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彥康難得地失眠了。
凌晨三點半,他坐在自家公寓書房的沙發上,沒有開主燈,只開著一盞落地燈,光源斜斜地照在他膝頭上攤開的劇本上。筆記本翻到一半,他卻很久沒有再動筆。
窗外車聲斷續,樓下便利店的霓虹燈閃了一下又熄了,城市在深夜的沈寂裡像是被按了靜音。他難得沒把握這樣的靜謐時間去熟記台詞或思考表演,而是坐在原地,讓心緒靜靜往裡沉。
他不是個習慣自問自答的人。
大多時候,他接受自己的沉默與單調,也習慣了生活裡那種穩定的孤寂。
不擅長交朋友。 不主動開話題。 從沒談過戀愛。
這些事他都知道,也從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戀愛對他而言,從來不是目標、也不是缺口。
他見過身邊人深陷其中,也見過幾段收場狼狽的故事。他不抗拒感情,只是從來沒有誰,讓他真正生出想要靠近的衝動。
別人說他難親近,他不否認。
他不是冷漠,只是,沒有誰在他眼中特別到值得他打破節奏。
他擅長的,是控制情緒與節奏,是在鏡頭前精準地表現角色的情感流動。
他喜歡那種『在規劃內』的劇烈——像是精準設計的崩潰、分寸拿捏得當的告白、或者極限壓力下的脆裂。
在那些戲裡,他可以痛快表達所有現實中不敢動搖的東西。
而在現實裡,他選擇靜默與距離。
所以,當蘇趁的出現,悄無聲息地被安排進他的節奏裡,他一開始是警覺的。
那人的笑聲眾不同,話又太多,步伐太不規則。
可偏偏,那些他應該感到不耐煩的部分,在蘇趁身上卻顯得……不那麼討厭。
他也說不上為什麼。
明明從一開始就沒想跟這樣的人有太多接觸。
他是那種太輕鬆、太明亮、太靠近的人。
而池彥康的世界,一直是灰藍色的,像這間房的燈光。剛好、不刺眼,剛好能看清字,但不會讓眼睛疲憊。
他想著前幾天的事。
慶功宴上,蘇趁那個過肩摔的力道,那句「我來幫你醒醒酒」。
那動作比戲裡還俐落。
那是他第一次在語言之外,感受到對方似乎真的……懂他。
不像別人,只是對他安靜的表象做出定義。
他從沒對人這樣過。
不是說那是什麼情意,至少在他當時的認知裡,只是單純地……他覺得,和蘇趁一起,好像可以不用那麼小心。
這種感覺對他來說,是全新的。
陌生。
可也因此,他一整晚都在想,那到底是什麼?
他飾演過無數次戀人角色,擁抱、接吻、眼淚、心碎,這些他都能演得極像,卻從未真的體驗過那種『非他不可』的悸動。
他總覺得那些情緒,只是情境。
但蘇趁好像不一樣。
他沒有製造情境,他只是用他那種鬆散的步調、誇張的語氣、偶爾毒舌的笑語,一點一點、毫無預兆地,在池彥康心裡佔了位置。
而那個位置……他說不上來是哪裡,只知道,每當自己想到『今天有沒有見到他』、『他有沒有發訊息』、『他說那句話是不是又在開玩笑』他會多停一下,多想一會兒。
是依賴嗎?不至於。
是喜歡嗎?他還無法確定。
但他能肯定的是,蘇趁跟其他人,的確是有區別的。
這點,他不想否認。
至少今晚,他翻不下去劇本,腦中都是他。
他想,再過幾天,劇組就要進入收尾拍攝。
他們會有更多同框的時間,也許還會有更緊密的合作——這段關係,會怎麼走下去?
他不會去預設。
但他知道,只要蘇趁還在,他就會繼續這樣……不自覺地看著他。
或許這就是答案了。
不是確定的喜歡。
但,是不想否認的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蘇趁向來不是個害怕人群的人。
從小學開始,他就是那種在班上總能很快混熟、講笑話、當開場白的人。
說他開朗,是因為他講話從不遲疑,無論再尷尬的場面也能一句話化解;說他樂觀,也沒錯,遇到什麼事他總是先笑出來,再去處理。
朋友們都說,他是天生適合社交的體質——不挑話題,不怕冷場,還懂得抓人情緒的弦。
可真要說起愛情,蘇趁卻一點都不「會談」。
他沒缺過朋友,也偶爾遇過幾個對他特別好的人。可他心裡總有一條界線,分得清什麼是熱絡的互動,什麼是帶著目的的靠近。
他不是沒被表白過,也不是沒感覺過曖昧,但無論對方再怎麼熱切,他總是那種笑著打哈哈:「我們這樣很好,不用再進一步啦。」
這麼多年了,他早習慣這種不遠不近的距離。
其實也沒什麼。
以前他長得胖,單眼皮塌鼻子,還有點駝背。小時候不覺得,但到了青春期,就漸漸懂了「外表」的影響。音樂,是他當時唯一的避風港。他愛寫旋律,也愛拆解旋律,那些字與和弦堆疊出來的情緒,讓他覺得自己有存在的價值。
他不靠臉過活,靠的是音樂才華,是創作靈感。
後來賺了錢,他也下定決心整型。
眼睛、鼻子、輪廓、抽脂、運動……一點一點改,直到照鏡子時終於覺得那張臉可以直視了。他不覺得自己變了,只是從裡到外更一致了些。
自信?當然比以前強太多。
走進錄音室、談案子、上台講話,都底氣十足。可這些年,他仍然把大部分的熱情放在工作上。愛情這種事,聽聽歌、寫寫詞就夠了。
直到遇見池彥康。
一開始,他只是純粹地欣賞。
覺得這人太成穩了,像岩石一樣紮實。不多話,卻總在最關鍵時刻開口。從不搶戲,也從不討好誰。這樣的人,在這行裡太稀有了。
但後來,他發現自己不只是欣賞了。
他開始注意池彥康的表情、節奏、反應。
他開始記得池彥康不喜歡吃辣、不喝冰水、說話從不超過十個字。自己甚至會為了配合他的作息調整自己的錄音時段,明明根本沒必要。
他還會因為池彥康一個不經意的回應而開心一整天。
這不是朋友間會有的情緒,他知道自己可能陷進去了。
而這一陷,讓他有些慌。
他從沒想過,自己會對一個人這麼用心。不是追求、不是討好,是那種「忍不住想讓他多笑一下」的用心。
有時他想,如果自己沒有整形,沒有那張現在這樣的臉,還會不會有勇氣靠近池彥康?
他不確定答案。
但他知道,他現在靠近了,而且不想後退。
哪怕池彥康總是淡淡的、不熱不冷。 哪怕池從沒給過任何明確的回應,他還是想留在對方身邊。
說不清哪裡特別。 就是知道,跟其他人不一樣。
蘇趁低頭看著自己寫的歌詞,突然笑了一下。
有點酸,有點甜。 就像戀愛這種事。 他終於明白了。
自己不是沒經驗。
只是沒遇過值得讓他用心的人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池彥康主演的電影《流光倒帶》自上映以來,票房一路長紅,評論區好評如潮,不僅橫掃各大影展,更在短短幾週內囊括最佳男主角、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獎項。
就連以往對他冷評淡論的幾位資深影評人,也破天荒地在節目中坦言:「這是一部會留下的作品,而池彥康,是那種靠近角色不費力的演員。」
人氣也跟著水漲船高。電影上映不到一個月,他的粉絲數翻了一倍,網上充斥著剪輯他過去十年演出片段的合輯與觀眾自發製作的動態圖,留言區一片「這種沉默感太有魅力了」、「他不需要說話,眼神已經有劇情」。
各家平台節目邀約如雪片般飛來,從時尚雜誌到爆款綜藝、從短影音專訪到國際巡演邀請,全都卡位等著他的點頭。
但池彥康只接受了一家內容穩重、節奏溫和的深夜訪談電台節目。
節目錄製當天,他照舊提早到場,穿著簡單的針織上衣與卡其色長褲,坐在直播棚的落地窗邊,看著外頭城市晚風搖曳。
主持人也是業界資深的知性女聲,聲線溫潤,訪談節奏柔和,不會逼問,不會設計陷阱,這也是池會選擇這個節目的原因。
「恭喜《流光倒帶》的票房與口碑都大放異彩,最近得獎得得手軟,有沒有覺得人生到了某個高峰期?」主持人笑問。
池彥康搖頭,聲音一如既往地平穩:「還沒到高峰,只是剛好遇上了好劇本、好團隊。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剛好被看到而已。」
主持人輕笑:「你永遠都這麼謙虛。但我們觀眾看得出來,那些情緒的深度不是隨便誰都做得到的。那接下來呢?還有什麼是你想挑戰的?」
他想了想,回答:「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事,也許會一直增加。但我會盡力去完成每一個當下能做好的。」
主持人點頭,轉換語氣:「那感情方面呢?這幾年你的緋聞少得令人驚訝——有些人甚至說你可能會單身到老。」
池彥康聞言輕笑,語氣柔了些:「這方面我不會刻意高調去炫耀,也不會特別躲避什麼。」他頓了一下,視線似乎輕輕落向落地窗外的街景,「但如果我真的喜歡一個人,我不希望那個人覺得委屈。」
主持人一挑眉:「那個人……現在有出現了嗎?」
池彥康沒立刻回答。
他低頭輕笑了一下,沒有正面說明,只輕輕搖頭,又不著痕跡地點了點頭。
「我們就當作,是有,也不是沒有。」主持人體貼地收尾。
節目當晚在網路平台同步播出,短短幾分鐘,那段「戀情會公開嗎」的對話片段便迅速登上論壇熱帖,網友留言瞬間炸開:
【我嗑到昏倒!誰?到底誰?!】
【池哥那個眼神太犯規了吧……】
【不要這樣曖昧!快點公開啊!!】
【這句話根本就是在說他喜歡的人已經出現了……是誰?是誰?是誰?】
隔天「池彥康戀情 hint」瞬間瘋狂洗版,甚至有網友瘋狂整理過去半年與他合作過的所有女演員、幕後團隊、音樂人名單。大家還是找不到任何線索。
而當事人池彥康呢?
節目播出後照舊早上八點出現在片場,安靜地準備當日的拍攝,一如往常。
但身邊助理發現他看手機的頻率,比平時高了一點。
而那個螢幕上偶爾亮起的名字,就是蘇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從池彥康在那場電台專訪中留下「不想讓自己喜歡的人受委屈」的發言後,網路聲量像炸了鍋般沸騰。節目收聽率衝上高點,片段在各大平台被轉發無數,截圖、剪輯、猜測,一波接一波。
但有趣的是,並沒有人將矛頭指向蘇趁。
或許是因為兩人從未在鏡頭前過度交集;又或者,池的形象一直冷淡寡言,戀情一說反而被粉絲引導成「應該是對方還沒出現」的浪漫猜測。
CP組合在粉圈滿天飛,「他與女導演的神秘對話」、「與服裝設計師的眼神交會」、「劇中女主角曾說他『難以捉摸』是不是話中有話」……
蘇趁看著這些討論時,心情難以言喻。
他既沒有失落,也說不上開心。
那是種奇異的懸浮感。
他一直都不是缺朋友的人。
從學生時期開始,他就是那種自來熟型的存在。胖歸胖、樸歸樸,但總有辦法讓周圍的人笑出聲。他能與任何人閒聊三句,喝完一杯就交換秘密。他說話浮誇,語速快,總把氣氛撐起來,也因為這樣,大家都以為他不會寂寞。
可真正的情感連結,他從不主動開口。
那需要太多誠實,也太過赤裸。
直到長大後,他靠著實力和作品闖出名號,又花了時間與金錢讓外貌煥然一新,才讓自己有了更多選擇權。但他依然沒有選擇談戀愛。
不是排斥。
只是沒有誰讓他「想去主動靠近」。
直到池彥康。
他不明白那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可能是初次見面時,池彥康一貫冷淡的眼神裡,意外地有一點寬容; 也可能是合作時,那種「不說話卻讓人聽見你」的安靜存在感; 又或者,是那一場場偶然交會中,池彥康總會記得他的喜好、配合他的節奏,雖然嘴上什麼都不說,卻讓他感到從未有過的被理解。
這樣的理解太難得。
也太容易讓人動心。
「你是不是在等他說點什麼?」沈念飛有一次問他。
「……我不知道。」蘇趁如實回答,「我不確定在他心裡,我是不是也跟別人不一樣。」
「他說過,不想讓自己喜歡的人受委屈……」
「但他沒說是我啊。」
沈念飛笑得像一切盡在掌握中,「這就是池彥康的風格。他什麼都不說,但什麼都做得恰好。你以為那只是配合,其實那就是在意。」
蘇趁沉默。
「他不說,是因為他怕說了之後,你會不知所措。」
「他怕我不喜歡他?」
「不是,是怕你太快就知道他喜歡你,那你就不會再對他主動。」
那句話,像針一樣扎進蘇趁心底某個隱秘角落。
他一向是熱鬧的、喧嘩的,靠近任何人都毫不費力,除了池彥康。
因為只有對這個人,他連一點點主動,都怕太多。
而他怕得不是被拒絕。
而是,如果對方其實也有一點點喜歡,那他就更不能打破那點溫柔的默契。
那麼,該怎麼辦呢?
他看著手機裡某張合照截圖,兩人靠得不近,但眼神的交會被網友戲稱為「剛好對焦,毫無情愫」。
他自己知道,照片裡那一刻,他是正在偷看對方。
而對方,也剛好在看他。
他笑了一下,沒留言也沒轉發,只關了螢幕。
也許,他還可以再等等。
因為這段曖昧,雖然說不清楚,但從來不是單方面。
只是全世界還沒發現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影院那晚,蘇趁主動吻了池彥康之後,他們的相處沒有出現任何戲劇性的改變。
該說的話一樣簡短、傳的訊息仍然不多,每次通話都是因為工作或某段樂曲需要討論;偶爾會聊聊日常,但多半還是以理性交流為主。兩人的關係像是在細水長流中暫時凝固下來,沒有後退,也沒有前進。
池彥康沒有刻意疏遠,但也沒有主動靠近。
他總是那樣安靜,有時蘇趁甚至搞不清楚,那天吻了他之後,對方究竟是沒反應,還是反應太輕而自己捕捉不到。
蘇趁表面上什麼都沒說,心裡卻懷疑過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也不是沒想過該不該再進一步,只是他知道池彥康這種人,不會因為衝動而被推著走。他如果真的要接受誰,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
所以蘇趁選擇什麼都不問,也什麼都不催。
他習慣了自己心裡藏著點東西,偶爾開玩笑點到為止,也算是保留一點餘地給自己下台。
然而就在這段他以為會繼續安靜下去的時間裡,外界的聲量卻逐漸高漲。
先是沈蘇CP突然意外爆紅。
那首由蘇趁作詞作曲、沈念飛演唱的單曲持續在各大平台盤踞熱榜,加上兩人同台時互動自然、私下友誼穩定,不少粉絲將他們配對成「最懂彼此的靈魂伴侶」。
從音樂圈燒到娛樂八卦,接著連工作群組裡都有人在悄悄討論。
「你不覺得沈跟蘇有點來電嗎?我上次看到他們在錄音室裡,默契超好欸。」
「他們在綜藝裡也很搭啊,沈念飛那次還替蘇解圍,超暖的。」
「蘇趁不是一向只跟音樂結婚嗎?居然會在螢幕前這麼自然地互動,真的讓人浮想聯翩欸……」
蘇聽著這些話,只笑笑不回。他知道這些討論來得快,熱得也快,但他沒想到的是這風向,甚至吹到了池彥康那邊。
某天午休時間,池彥康坐在片場保母車裡,無意中滑開社群,看到的是一則轉發上萬的討論串。
【沈蘇是真!你們看這對話、這眼神、這合作頻率,根本不是普通朋友。】
【我開始懷疑沈念飛是蘇趁的靈感繆思欸。】
【嗑到了!這CP我能吃一整年!】
池彥康指尖頓了一下,沒有立刻關掉。
他繼續滑著,有人貼出各種拼圖式的影片剪輯,也有人分析沈念飛在受訪時提到「最近有個特別想合作的人」,然後旁敲側擊推測那人就是蘇趁。
看著看著,池的眉頭慢慢皺起來。
他不是介意被討論,也不是對粉絲的幻想有什麼意見,只是……那種違和感,讓他感到不安。
蘇趁跟沈念飛,確實交情很好。
但他們之間那種不言而喻的默契,讓自己有點不高興。
池彥康自己說不清楚這情緒是什麼,只知道當他點開一篇留言區時,手指不受控地往下滑,直到看見一則:「池彥康應該不會是蘇趁的菜吧?他太冷了,沒火花。」
他盯著那句話許久。
下一秒,他罕見地打開自己的社群帳號,在沈蘇CP的熱門討論底下,實名輸入一段文字。
【我跟他,也很好。】
語氣平靜,語句簡單。
送出。
下一刻,網路炸開了。
【等一下等一下!!!這帳號不是池彥康的官方帳號嗎?!】
【他說的「他」到底是誰啊?是沈還是蘇?!】
【你們看他留言的位置!剛好是在沈蘇CP文下面耶!】
【嗚嗚嗚嗚所以池哥是吃醋了嗎?還是……公開宣示?!】
各種猜測與分析如潮水般湧現,新聞稿、KOL轉發、論壇討論不斷飆升。有的截圖,有的拉時間線,有的甚至開始解析池蘇過往所有公開場合的眼神對話。
有人猜是沈,有人斷言是蘇,更多的人則開始拆CP重組,池蘇CP的聲量瞬間爆炸式成長。
而池彥康本人,在發出那句留言後,就關了社群,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回到片場繼續拍戲。
助理小心翼翼問他:「哥,你剛剛那留言……真的沒事嗎?」
「沒事。」他語氣冷靜。
「你是……想幫誰澄清?」
池彥康看了他一眼,只說:「我不想讓他總是被放錯位置。」
說完這句,他便重新戴上耳機,準備進入下一場戲的情緒。
另一頭,蘇趁的手機來電一閃而過,開了擴音,助理聲音傳來【你看社群了嗎?】
他一邊忙著翻譜一邊回道:「哪個?」
【池哥留言了,就在你跟沈念飛那串底下。】
蘇趁一愣,迅速滑開頁面,看見那句:「我跟他,也很好。」
他怔愣了好幾秒。
笑了一下,放下手機。
原來,有些話,不需要多說。
一行字,就足夠動搖所有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