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一場港區意外新聞,在當時並未引起太多社會關注。但對林宜芳而言,這卻是她人生的轉捩點,也是一段用母愛築起的奇蹟。
林宜芳,今年39歲,住在基隆港邊一棟老舊公寓三樓。她原本是基隆某家貨運公司的行政助理,先生則在港區工作。兩人育有一對兒女,日子雖不富裕,但樸實安穩。直到2023年初,她的先生在港邊搬運貨櫃時意外遭撞,不幸當場身亡,留下她與兩名年幼的孩子。
不是選擇堅強,而是別無選擇
「那段時間,我真的每天都想從三樓跳下去。」她坦承自己一度陷入嚴重憂鬱,喪夫後無收入、還有孩子要養、房租要付,甚至連電費都繳不出來。她說,自己有兩次站在樓梯口猶豫很久,但兒子的哭聲、女兒的發燒,讓她回過頭。她不是「堅強的女性」的標本,而是被困住的母親。但也正因為這樣,她的故事才更加真實。
後來,她開始接社區的清潔工作、幫人洗衣、打掃、煮飯,只要有收入,她就去做。有時候早上七點去打掃大樓,晚上八點還要到鄰近餐廳洗碗,回到家已是深夜十一點。
但這些努力都沒有白費——孩子有飯吃、有衣穿,甚至可以繼續上才藝課。她用行動告訴孩子:「雖然爸爸不在了,但媽媽還在,我會想辦法讓你們過得像其他孩子一樣。」
母愛,是沒有劇本的奮戰
2024年,基隆市公所開始推動「婦女再就業技能培訓班」,林宜芳報名了「高齡陪伴照護課程」。她一邊工作、一邊上課,靠著社福單位補助與鄰里支援,終於在2024年底取得照服員證照。
現在,她正式成為一家長照機構的派遣照服員,月收入穩定,也能自行安排時段照顧孩子。她笑說:「這份工作雖然辛苦,但我照顧的是跟我媽媽差不多年紀的老人家,也算是在照顧自己的人生功課。」
基隆市議會在2025年母親節前夕,特別頒發「母愛力量獎」給她,表揚她堅持撐起家庭、勇於再學、重返職場的勇氣。在頒獎台上,她的兒子拿著獎牌說:「媽媽現在是超人,會煮飯、會打掃,還會幫爺爺奶奶洗澡!」引來全場會心一笑。
基層母親的沉默英雄
我們常常以為母親節應該慶祝那些成功又完美的媽媽們,但現實生活中的母親們,更多是像林宜芳這樣,帶著創傷、努力生存,在夾縫中找到希望。
她不是社群上的KOL,也不是育兒達人,只是一位會在便利商店折價時一次買十包泡麵、半夜偷偷掉眼淚又不讓孩子知道的普通母親。但正是這樣的母親,用她們的肩膀,撐起了整個社會最脆弱的一角。
她不曾上新聞頭條,但她的故事卻在社區裡口耳相傳。她是左鄰右舍口中的「芳姐」,是學校老師心中「值得關心但不用擔心」的家長,是孩子心目中「媽媽像港邊燈塔」的守護者。
母親節,不只是慶祝,也是致敬
我們想要用這個故事提醒大家:母親節不只是蛋糕與花束的節日,更是向那些無聲奮戰、沒有背景、卻用血肉之軀守護家庭的母親們,深深鞠躬的日子。
當你在這一天與媽媽慶祝時,請記得在你身邊的某個角落,或許也有一位像林宜芳一樣的媽媽,正在為了明天的便當費與學費努力著。給她們一個微笑、一句打氣,也許比你想像的還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