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國文是錯的﹞:杜牧〈清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清明〉,你一定記得。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是不是看完第一句,後面幾句就在腦海中蹦出來了?

那麼,你也能把它的意思輕鬆用白話翻譯出來吧。

那麼,請問什麼是「路上行人欲斷魂」?


比較難解釋的詞應該是「斷魂」,斷魂翻譯成超級大白話,就是「難過死了」的意思。「欲斷魂」就是我們常說的「快難過死了」。


除此之外,這首詩還有什麼難的地方嗎?此詩所有字詞幾乎都是小孩也會讀,又跟政府推動的掃墓節有關,因此幾乎在國小階段甚至更早之前,大家都給老師教過了。


不過你會不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清明時節,下著雨的時候,路上行人會難過到要死?

是因為下起雨來,大家本來要去掃墓結果去不了,所以很難過?

啊,那就是因為清明節這個慎終追遠、大家掃墓的民族節日裡,加上紛紛的雨水當作氣氛背景,使路上行人都因為緬懷先人而難過的不得了,這大概是標準答案吧?

但、是!

請好好想一下,我們什麼時候看過清明節時,路上行人因為這個節日難過到要死的景象?


沒聽說過吧?


掃新墳或許有些人會很難過,但多數人清明掃的都是舊墳,沒道理難過到斷魂的。


其實,第二句的關鍵,也是理解全詩的關鍵,不在於斷魂,而是「行人」二字。


對,就是問幼兒園孩子「行人」是什麼意思,他們都會舉手說「我知道我知道」的「行人」。


根據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行人」的意思是:在路上行走的人。而且就是舉杜牧此詩當作例子。


不過很可惜,杜牧此詩的「行人」,根本不是指「在路上行走的人」。


「行人」這個詞,最早是指外交官員。周禮裡面就有「小行人」,職責是「掌邦國賓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者」。春秋時代,外派到他國去考察、拜訪的人員,也稱為「行人」。


從詞面上看,行人的詞義就是指「出行的人」。

出行有近有遠,範圍可以很廣,這個詞實際上的使用也像它的詞面意思一樣,可以用來指遠行的人,或是僅僅走路到巷口的7–11交停車費的人。

只是一開始的時候,文字是給貴族、統治階層使用的,因此「行人」就用來指外交人員這些需要遠行去跟人家交關的職務。

但當時代推進,文字的使用者廣及士農工商,特別是城市中的住民時,「行人」的意義就逐漸廣泛,可以用來指最常見的「在路上行走的人」了。


今天如果我們要說遠行的人,會用「旅行者」、「旅人」等詞。但在唐代,通常還是會用「行人」。


比如,跟杜牧同時代的王建 ,他的〈江南雜體二首〉之二:


處處江草綠,行人發瀟湘。

瀟湘回雁多,日夜思故鄉。

春夢不知數,空山蘭蕙芳。


這裡的行人就是指旅人。旅人從瀟湘二水之地出發,此地的大雁會定期回來,但旅人往往只能看著大雁思念故鄉。到了夜裡,旅人們作著回家的無痕春夢,思鄉之情迴盪在空山之中。


同樣與杜牧同時代的張籍有〈行路難〉一詩:


湘東行人長歎息,十年離家歸未得。

敝裘羸馬苦難行, 僮僕饑寒少筋力。

君不見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

龍蟠泥中未有雲,不能生彼升天翼。


此詩中的行人,也就是詩人自己,已經十年離家在外打拚,卻闖不出名堂,回不了家。他的馬已經跑不動了,僕人餓到渾身發軟,錢也用完了,自己整天臉色青筍筍,十年之久,還等著發達的機會出現。這種情況叫做「羈旅」,也就是在外地被羈絆,久不得歸的情況。


北宋大詞人柳永在當年最轟動的作品之一〈戚氏〉,被宋人評為跟屈原離騷有得比,所謂「離騷寂寞千年後,戚氏淒涼一曲終」,詞裡面的名句「淒然望江關,飛雲黯淡夕陽閒。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遠道迢遞,行人悽楚,倦聽隴水潺湲。」就是描寫這種羈旅在外的「行人」,當臨水登山之際,眼裡心中難展的壯志與綿綿的鄉愁共同撞擊之下,那無限無盡的惆悵悽楚。


「行人」也可以用來指出行遠征的人,比如杜甫的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詩中「弓箭各在腰」的行人是專指出征的軍人,而不是去7–11買養樂多的小孩子和買報紙的阿伯。

「道傍過者問行人」裡的「道傍過者」,才是路人的意思。

路人問軍人(行人)發生什麼事,軍人(行人)只回答說:「就是一直徵召、一直徵召,我就被徵召到了啊!」


如同要出征的軍人,即將遠行的人,也可以稱為行人。比如宋代詞人陳與義的〈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賦長短句)〉:


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後、卻匆匆。

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尊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開宴送行之際,歌者悽愴地為了行人而哽咽,這裡的行人絕對不是路上行走的人,而是即將作船遠去衡州的朋友。


在古代,為了某種原因出遠行,往往多年不能返鄉,這是多麼使人難過的事情。

而到了應該與家人在一起活動的特定節日時,以這些無法歸家的「行人」為主角的詩歌,更是俯拾即是。

杜牧的「清明」也是其中之一。


另一個對此詩的重大誤解,是來自政府對於慎終追遠的清明節(民族掃墓節)的強調,加上古代重要節日「寒食」消淡的結果。於是提到清明,今天大家都以為那只是一個掃墓的日子。但實際上古代清明之所以受到喜愛,不是因為掃墓,而是因為寒食以及上巳這兩個與清明相近的節日。


在唐代,清明可不是一定要掃墓的日子,而是24節氣之一。(其實到政府訂民族掃墓節之前,清明都不是一定得掃墓的日子)但是這個節氣與寒食和上巳很接近,逐漸變成了節日。


寒食簡單說就是「禁火」的日子,所以大家吃冷食,因此稱為寒食。「潤餅」就是這節日的主角食物。


而上巳就熱鬧了,這是一個游春的日子。到了上巳這天,女孩子可高興了,可以穿得漂漂亮亮,出去外頭盡情踏青。還有很多女孩子喜歡的民俗活動和遊戲。而男人們會和女仕一起出外,歡慶佳節。簡單來說,就是春天的國民郊遊日,甚至是青年男女的戶外約會良機,以及大家開著賓士休旅車和保時捷Cayenne在郊遊景點互相炫富的日子。


唐代時,由於寒食和清明接近,兩者逐漸融合成一個節日。而上巳也因為日期和這兩者接近,又沒有固定的時間(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後來逐漸固定在三月三日),許多上巳日的習俗早就與寒食清明混合了。

反正放假嘛,大家都會想方設法找樂子,讓節日快樂點,古今一樣。


所以,當杜牧描寫清明佳節時,他可不是寫大家去掃墓啊!!!!


不是寫大家去掃墓啊!!!!


不是寫大家去掃墓啊!!!!


(真的很重要啊啊啊啊啊!!!!!)


但是因為當前政府政令的緣故,今天的清明被定為民族掃墓日,幾十年下來大家早已忘記清明那個歡樂的國民郊遊日的一面,只知道這是大家慎終追遠的日子。杜牧的清明一詩,也就被解釋成掃墓氣氛中,苦中作樂找樂子(上酒家喝酒)了。


最後,我要用比杜牧小好幾輩,但生年有稍微重疊的晚唐詩人皮日休〈洛中寒食二首〉之二結束這個回合:


遠近垂楊映鈿車,天津橋影壓神霞。

弄春公子正回首,趁節行人不到家。

洛水萬年雲母竹,漢陵千載野棠花。

欲知豪貴堪愁處,請看邙山晚照斜。


或許,杜牧做為羈旅在外的行人,一個人孤伶伶在杏花村喝悶酒的時候,皮日休也寫下了「弄春公子正回首,趁節行人不到家。」的句子與他呼應,也說不定呢!


下次清明節,別再教錯孩子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鬍渣爸的教育觀察站
0會員
13內容數
啟蒙教育和遊戲化教育專家,也是教學系統、教材、教具、桌遊發明人。44歲生日退休回家陪小孩長大。對教育的觀察和碎碎念都放在這。medium: https://www.facebook.com/EALfun/
2025/04/24
最近每天帶孩子運動,主要是把我身上的武術經驗傳給他們。 結合了跆拳道、柔道、合氣道、街頭防身,以及幾種武器和對武器的技術。 我也趁機減減肥,畢竟這些年身體真的重了不少(多了18公斤不知哪來的肥肉啊!)。
Thumbnail
2025/04/24
最近每天帶孩子運動,主要是把我身上的武術經驗傳給他們。 結合了跆拳道、柔道、合氣道、街頭防身,以及幾種武器和對武器的技術。 我也趁機減減肥,畢竟這些年身體真的重了不少(多了18公斤不知哪來的肥肉啊!)。
Thumbnail
2025/04/24
本文探討坊間流傳的「說文解字」心靈雞湯,以「贏」字為例,批判其將楷書拆解並賦予現代意義的錯誤解讀方式,並以《說文解字》及甲骨文等古文字考證,闡述「贏」字及「勝」字的真正含義,強調理解古文字需回到其歷史脈絡,避免斷章取義。
Thumbnail
2025/04/24
本文探討坊間流傳的「說文解字」心靈雞湯,以「贏」字為例,批判其將楷書拆解並賦予現代意義的錯誤解讀方式,並以《說文解字》及甲骨文等古文字考證,闡述「贏」字及「勝」字的真正含義,強調理解古文字需回到其歷史脈絡,避免斷章取義。
Thumbnail
2025/04/23
本文探討教育部國語辭典對於王維〈鹿柴〉中「返景」的「景」字注音錯誤,指出其注音為「ㄧㄥˇ」(影)與實際意思不符,並以多首唐詩為例,論證「返景」應指夕陽或餘暉,而非影子或霞光。作者強調教育部在教學上的錯誤,並分享自身糾正孩子錯誤讀音的經驗。
2025/04/23
本文探討教育部國語辭典對於王維〈鹿柴〉中「返景」的「景」字注音錯誤,指出其注音為「ㄧㄥˇ」(影)與實際意思不符,並以多首唐詩為例,論證「返景」應指夕陽或餘暉,而非影子或霞光。作者強調教育部在教學上的錯誤,並分享自身糾正孩子錯誤讀音的經驗。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徵人怨 / 徵怨 唐代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抒發了一位長期駐守邊境的戰士的怨恨之情。詩中沒有用「怨」字,只是客觀地描述了戰士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戰鬥生活,描繪了邊疆荒涼寒冷的景象,隱含著戰士深深的怨恨。全詩語言優美,
Thumbnail
徵人怨 / 徵怨 唐代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抒發了一位長期駐守邊境的戰士的怨恨之情。詩中沒有用「怨」字,只是客觀地描述了戰士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戰鬥生活,描繪了邊疆荒涼寒冷的景象,隱含著戰士深深的怨恨。全詩語言優美,
Thumbnail
端午節 是紀念戰國時代楚國「屈原」的節日 屈原有楚國第一詩人的美稱。 滿懷抱負的他不受楚王重用,又被奸臣陷害。 於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時,屈原帶著悲憤與痛苦,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在每年炎熱的農曆五月初五這天,都會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含義 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 它的第一個午日 正是登高順陽
Thumbnail
端午節 是紀念戰國時代楚國「屈原」的節日 屈原有楚國第一詩人的美稱。 滿懷抱負的他不受楚王重用,又被奸臣陷害。 於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時,屈原帶著悲憤與痛苦,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在每年炎熱的農曆五月初五這天,都會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含義 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 它的第一個午日 正是登高順陽
Thumbnail
春雁 明代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這首詩的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南方的複雜感情。一方面,他被它的美麗和魅力深深感動。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是個陌生人,無法充分領略這片土地的本質。道出了身在山清水秀的外地人的苦樂參半的感覺。總的來說,
Thumbnail
春雁 明代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這首詩的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南方的複雜感情。一方面,他被它的美麗和魅力深深感動。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是個陌生人,無法充分領略這片土地的本質。道出了身在山清水秀的外地人的苦樂參半的感覺。總的來說,
Thumbnail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是杜甫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詩人以秦漢盛世為背景,對比現世的戰亂紛爭,抒發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強大領導者的期盼。詩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具有強
Thumbnail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是杜甫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詩人以秦漢盛世為背景,對比現世的戰亂紛爭,抒發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強大領導者的期盼。詩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具有強
Thumbnail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一說源於古代的寒食節,最初是用來紀念中國春秋時期的一位忠臣—介子推。 據說,當時介子推因為勸諫而被楚文王放逐,當他的好友晉景公聞訊後,十分悲痛,不顧禁令,為介子推送去食物,但介子推最終還是在山上過世,為了紀念這位忠臣,晉景公下令禁火3日只能吃寒食,爾後時代變遷,人們便在每年的
Thumbnail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一說源於古代的寒食節,最初是用來紀念中國春秋時期的一位忠臣—介子推。 據說,當時介子推因為勸諫而被楚文王放逐,當他的好友晉景公聞訊後,十分悲痛,不顧禁令,為介子推送去食物,但介子推最終還是在山上過世,為了紀念這位忠臣,晉景公下令禁火3日只能吃寒食,爾後時代變遷,人們便在每年的
Thumbnail
《戲簡鄭廣文虔兼呈蘇司業源明》唐 杜甫 廣文到官舍,繫馬堂階下ha7。 醉則騎馬歸,頗遭官長罵ma7。 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tsian。 賴有蘇司業,時時乞酒錢tsian5。 上半段寫鄭虔(廣文)在職場不得意,下半段寫生活窮困,還須蘇源明接濟酒錢! 古人重視朋友,只要力所能及,都會多少接
Thumbnail
《戲簡鄭廣文虔兼呈蘇司業源明》唐 杜甫 廣文到官舍,繫馬堂階下ha7。 醉則騎馬歸,頗遭官長罵ma7。 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tsian。 賴有蘇司業,時時乞酒錢tsian5。 上半段寫鄭虔(廣文)在職場不得意,下半段寫生活窮困,還須蘇源明接濟酒錢! 古人重視朋友,只要力所能及,都會多少接
Thumbnail
《佐還山後寄三首 其二》 (759年) 唐 · 杜甫 白露黃粱熟,分張素有期ki5。 已應舂得細,頗覺寄來遲ti5。 味豈同金菊,香宜配綠葵kui5。 老人佗日愛,正想滑流匙si5。 百家講壇的講解內容: 摘錄: 杜甫逃荒到秦州(今甘肅天水),秦州有一個他的同族晚輩叫杜佐,生活比較富足。
Thumbnail
《佐還山後寄三首 其二》 (759年) 唐 · 杜甫 白露黃粱熟,分張素有期ki5。 已應舂得細,頗覺寄來遲ti5。 味豈同金菊,香宜配綠葵kui5。 老人佗日愛,正想滑流匙si5。 百家講壇的講解內容: 摘錄: 杜甫逃荒到秦州(今甘肅天水),秦州有一個他的同族晚輩叫杜佐,生活比較富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