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灣總共173座礦場,其中有超過80都落在原住民族生活的土地上。花蓮縣就佔了83座,宜蘭則佔有46座,東部地區就佔了台灣礦場一半以上。可見礦業對於東部的影響非常的大。
|諮商同意權的失效
根據原基法第二十一條,「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及其周邊一定範圍內之公有土地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商並取得原住民族或部落同意或參與,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但政府往往還沒等到部落的同意就使礦場的礦權獲得展延,因為申請礦權展延的礦場因「不朔及過往」而不得適用此法。
|破壞和分化
宜蘭的南澳地區的礦產密度極高,樂愛登山的李政政曾深入潤泰礦場,與當地部落耆老交流,才發現大南澳流域在礦場來臨之後發生巨變。河川變得混濁不清,大量土石崩塌等等。因此拍攝<翻越之後>這部紀錄片記錄他所看到的。
李政政表示「一邊是以回饋金、就業、選舉為核心的立場,一邊是希望關掉礦場的呼聲,兩者被劃分對立,往往分化部落,這正是殖民勢力的延伸,況且礦場位址常與傳統領域高度重疊,解套方式唯有發展部落自治及要求土地主權歸還,法律框架不能決定部落的未來。」(《翻越之後》生命璀璨,奔流不息大南澳——專訪製片李政政、導演張皓荃)。從李政政的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礦業議題除了會造成環境破壞,也會破壞部落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齊柏林之死
地球公民基金會自2013年開始參與礦業議題,與政府協商修改90幾年沒修的礦業法。值得一提的是地球公民基金會所發起的礦業法修法連署,連署在齊柏林死的那一年獲得大幅提升。這是多大的諷刺啊!議題竟然是由漢人的死而被大家得知,而且大多數參與連署的人都不知道礦業議題與原住民的相關性。
|總結
儘管國家已成立促轉會,但還是常常忽視關於土地層面的轉型正義議題。何時我們才能看到原住民的權益「被看見」?台灣是個多元族群交織的國家,應重視每個族群的發言權,但漢人本位的政府卻一再忽視原住民的聲音,一再放任財團在傳統領域大肆侵略。
大家都是生活在這座島嶼上的一份子,期望政府有朝一日能聽見原民的聲音,將不合時宜的舊法儘速修正,還給原住民族一個屬於他們的「正義」。
【延伸閱讀】
地球公民基金會的連署
https://www.cet-taiwan.org/civicrm/event/register......
大山挖一口
https://www.cet-taiwan.org/node/3690
原基法第二十一條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
謝孟羽/原住民族是土地的主人,不是礦場的工人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124/2465439
說好的轉型正義?環團原民批《礦業法》修法延宕,審查11次不拍板「絕無僅有」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19868/
//本文曾於東海岸青年聯盟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