不同題材火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