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除了上台比賽是只要彈奏曲子,其他的音樂班考試、檢定,不只有曲子,內容大致還包括以下五種:
一、音階、琶音
這是彈奏鋼琴技巧的基本功,類似數學的九九乘法,很基本,但是剛開始背的時候很頭痛,指法搞混、升降弄錯、彈奏不精準、速度不到......。
如今我們鋼琴教學研發了更多方式讓學生記憶、熟背,卻發現學生反而越背越久.......。所以考試如果有這個項目,千萬要很早就開始背,一年前開始也不遲!!二、聽寫
簡單說就是聽到一小段音樂,要寫出、彈出或拍出一模一樣的曲調、音高、音程或節奏。其他變化題型的聽音,例如曲調、終止式聽音(山葉),或是聽出曲調是什麼拍子(皇家),都是類似的音感考試。
這個項目很看天份,有的學生天生音感極好,只要幫他歸類不同的題型練習即可。但有的學生真的是完全沒有音感,連高低音都要重新訓練。
如果這個項目是在音樂班升學考試,比重通常不高,有時只佔5%,老師如果眼看訓練無望,會直接略過,攻其他更易奪分的項目。
而這個項目如果在檢定,有的單位會給題庫(例如史坦巴哈),或是模擬考題(例如山葉、皇家),難易度會根據檢定級數的高低循序漸進。如果是按部就班考試的學生,從最低級數就開始練習,便能漸漸掌握題型,也得到了很好的音感訓練,是頗有學習意義的檢定。
三、視奏、視唱
即給一份短樂譜,在限時內閱讀,接著馬上彈奏。這個項目如果在檢定,也是會依據級數而有難易度的區別,很多單位一樣會給範例或是範圍。例如什麼調性、節奏,學生若能依序準備的話,視奏能力也能逐年漸漸提升。
音樂班考試比較多是視唱的方式,樂譜不是用樂器演奏,而是唱出音高,這個在訓練上難度也不低,彈奏時鋼琴位置按對、按錯,通常還能當下立即修正。但如果用唱的,尤其遇到無調性,根本沒有旋律感的曲子,常常都是五音不全。若音樂班考試有這個項目,也是要很早開始準備,三年級考音樂班,幼兒園、最慢一年級就應該開始練習了。
四、樂理
大概有點像數學,會有一些公式需要去理解、計算,檢定考試的樂理一樣有分難易度及範圍,一般都是筆試。
深一點的樂理,例如和聲進行、配伴奏,甚至即興,則不是短時間背誦就能得分,大多會出現在大學音樂考試、山葉、皇家等級數較高的檢定。
五、音樂常識
這個項目幾乎是音樂班考試才會有的,一般會從學校的音樂課本延伸題目,例如原住民的樂器、音樂家的稱號等等,但是幾乎沒有範圍可言。以往學生幾乎是抱著音樂史在背誦,甚至還要能聽出一段音樂判斷是哪個作曲家,背得多的分數越高。
音樂考試主要內容大致是根據以上五種做變化,如果能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準備,的確能因為考試的設計而慢慢提升音樂能力。但是如果只是為了某個級數的證書而考試,會發現一整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都只有在準備這些項目,其實有點無趣。甚至還有些學生是一時興起而想"考考看",那真的是,只能考考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