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並不是唯一的終點,重點是體驗
去的旅程天色仍明亮,帶領的老師告訴孩子,螢火蟲還沒出來,可以先看看路上有沒有什麼稀奇古怪的生物~
有的話帶來給大家看一看,一起研究究竟是什麼?
每個孩子都蹦蹦跳跳的跑去努力看,有的抓到蝗蟲(蚱蜢),有的看到瓢蟲,
因為螢火蟲幼蟲的食物是蝸牛(據說幼蟲會用全身麻醉的方式讓蝸牛動不了,然後整支吃下肚),所以大家拼命的找蝸牛,看能不能看到螢火蟲幼蟲。
食物鏈是大自然的禮物
而一路上我們確實看見很多的蝸牛,對螢火蟲而言那代表很多的糧食(笑),老師也表示,如果一個地方蝸牛很多,水質乾淨(螢火蟲成蟲後只喝水,不吃任何食物),那表示很有可能會有螢火蟲。不過要靠山才看得到。
這是自然界的食物鏈,渾然天成。因為這裡適合,所以就往這裡去。
人,也是一樣的,哪裡有食物,就往哪裡去,哪裡有資源,就往哪裡聚集。
還記得小時候
還記得周杰倫那首稻香嗎?
小時候只知道跟在哥哥姊姊後面,一路造向前奔跑,
只想要趕快甩掉繁重的課業和升學壓力,哪裡知道,
人生是每往後走一步,那些童年的日常會離自己越來越遠?
奔跑的泥地成了柏油,身旁的田野成了高樓,手上的畫紙成了智慧型手機。
曾經我們需要靠書信,來傳遞對遠方的思念,
現在我們只需按下一個按鈕,就可以到達世界。
縱使距離的阻隔已逐漸幽微,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卻日益明顯。
問題,一直都在,只是你願不願看見。
方法,一直都有,只是你想不想發覺。
網路讓人靠得更近,卻也更遠。
螢火蟲與生命的呼喚
隨著黑夜降臨
螢火蟲的光一如天空的繁星點點
孩子興奮的聲音此起彼落
伴隨五色鳥與蟬鳴交織
在梅雨季來臨前的夜晚,似乎想告訴旅人行徑的方向
老一輩得人總說火金姑(螢火蟲)在他們小時候到處都看得見,
等到自己也成了那一輩,才知道為了要讓孩子看見,已經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但當他小心翼翼地將那發亮的小東西捧在手心,激動地露出笑容,焦急的問我這光是哪種光?綠色還是黃色?黑翅螢還是黃緣螢?我不自覺也被孩子的情緒感染,開心的尖叫。
頓時明白,我想守護的,不過就是這樣小小的感動。
只是這樣的念想,不免會被生活的種種繁瑣遮掩,
我選擇忽略,以為自己只是沒看見,其實那個聲音一直都在。
告訴我,我想要的生活,是,簡單而平靜。
當已習慣隨波逐流,一步步離開深信的曾經,有一天若再回頭,是否還能堅定的看著自己,跟自己說,你做得很好。
歸途
螢火蟲只有7-14天的生命週期,他們要用所剩不多的時間發光,
當找到發光頻率一樣的夥伴,就有機會交配,衍生後代。
最後,我們將困在網子裡的螢火蟲一一釋放,為了讓物種的生命可以延續,
也為了讓過去與現在還有未來延續,彼此連接,
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孩子,在尋找螢火蟲的時候,也能在同樣的興奮裡,感受到前人以及祖先為了後代而留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