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鋼琴後,最大不同就是,回家有了一項要做的事。但是這件事,是樂趣、娛樂、休閒,還是瑣事、功課、麻煩,其實就看怎麼對待想要的成果。
學了半年後,還能堅持一週五天練習的人,大概已經少了一半,但是功課已經不是初學那麼簡單,很會觀察的老師會開始留意功課進度,橫衝直撞給曲子是很危險的,會讓學生興趣直線到地底,老師會知道大概出多少功課量是學生可以接受的。一般說來,要讓學生一首曲子彈10遍就可以大致八、九成正確,比較能保持學習興趣。當然,10遍就能過關,是因為老師開始在課堂上擔任起陪練的角色,減輕學生回家負擔。
如果是保持用功的學生,一首曲子則可以一天練習10-20遍,老師也不需要在課堂陪練太久,以教學為主,這樣進度就會快。
此時學生回家練習量大概已經定型,回家一首功課保持只練10次的,進度一定慢。持續用功型的,這時的曲子已經有難度,技巧、合奏、視譜等等都已經開始需要大量複習。一週五天,一天30分鐘以上,最能有高度進度,以下遞減的,進度當然遞減。
因為是個別課,除非是考試或進度需求,老師的教學一直都只能依照學生的進度為進度。一直卡在拜爾的雙手合奏,老師就沒辦法再進級到布爾格彌勒,甚至只能找更多同程度的歌曲給學生彈,看似都有在學琴,但是其實程度是停留原地的。
如果你要問鋼琴老師,回家一天到底要練多久,我覺得除非初學,否則學生其實自己心裡都有數,知道要練了多少,曲子才能達標,根本沒什麼好問的了。
重點是在自己身上,學琴的目標是什麼,練琴要當成什麼,是娛樂的,那就慢進度,少練也沒關係;是要上舞台的,練到好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