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時政】「反綠共、戰獨裁」426遊行:臺灣民主的真實樣貌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圖片由Ai生成

圖片由Ai生成

2025年4月26日,一場盛大的政治集會在凱達格蘭大道登場,訴求為「反綠共、戰獨裁」,直接對執政黨發出挑戰。




為何在野黨會以「綠共」和「獨裁」為詞,攻擊執政黨?導火線主要來自近期三起事件:柯文哲遭羈押、大規模罷免行動,以及所謂的「死亡連署書」事件。




在在野陣營的語境中,這三件事象徵:




  1. 執政後清算敗選政治人物(柯文哲遭羈押)
  2. 操弄政治手段罷免異己立委(大規模罷免)
  3. 藉司法之名行政治打壓(死亡連署)







而在另一方的理解中,則是:




  1. 犯法就應追訴,依法處理(柯文哲案)
  2. 公民參與正當行使民意(罷免活動)
  3. 打擊造假,維護法治(連署書爭議)







兩造對事件的詮釋顯然分歧,但即便如此,將台灣民主制度批評為「綠共」、「獨裁」,仍是過於誇張且不恰當的指控。




首先,台灣是實質運作的民主國家,這一點可從以下幾點具體觀察:




  1. 有言論自由,能公開監督與批評政府
  2. 有選舉自由,人民能選擇自己的代表
  3. 有新聞自由,媒體觀點多元並存
  4. 有集會自由,正如本次426遊行即為例證
  5. 多黨制蓬勃發展,提供選民不同選擇







因此,相較於「獨裁」,台灣更接近一個充滿民主機制與多元聲音的社會。




固然,執政者掌握行政與司法權力,難免引發「權力過度集中」的疑慮,但這並不意味可以違法妄為,或將一切批評簡化為威權主義。




更何況,將執政黨貼上「綠共」的標籤,除了激化對立外,也模糊了現實本質。若真視其為共產勢力之一員,難道不該效仿對岸,與之簽訂和平協議以求和解?若如此,豈非本末倒置?




畢竟,委屈求全的「和平」,未必是真正的民主進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彭的沙龍
8會員
63內容數
來自台中的凡夫俗子,我喜歡故事,愛寫寫東西,你也喜歡嗎? 讓我們提起筆,一起飛翔🪽
老彭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罷免運動為什麼展開?它跟預算的刪凍有什麼因果關係?人們對未來懷有的期待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5/04/27
罷免運動為什麼展開?它跟預算的刪凍有什麼因果關係?人們對未來懷有的期待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5/04/26
本文針對烏俄戰爭中的親俄言論進行深度反思,強調支持烏克蘭不只是對抗侵略,更是為了維護國際秩序與小國主權。作者從歷史教訓出發,提醒讀者和平需靠堅定的防衛與集體意志,而非屈從與沉默。
Thumbnail
2025/04/26
本文針對烏俄戰爭中的親俄言論進行深度反思,強調支持烏克蘭不只是對抗侵略,更是為了維護國際秩序與小國主權。作者從歷史教訓出發,提醒讀者和平需靠堅定的防衛與集體意志,而非屈從與沉默。
Thumbnail
2025/04/21
探討美國發起的關稅政策對臺灣經濟及產業的衝擊,分析關稅的經濟意涵、美國與臺灣在貿易戰中的不同立場,並探討臺灣如何在強權角力中找到生存之道。
Thumbnail
2025/04/21
探討美國發起的關稅政策對臺灣經濟及產業的衝擊,分析關稅的經濟意涵、美國與臺灣在貿易戰中的不同立場,並探討臺灣如何在強權角力中找到生存之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不過,臺灣的特殊處境在於民主的選舉卻是鑲嵌在目前地緣政治上的強權併吞意圖脈絡,使得這定期舉行的公民活動,次次都成為延命的死亡倒數。
Thumbnail
不過,臺灣的特殊處境在於民主的選舉卻是鑲嵌在目前地緣政治上的強權併吞意圖脈絡,使得這定期舉行的公民活動,次次都成為延命的死亡倒數。
Thumbnail
這場抗議提醒我們,民主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需要不斷地關注和守護。我們應該更加謹慎地審視每一項法案,確保它們符合民主原則,維護權力分立,保障我們的自由和權利。
Thumbnail
這場抗議提醒我們,民主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需要不斷地關注和守護。我們應該更加謹慎地審視每一項法案,確保它們符合民主原則,維護權力分立,保障我們的自由和權利。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2024台灣立委、總統大選結果已經出爐,基本上藍綠兩黨各有各的遺憾。
Thumbnail
2024台灣立委、總統大選結果已經出爐,基本上藍綠兩黨各有各的遺憾。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臺灣即將就會舉行第十六任總統選舉,在選前最後一個周末,藍白綠三個陣營都在各地舉行大規模的競選造勢大會,把握最後的搶票黃金機會。然而,無論賴清德、侯友宜和柯文哲如何聲嘶力竭,臺灣民眾對民主選舉的亢奮和熱情似乎早已不比以往,擺在面前的,看似有選擇,又似乎如何選都是一樣。
Thumbnail
臺灣即將就會舉行第十六任總統選舉,在選前最後一個周末,藍白綠三個陣營都在各地舉行大規模的競選造勢大會,把握最後的搶票黃金機會。然而,無論賴清德、侯友宜和柯文哲如何聲嘶力竭,臺灣民眾對民主選舉的亢奮和熱情似乎早已不比以往,擺在面前的,看似有選擇,又似乎如何選都是一樣。
Thumbnail
2004/03/21 如果在野黨有遠見發現命運軌道末端藏著巨大的災難,也只應戒慎恐懼的面對並提出備案。這個責任甚至比執掌政權更為沉重艱鉅,特別需要以大包容、大智慧,建構具有競爭力和說服力的替代論述,堅定不移地抗拒將台灣多元民主鎖入同質化以對抗異端的危險趨勢,才能為民主的兩黨制和台灣前途保留一線生機。
Thumbnail
2004/03/21 如果在野黨有遠見發現命運軌道末端藏著巨大的災難,也只應戒慎恐懼的面對並提出備案。這個責任甚至比執掌政權更為沉重艱鉅,特別需要以大包容、大智慧,建構具有競爭力和說服力的替代論述,堅定不移地抗拒將台灣多元民主鎖入同質化以對抗異端的危險趨勢,才能為民主的兩黨制和台灣前途保留一線生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