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換鋼琴老師的學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收到家長帶著孩子來上課,聽到已經換過n個老師時,老師心裡的警鈴大作,案件絕對不單純!! 根據經驗,這些學生通常的特質是 :


一、學生學習反應不快

他們通常不會是太皮、坐不住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的外在特質太明顯,家長會知道自己孩子的問題,不專心、愛講話等等,比較不會檢討老師。

這些轉學生,反而多是安靜、回家會練琴(但也不是特別勤奮),上課會配合,共通點是----學習反應比平均值慢。一樣的一首歌,可能需要5-10倍時間才能學會。


二、家長認為是老師教學有問題

就是因為孩子乖巧、配合,回家又稍微會練習,所以這些家長認為,問題當然不是在自己小孩身上,而是沒有遇到對的老師。

他們心目中的老師是,可以讓小孩一點就通的教學方法,也可以鼓勵孩子回家更加勤奮有鬥志,總之,老師就是要讓小孩愛上鋼琴,而且進步夠快速。



當老師一直收到家長的進度要求,老師只好轉而逼孩子,偏偏最大問題是學生反應慢,一急就更亂,上課大戰不斷上演,生氣、挫折、難過、反抗......,各種情緒蜂擁而來,正巧就又落入家長的陷阱: 老師的教學不行!! 換老師!!


其實,老師最大的善良就是不會直接說學生不夠聰明,我們會說,孩子需要時間、需要更多陪伴。事實上也是,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進度,就會有最佳的學習成果,也就能讓孩子喜歡鋼琴、願意練習,慢慢進步;問題在於家長想要的更多。


面對這種轉學生,老師首先不能自亂陣腳,不可以被不專業的要求沖昏了頭,明確地說明學生需要更多時間練習。如果要求成績,會有兩個結果:

1、學生回家要花更多倍的時間練習。

2、彈鋼琴會變得更累,然後漸漸無趣。


遺憾的是,通常這樣的家長是盲目的,我就曾遇過家長堅定要讓孩子回家練習100遍,最後孩子大哭不要再學琴了。我真心覺得這樣的孩子很可憐。


真實的教學現場是,一樣的一組c大調音階,也許真的有不會教的老師,沒分析指法、轉指訣竅等等,只讓孩子硬背起來;會教的老師則會拆解指法、圖像記憶等等方式。兩者的教法的確會有學習時間差距,但不至於差別到5週以上。然而,學習反應不好的學生,同樣一種教法,卻真的可以慢到5週以上才學會。


要怎麼樣才能讓這些家長願意等等自己的孩子,當老師的我也還在學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琴老師的戰略筆記本
2會員
63內容數
鋼琴教學是需要佈局的一盤棋,唯有精心安排戰略,才能獲得成功。
2025/04/25
鋼琴除了上台比賽是只要彈奏曲子,其他的音樂班考試、檢定,不只有曲子,內容大致還包括以下五種: 一、音階、琶音 這是彈奏鋼琴技巧的基本功,類似數學的九九乘法,很基本,但是剛開始背的時候很頭痛,指法搞混、升降弄錯、彈奏不精準、速度不到......。 如今我們鋼琴教學研發了更多方式讓學生記憶、熟背,
2025/04/25
鋼琴除了上台比賽是只要彈奏曲子,其他的音樂班考試、檢定,不只有曲子,內容大致還包括以下五種: 一、音階、琶音 這是彈奏鋼琴技巧的基本功,類似數學的九九乘法,很基本,但是剛開始背的時候很頭痛,指法搞混、升降弄錯、彈奏不精準、速度不到......。 如今我們鋼琴教學研發了更多方式讓學生記憶、熟背,
2025/04/21
很多文章都在告訴學生,鋼琴課請假會影響進度、影響學生學習態度、影響練習步調......,這些都是真的,但是,如果學生其實沒那麼在意學習的程度呢? 說實話,鋼琴課學生請假,對老師或教室的最大影響,就是放無薪假 ! 所以很多教室會祭出補、調課的方法,也有很多老師提出不要輕易請假的勸說文,好像都是站
2025/04/21
很多文章都在告訴學生,鋼琴課請假會影響進度、影響學生學習態度、影響練習步調......,這些都是真的,但是,如果學生其實沒那麼在意學習的程度呢? 說實話,鋼琴課學生請假,對老師或教室的最大影響,就是放無薪假 ! 所以很多教室會祭出補、調課的方法,也有很多老師提出不要輕易請假的勸說文,好像都是站
2025/04/18
學鋼琴後,最大不同就是,回家有了一項要做的事。但是這件事,是樂趣、娛樂、休閒,還是瑣事、功課、麻煩,其實就看怎麼對待想要的成果。 一、初學 一般說來,起初學生就是希望有點進步,想要知道自己或孩子學琴的能耐在哪,因此,功課只要"練熟",其實就過關了。彈首曲子不要停頓、找音、找位置,或是節拍算錯
2025/04/18
學鋼琴後,最大不同就是,回家有了一項要做的事。但是這件事,是樂趣、娛樂、休閒,還是瑣事、功課、麻煩,其實就看怎麼對待想要的成果。 一、初學 一般說來,起初學生就是希望有點進步,想要知道自己或孩子學琴的能耐在哪,因此,功課只要"練熟",其實就過關了。彈首曲子不要停頓、找音、找位置,或是節拍算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有一個老師,為了對三位學生做測驗,於是請甲乙丙三位學生分別坐在不同的空教室裡。甲教室的門被打開了,老師哼聲不斷的走進教室,嘴裡的冷哼聲沒有停過,甲學生聽了覺得很刺耳,覺得老師對他有所不滿,所以也用不爽的情緒冷哼回應。 接著換乙學生。乙教室的門被開了,老師一樣發出冷哼聲進教室,一邊走一邊哼。乙學
Thumbnail
有一個老師,為了對三位學生做測驗,於是請甲乙丙三位學生分別坐在不同的空教室裡。甲教室的門被打開了,老師哼聲不斷的走進教室,嘴裡的冷哼聲沒有停過,甲學生聽了覺得很刺耳,覺得老師對他有所不滿,所以也用不爽的情緒冷哼回應。 接著換乙學生。乙教室的門被開了,老師一樣發出冷哼聲進教室,一邊走一邊哼。乙學
Thumbnail
當老師嘛, 總是樂見學生的良好表現, 但是如果學生的良好,是要老師付出一些代價,那,就會出現一種奧妙的心情~~ 108課綱中的「學習歷程」制度, 好壞評價在人間, 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他不知的那件事, 就是學生&老師,都多了很多暑假&寒假作業! 如果, 學生乖巧聽話地上傳了許多
Thumbnail
當老師嘛, 總是樂見學生的良好表現, 但是如果學生的良好,是要老師付出一些代價,那,就會出現一種奧妙的心情~~ 108課綱中的「學習歷程」制度, 好壞評價在人間, 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他不知的那件事, 就是學生&老師,都多了很多暑假&寒假作業! 如果, 學生乖巧聽話地上傳了許多
Thumbnail
班級裡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 這廝律己甚嚴,又有完美主義,師長稍給多一點期許,就會自行再對自己加倍奉還,弄得天天壓力山大,心焦身累! 那廂海闊天空,從不虧待自己,師長稍沒叮嚀些成績,就會自行滿山滿野不見人影,弄得可能三年下來拿不到畢業證書! 這廝和那廂全都混在同一個班裡,這到底該如何給他們"恰當
Thumbnail
班級裡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 這廝律己甚嚴,又有完美主義,師長稍給多一點期許,就會自行再對自己加倍奉還,弄得天天壓力山大,心焦身累! 那廂海闊天空,從不虧待自己,師長稍沒叮嚀些成績,就會自行滿山滿野不見人影,弄得可能三年下來拿不到畢業證書! 這廝和那廂全都混在同一個班裡,這到底該如何給他們"恰當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這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溫馨互動故事,描述了教師如何與不易互動的學生建立連結,並由音樂與歌唱開啟了他們之間的溝通渠道。
Thumbnail
這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溫馨互動故事,描述了教師如何與不易互動的學生建立連結,並由音樂與歌唱開啟了他們之間的溝通渠道。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 團隊意識 】 晨讀時光後,Lulu老師把孩子們聚在一起討論「若我的樂高課突然換其他老師上,你們能發揮平常的默契嗎?」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學生遇到代課老師時,極有可能因為不適應,而換了一種學習態度。
Thumbnail
【 團隊意識 】 晨讀時光後,Lulu老師把孩子們聚在一起討論「若我的樂高課突然換其他老師上,你們能發揮平常的默契嗎?」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學生遇到代課老師時,極有可能因為不適應,而換了一種學習態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