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懂事的孩子最吃亏,我的亲情与金钱交易》
事情已经过去半年。那天,我的手机屏幕上亮着三通未接来电——全是爸爸打来的。
原本,我已下定决心,不再与原生家庭有太多联系。但爸爸从未在一天内连续打三通电话,出于担心出了什么事,我犹豫了片刻,还是回拨了过去。电话里,我们聊着平淡的家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最后,爸爸说了一句:“给弟弟一次机会吧!”这是我最后一次听到爸爸的声音,和他的笑声。
今年农历新年,我铁了心不再回家。心里的痛还在发烫,我实在无法面对那些曾深深伤害我的亲人。三月,爸爸突然离世。没有预兆,住院两天就走了。我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
按理说,丧事应该由哥哥和弟弟们处理。然而,弟弟推说不会操办,二哥人在国外,无法及时赶回,连在P城的大哥也来不及赶到。最后,我从I城带着女儿赶回家乡S市,承担起所有的丧事安排。
对我来说,这些流程并不陌生:联系牧者、去医院领尸、与殡仪馆沟通、捡骨入灵位……我尽我所能,为爸爸办了一个体面的告别,尽了女儿应尽的责任,也感谢了他给予我的养育之恩。
但这次回家,让我心碎的,不只是爸爸的离去。更刺痛我的,是妈妈的态度,带给我无尽的精神内耗。
在处理丧事期间,我小心翼翼地问她,是否需要处理爸爸的银行事务。妈妈的回答,却如同刀子一样刺进我的心:“你都不给家用,哪儿来的钱?”
不是感谢,而是责怪。听着她毫不掩饰的指责,我的心酸像潮水一般涌上来。
原本,我就打算不住在家里。然而,当我亲耳听见妈妈冷冷地说:“去婆家住吧,哥哥住家里。”心里最后一丝期待也碎了。
妈,你就这么明显地偏心吗?在你眼里,我只是一个被需要时可以被召唤、被利用的工具吗?
家里的丧事,没人愿意承担,最后却是我——一个女儿,孤身一人扛起了全部。我的孝心,仿佛成了某种被理所当然的负担。
按理说,爸爸去世了,我应该更加关心、安慰妈妈。但我做不到。
除了处理必要的事情,我甚至说不出安慰的话。在回乡的三天里,除了丧事场地,我没有踏进家门一步。我没有掉一滴眼泪。听起来或许冷漠、无情,但一颗善良的心,屡次被伤害之后,究竟还有什么值得继续在意的呢?又有谁,真的关心过我呢?
我已经心力交瘁,不想再背负那些本不属于我的重担了。
在经历了这一切痛苦与背叛之后,我终于明白:只有放下那些不属于自己的负荷,才能为自己腾出成长的空间。
真正的孝心,不是无条件地忍受与牺牲,而是学会保护自己的心灵。让那些伤害我的人,自己去承担他们种下的因果与代价吧。
✍️ by 左口米右
在最痛的伤口里,我终于明白,懂事,并不会换来爱,反而让自己更容易被伤害。
(本文内容由作者原创,部分段落经AI协助润饰与编排。请尊重原创,勿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