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運動不會結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202766 (& picture credit)



二零二四年的五月,在國會在野多數的條件下,通過了《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修正案,有言國會改革,亦有言國會擴權,於此名詞之爭的背後,更重要的是這個時間點被界定為「憲法時刻」。然而,數次的全臺各地民眾集結,仍不影響國會的議事行程,依然三讀通過多遭詬病的法律修正案。但這是否就畫出了這場社會運動的終點?


青鳥的命名無需與童話作過多的連結,毋寧更是喜愛諧音、諧體的臺灣社會,僅基於運動發生的道路名稱而生的意象。但這並不那麼恣意,其所具有的特出之處在於,既我國的政黨政治多以顏色為代表,那在色彩政治所被先占的意義詮釋權,在如此更直接且密集的群眾集結下,經由臺灣民眾,重新賦予「青」這個顏色嶄新的政治內涵。「鳥」所代表的飛翔意象則不用多說。


如此結果並非不能預見,固然走上街頭都會具有特定的訴求與願景,但相較以往而言,這次運動所主張的「退回法案」卻是自始即難期待發生的結果,除了國會議員的組成已與過去不同,更重要的是國會首長也今昔有別,也因此有諸多的聲音呼籲著「不要衝」。就此結果於事後做出如此判斷,多少有些事後諸葛,但重點並非此結果、此判斷,而是這場運動所能承載與帶來的並不侷限於此時此刻。


當然社會運動會如何發展,在當刻是永遠無法預測的,因此不能說沒有相當的群眾沒有抱著「退回法案」的希望上街頭,但是,從「不要衝」此等對於不將行動升溫的呼籲中可以知道,這場運動具有更深於口號的內蘊。若真要從結果來說,貌似功虧一簣,甚至在知其不可而為的徒勞,讓一切似乎變得荒謬。惟,實際不然。


對比國會內與國會外(包括青島東路以及全臺各地的群集),在同樣的事件下卻可以分析出行動者之不同的目的。就前者而言,在形式上有程序瑕疵,實質上有違憲疑慮的法律規範,為何仍知其不可而為?於後者,在形式上人數顯不及於在野國會多數所代表的民意數量,實質上不太可能達成訴求,為何仍知其不可而為?


一個程序瑕疵且有違憲疑慮的法案,對於行動者(即在野國會多數)而言,無論任何結果,包括通過施行而具有超越憲法規定的權力(Power,而非權利[Right],因權利係必然具有正當性[Legitimacy]的內在要素)例如經由院會決議裁處罰鍰即由立法機關成為行政機關,或者更加寬鬆的對行政官員質詢權等而得恣意施加,或者通過後經由行政院覆議、憲法法庭釋憲或是公民複決,甚至在通過與不通過之間所產生的這場社會運動,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顯現法案本身從來不是重點,而是經由立法行為所能帶來的影響才是重點。包括於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資源投入,或者立法院與總統所各自具有的人民基礎,甚至是在憲法的層面上即便經由憲法法庭認定違反憲法仍會有抗多數決困境的爭議。換言之,重點就是爭議、混亂,與因此所帶來的內耗、空轉。


一個人數即便總和全島人數的行動也不及於在野國會多數所代表的民意數量,以及情勢上不太可能達成訴求(退回法案)的社會運動,重點並不在於訴求的達成本身,而是群眾的集結所形成的「共時性」。也就是說,在這個運動的過程中,認識到同樣的時間與地點也有(存在意義上的)「他者」與我一樣的感受與認知,進而使得(政治意義上的)「我(們)」的形象得以具象以及擴展,這才是社會運動的重中之重,反而訴求的達成與否至多是個偶然的附隨而已。


而在此國會的裏與外的映照下,也讓「政治」的內涵更加清楚。也就是說,日常有序的社會實際上奠基在純粹實力的創造下,而在社會瀕臨失序的邊界時,原始的實力也會顯露在「法治(rule of law)」原則所領銜的公民社會之中。有人會形容民主的選舉是和平的革命(或說內戰),不經由武力的方式移轉統治權,但統治權的轉移始終都是權力的位移,而能使權力位移的只有權力自身,後生的規範只不過是較為「進步」的形式,惟權力的原始態樣本就不是那麼禮節。我們只是習慣於所謂的民主所代表的審議與討論,卻遺忘民主所具有的政治特質本即具有暴力的根柢。


不過,臺灣的特殊處境在於民主的選舉卻是鑲嵌在目前地緣政治上的強權併吞意圖脈絡,使得這定期舉行的公民活動,次次都成為延命的死亡倒數。當典型的民主國家的選舉是在內政、政策上的問題上交鋒時,我們的選舉卻是在民族國家(Nation)的層面上產生歧異,這也正是弔詭的地方,因為國家的存在才是民主選舉得以形成的前提,然而實際上臺灣卻是以後題為前題爭辯。於是,在現下我國的選舉過程與結果中,成為了另類的代理人戰爭。


這避無可避的事實能有所隱遁,源於於我國民主轉型的代價並非躉繳(沒有流血革命即完成的民主轉型),卻是分期付款。再加上國名與地名、民族與種族、民主與民粹等概念之間的混淆,使得模糊空間更有第三人置喙的餘地。前述提及一個具有憲法爭議與程序瑕疵的立法行為本身所具有的真正意涵在於引起爭議與混亂,但這並不那麼令人沮喪。因為,爭議固然會帶來資源的消耗與絮亂,但爭議卻也能帶來輿論的關注,進而讓爭議成為「審議」,公民的意識將會隨著這個過程更加地飽滿、豐富。


因此,青鳥運動不會結束。然而,時間一直都不多。


謹以此文期許臺灣來得及。


raw-image


avatar-img
83會員
386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然而,歷史並不會重複,因為能讓我們還能存有歷史概念的現狀,不過是純粹偶然,或說,必然的偶然。危機時刻不會有英雄,也不會剛好有悲劇燃起憤怒,更不會恰巧有個那麼類似的地方展演著暴力。
於是,談什麼正義都太過奢侈,畢竟這種雙標就是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小小不正義,這些小小不正義正是隱藏在每個人言行中的潛在行為標準,而這區別對待的對象更是給強者更多的寬容,給弱者更多的嘲諷。試想,那些被當作笑話嘲笑的無法選擇自己命運的悲劇人生,有這麼多的話語權能讓自己的委屈聲音傳達到蓋過對他們的笑聲嗎?
在威權時代我們能知道的是,什麼都不要問,什麼都不用想,權威怎麼說,你就怎麼做。無論這個權威是國家、師長、父母都一樣,囡仔人有耳無嘴就是如此的表彰。但時代已經不同了,脫離威權的民主時期每個人都成為了一個「主體(subject)」,必須要自己思考、決定、負責,無法再不由分說地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從李昂與博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與picture credit: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80183 前些陣子李玟過世震驚亞洲,憂鬱症而輕生是其家人所公開發佈的原因,對照到台灣主流娛樂圈對於憂鬱症斷言為「不知足」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79870 永動機,是目前在科學上不可能的機械,就像把吐司綁在貓上是種空想。但台灣價值卻是在我們社會中出現的一種實實在在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74967 對於台灣Metoo運動開始以來幾乎每則貼文的關注可以發現,貼文所描述的行為程度各有差異,有些確實達到性攻擊的程度(甚至犯罪),有些卻可能只是認知落差所產生的錯
然而,歷史並不會重複,因為能讓我們還能存有歷史概念的現狀,不過是純粹偶然,或說,必然的偶然。危機時刻不會有英雄,也不會剛好有悲劇燃起憤怒,更不會恰巧有個那麼類似的地方展演著暴力。
於是,談什麼正義都太過奢侈,畢竟這種雙標就是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小小不正義,這些小小不正義正是隱藏在每個人言行中的潛在行為標準,而這區別對待的對象更是給強者更多的寬容,給弱者更多的嘲諷。試想,那些被當作笑話嘲笑的無法選擇自己命運的悲劇人生,有這麼多的話語權能讓自己的委屈聲音傳達到蓋過對他們的笑聲嗎?
在威權時代我們能知道的是,什麼都不要問,什麼都不用想,權威怎麼說,你就怎麼做。無論這個權威是國家、師長、父母都一樣,囡仔人有耳無嘴就是如此的表彰。但時代已經不同了,脫離威權的民主時期每個人都成為了一個「主體(subject)」,必須要自己思考、決定、負責,無法再不由分說地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從李昂與博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與picture credit: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80183 前些陣子李玟過世震驚亞洲,憂鬱症而輕生是其家人所公開發佈的原因,對照到台灣主流娛樂圈對於憂鬱症斷言為「不知足」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79870 永動機,是目前在科學上不可能的機械,就像把吐司綁在貓上是種空想。但台灣價值卻是在我們社會中出現的一種實實在在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74967 對於台灣Metoo運動開始以來幾乎每則貼文的關注可以發現,貼文所描述的行為程度各有差異,有些確實達到性攻擊的程度(甚至犯罪),有些卻可能只是認知落差所產生的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臺灣國會擴權法案的爭議,以及民主行動與制衡的重要性。包括覆議的憲法法律依據與發動與原理、覆議的流程、行政院認為法案窒礙難行的情況、憲法訴訟的介紹等內容。透過這些討論,讓讀者對臺灣的民主與制衡有更深入的瞭解。
Thumbnail
如未經過這些陣痛,就不會有今日臺灣的民主與自由。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2024年5月28日,是台灣民主憲政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國民黨、民眾黨立委無視人民怒吼,聯手在立法院內強行三讀通過國會擴權法案。使自己成為摧毀台灣民主憲政體制的歷史罪人。 在台灣民主面對最黑暗的時刻,我們必須高喊:「捍衛民主憲政,我們決不投降!捍衛自由人權,我們永不放棄!」
  去說,不要停留在對罵或哭泣。改變的方式是去說、是去給出更多紮實的溝通。我們說的「沒有討論,不是民主」不僅僅關於議場內,也關於普遍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一個社會的民主素養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從黨外運動、從各種民主前輩的努力中,台灣的公民社會在過去的數十年內一直在前進。這些都不會是白費的。
Thumbnail
5月21日,立法院院會將繼續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提出的國會職權相關法案。公民團體號召民眾前往立法院抗議,要求將國會三法退回委員會,並發起包圍立法院的行動。根據《呷新聞》的報導,抗議主要由臺灣公民陣線和臺灣北社兩大集團運作,其中成員之間相互有關係,同時擔任多項職務或與其他社團連結。
Thumbnail
關於《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坊間評論很多,本文不打算討論法律觀點,因為問題不在台前,而在幕後。  2024年 ❙臺灣❙ 總統大選於1月23日舉行,❙民進黨❙ 的 ❙賴清德❙-❙蕭美琴❙ 勝出。 新一屆 ❙臺灣❙ 總統就職典禮於5月20日舉行。 換屆前一個月,❙國民黨❙ 行色匆匆: 4月1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臺灣即將就會舉行第十六任總統選舉,在選前最後一個周末,藍白綠三個陣營都在各地舉行大規模的競選造勢大會,把握最後的搶票黃金機會。然而,無論賴清德、侯友宜和柯文哲如何聲嘶力竭,臺灣民眾對民主選舉的亢奮和熱情似乎早已不比以往,擺在面前的,看似有選擇,又似乎如何選都是一樣。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臺灣國會擴權法案的爭議,以及民主行動與制衡的重要性。包括覆議的憲法法律依據與發動與原理、覆議的流程、行政院認為法案窒礙難行的情況、憲法訴訟的介紹等內容。透過這些討論,讓讀者對臺灣的民主與制衡有更深入的瞭解。
Thumbnail
如未經過這些陣痛,就不會有今日臺灣的民主與自由。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2024年5月28日,是台灣民主憲政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國民黨、民眾黨立委無視人民怒吼,聯手在立法院內強行三讀通過國會擴權法案。使自己成為摧毀台灣民主憲政體制的歷史罪人。 在台灣民主面對最黑暗的時刻,我們必須高喊:「捍衛民主憲政,我們決不投降!捍衛自由人權,我們永不放棄!」
  去說,不要停留在對罵或哭泣。改變的方式是去說、是去給出更多紮實的溝通。我們說的「沒有討論,不是民主」不僅僅關於議場內,也關於普遍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一個社會的民主素養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從黨外運動、從各種民主前輩的努力中,台灣的公民社會在過去的數十年內一直在前進。這些都不會是白費的。
Thumbnail
5月21日,立法院院會將繼續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提出的國會職權相關法案。公民團體號召民眾前往立法院抗議,要求將國會三法退回委員會,並發起包圍立法院的行動。根據《呷新聞》的報導,抗議主要由臺灣公民陣線和臺灣北社兩大集團運作,其中成員之間相互有關係,同時擔任多項職務或與其他社團連結。
Thumbnail
關於《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坊間評論很多,本文不打算討論法律觀點,因為問題不在台前,而在幕後。  2024年 ❙臺灣❙ 總統大選於1月23日舉行,❙民進黨❙ 的 ❙賴清德❙-❙蕭美琴❙ 勝出。 新一屆 ❙臺灣❙ 總統就職典禮於5月20日舉行。 換屆前一個月,❙國民黨❙ 行色匆匆: 4月1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臺灣即將就會舉行第十六任總統選舉,在選前最後一個周末,藍白綠三個陣營都在各地舉行大規模的競選造勢大會,把握最後的搶票黃金機會。然而,無論賴清德、侯友宜和柯文哲如何聲嘶力竭,臺灣民眾對民主選舉的亢奮和熱情似乎早已不比以往,擺在面前的,看似有選擇,又似乎如何選都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