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業力與無意識的複製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今天去上了一堂課,聽到了一個有趣的家族業力觀點:


當你看到父母那一輩的互動,而正在批判他們的行為時,你會發現...你在跟你同輩的關係會出現同樣的複製。

但你對父母不會,是因為他們是權威......


對於這個發現,有了一些想法。


所以有時候我們對伴侶無意識的行為,也許你會覺得有一種理所當然的觀點。你不覺得奇怪...

但看到父母或者別人時,你會出現批判與攻擊,去敘說你的評論。


但通常我們看不到的自己,卻大多可以從他人身上看到...

所以的確,你不滿的外在,也能成為一個看到自己的鏡子!


但別忘了...


有時候你看似習慣的模式,

或許是一種你害怕社會集體或者權威意識壓迫的無意識慣性反應。


它可能不是...真正的你。


即使它已成為一個模式,而且也不是很受困擾,但當你發現你拿那個東西去要求別人時...

那其實也是一個創傷。


有很多種情形,而我身上有些情形是...

比如我的父母會要求我不要玩手機。


所以當我看到我男友在玩手機,而無法因為我叫他不要玩而停止時,

我會非常憤怒,憤怒他不聽話。


而當我管他時,我會更有霸道的要他一定要聽我的掌控欲,

因為我以前是被我爸屈打成招的,

所以我也會想要壓制他!


其實我內心的語言是:

「我都為了聽我媽的話,委屈自己去愛她,犧牲了我的玩樂了,

你為何可以玩樂,不愛我,不關注我,不聽我的!

你為何不跟我一樣當一個乖小孩!(我們一起當乖小孩,當罐頭啊~~)」


即使我已經訓練自己到非常的自律,

而且很自然地不會有一點為難或強迫,

可是我會對其他無法自律的人,有一種強迫,因為我心中那個曾經扭曲或者妥協的能量就會出現,而感到不平衡!


這是可能的一種情況,

而我們內心可能會有很多不平衡的狀況,在影響我們。


來說個題外話~~

剛也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影片,

一個爸爸在教一個小孩,尿尿要坐著尿才是成熟男人的行為。


站著尿有許多狀況,比如噴灑到旁邊,噴到馬桶坐墊上,

所以有衛生的問題,而且還要麻煩到要去清潔的人。


我看到這個我突然想到...欸疑~~

我跟我男友在一起好像都沒有這個問題耶,

原來他大部分都是坐著尿尿的喔~~

我還想說奇怪怎有人不站著尿,不是男人都站著尿嗎?


此時我就想起了我爸...


我以前在家時是怎麼被教導的,

就是我上完廁所一定要把馬桶蓋掀起來...

我如果沒掀,就會討打討罵。


所以在高壓教育下,

我是真的每次都會在家上完廁所後,

莫名地記住這件事情,變成了一種習慣。


而且每次上完廁所時都會想起要拿起來!

這是一種學來的習慣!


基本上不管是男生要訓練坐著上廁所,還是女生要訓練把蓋子拿起來,

都是一個中性事件,沒有誰對誰錯!


但當這是一個你的需求而去要求別人時,

裡面就有一個強迫的能量,而這個能量就是來自你曾經承接過的東西。


你遭遇過什麼,都可以在當下你的回應和反應裡被呈現出來...


我們怎麼被教導的去順應社會,我們就會知道如何服從於、順服於社會或者權威。


所以有權,是很好的,你自然能夠影響他人~~


但在這個二元對立的世界,物極必反。


你能掌握權力,必信仰權力,你也會屈服於權力。


媳婦熬成婆嘛~~

他會這樣教你,就是因為他已經認為這樣才是正確的!

才能夠跳脫世代遺傳的洗腦!


所以如果要跳脫家族業力,有時候真的要學會身心思考獨立於父母之外。


終有一天,我們要打敗父母。


好像有一個諺語是這樣說的,我想他的意思應該是:

人終究要超越從小被父母教育的觀念,我們才能真正長大和成熟!


成為真正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與父母能量有所牽連、複製父母命運的個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與發現相處
0會員
3內容數
這裡紀錄我對能量流動、靈魂覺察與轉化的呼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千萬不要覺得經濟獨立是一切解案,父母的無能正在藉由你的「懂事」來開脫。
Thumbnail
千萬不要覺得經濟獨立是一切解案,父母的無能正在藉由你的「懂事」來開脫。
Thumbnail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