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老師-avatar-img

鋼琴老師

1 位追蹤者
https://pianotebook.pixnet.net/blog
https://pianotebook.pixnet.net/blog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Andras Schiff大師說:「不鼓勵學生使用節拍器」,我想那是指曲子已經純熟,需要彈出自己思想意識的時候,自然不需要靠節拍器來限制音樂的流動。但是"練琴"的時候,一定要用節拍器!!!!! 一、初學就要使用 即使是一首"瑪莉的小羊",曲子就包含了一拍、兩拍以及最後的四拍,在初學還不覺得辛
說實在話,"雷"家長多多少少會影響老師對孩子的觀感與態度。曾經有一位資深老師私底下說,"同樣上課一小時,老師想要付出多少心血,心中自有一把尺"。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練一個小時,也可以幫學生修足細節滿滿的一小時! 一、干預老師的進度 不管是逃避型的"我們不是要走音樂路線"、"我們只是學興趣"
孩子喜歡唱歌,喜歡有模有樣地假裝彈琴,一副對音樂、對鋼琴很有興趣的樣子,是不是可以開始學琴了呢? 一、家長準備好 家長絕對要有心理準備,練鋼琴跟歌唱、亂彈是兩回事,剛開始進度少,老師用有趣的方式引起孩子興趣,大概可以維持兩、三個月的新鮮期,之後無止盡的進度、無止盡的反覆練習,孩子開始需要培養
有些家庭因為接送問題、家裡有琴,便想請老師到府家教即可,但是其實學生學習成效並不會比較好,有的甚至還更低。 一、音樂環境 不論是音樂教室、老師家,對學生來說都是一個特別的音樂環境,可能是觀察其他學生的態度、演奏,或音樂老師的不同教學;或是獎盃、獎狀的陳設,各種其他音樂用書、課本。這樣的音樂環
其實多數的學生大都是會練琴的,除了練得不熟,許多是練錯了內容,例如錯音、節奏不對、樂句樂段、音樂表情等等各種細節的錯誤。家長也會問,回家看孩子有練習,但是也不知道他彈對了沒。 一、老師須謹慎拿捏進度 有的學生就是只能先顧好音符、算好拍子,其他已經分身乏術。也許可以把一首曲子分成兩、三週的份量
理想的狀況下,老師卯足全力為孩子引發音樂的興趣,說故事、聽音樂、玩教具、敲樂器、小遊戲......,還給各種小獎勵,貼紙、印章、集點、換禮物......。其實,這確實引發了孩子興趣,但也"只"引發了興趣。等到真正練曲子時,興趣可能可以維持彈個5次,但是要求到熟練、技巧正確,這個時候才是考驗的開始!!
學琴第一個面臨的困難技巧,恐怕就是手指站立了,我相信很多老師都耳提面命地提醒學生,"手指要站好",但是效果只維持了一個小節,手指就又趴下去,然後很多學生就這樣彈------好幾年!!!!!!!!!!! 久而久之,音色不好、音群跑不快、力道不足、沒有顆粒感......,漸漸長成根深蒂固的惡性瘤。
很多老師是不喜歡跑鋼琴教室的,各種教室限制與抽成、來回車程等等,都讓辛勞與工資打了折,擁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私人學生,感覺才是踏入這個行業最重要的一步。以下三點是我與同行朋友的經驗分享。 一、架設網頁 建立youtube、fb、ig、google 商家,發佈到ptt、dcard、thre
很多家長不懂鋼琴,也聽不出什麼是彈得好、不好,心態好的家長會帶著平常心面對孩子的鋼琴學習,心態比較急的,會過度壓著孩子練習,覺得有努力肯定有收穫,否則就是老師教學出了問題?其實從以下粗淺的三點,可看出孩子是否有學琴天份。 1、雙手合奏速度 進入雙手彈奏之後,因為左右手需要分工合作,就像右手畫
現在鋼琴這個才藝,有時好像被歸類跟直排輪、游泳、畫畫......一樣的學習模式,回家沒有複習,就是只靠上課時間學習。我手邊的確也有零星幾個這樣的學生,還已經持續學了好幾年,面對這樣的學生,老師又該怎麼教。 基本視譜能力 回家有複習的學生,可能還可以靠短暫記憶力、聽力學習歌曲,但是一週才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