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雜工在思考書店是否迎來崩盤,台灣書店圈這幾年來一直開開關關(租書店關得特快),但也不乏許多想開書店的新手投入,友善書業的運作,的確降低許多開書店人的進書門檻,但另外個角度來看,也降低許多想開書店人對於開店經營的警覺性。
書店經營因人而異,但出版產業逐年萎縮在數據上是騙不了人的,當然大家會開始論戰很多事情,包括紙本書是否被電子書取代,也陸續在有些書店中,電子書機器開始在書店分寸必爭的坪效中佔了一席之地。
小雜工覺得,電子書帶來的閱讀載體轉移是不可逆趨勢,但要打到書店瞬間崩盤,也沒這麼容易,許多的紙本書店想破頭後,除了轉向空間經營跟服務提升,在書籍販售這件事上,只有極少數的書店可拿出解決方法(例如現流書店文化幣換作者推薦書套組方案),以目前趨勢,台灣書店處於一種緩跌拉扯,沒有不好,但也沒有好到哪去。這幾年文化部用創新書市補助案進場救市(類似國安基金邏輯),但救市歸救市,能否拉動產業還是未解之謎,反而國際書展外顯效果明顯一點。
要跳書店坑的朋友,除了評估理想跟熱情,也記得評估手上有多少可分批投入的本。
本多終勝,書店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