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疑惑,為什麼努力上班、認真存錢,財富還是離你很遠?

我也曾有過這樣的迷惘,直到讀了 T. Harv Eker 的《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這本書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對「財富」這件事的全新理解。
這本書不是在教你投資技巧,也不是傳授快速致富的方法,而是教你從根本──思維模式──開始調整。
作者用了「財富檔案」這個詞,列出有錢人常見的 17 種思考方式,我想說的重點是:思維真的會決定你走多遠。
這篇文章,我想分享兩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觀念,以及我自己的理解與觀點。讀完這篇,你或許會開始意識到:你不是沒能力變有錢,只是用錯了方式。
有錢人相信:「我創造我的人生」而不是「人生發生在我身上」
這句話幾乎貫穿了整本書的核心。
作者認為,有錢人都抱持著一種「主動創造人生」的信念,他們不把自己當成受害者,不怪環境、不靠運氣,而是相信:我擁有決定權。
反觀窮人思維,經常處於一種被動狀態——總認為世界欠他們,運氣不好、政策差、老闆爛…這些說法我們是不是也很熟悉?
作者把這樣的狀態稱為「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而受害者思維有三大特徵:
- 責怪他人:事情不順就怪爸媽沒給資源、怪社會不公平、怪另一半拖後腿。
- 合理化:常說「錢不重要啦」「快樂比較重要」,但事實是,當你不重視錢,它真的會離你遠去。
- 習慣抱怨:凡事看到負面,把時間拿去說世界怎麼爛、自己多倒楣,卻不行動改善現況。
我自己對這三點超有共鳴,尤其是抱怨這件事。有段時間我經常和朋友抱怨工作,越說越煩躁,生活也越來越消極。後來我意識到,這種「發洩」不是宣洩情緒,而是在不知不覺放大痛苦,吸引更多負面能量靠近我。
想要翻轉現況,第一步就是停止把自己當成受害者。
你的人生,不是別人造成的,而是你可以重新選擇、重新打造的。
有錢人與積極成功人士來往|因為環境會改變你

你有沒有注意到,生活中越積極的人,身邊的朋友也多是積極、有行動力的人?而那些總在埋怨現況的人,朋友圈也常常充滿負能量。
作者說:「窮人與消極的人交往,有錢人與成功人士來往。」
這話雖然直接,但我認同。你交往的人,會默默影響你的語言、行為、甚至野心。你可能會想:「可是我身邊就沒有成功人士啊?」
但其實,從網路文章、書籍、Podcast、甚至 YouTube 影片,你就可以「親近」那些思維強大、做事積極的人。 我常常一邊洗碗、一邊聽財商類的節目,久而久之,那些思維真的會慢慢內化在你心裡。
還有一點我很喜歡——作者鼓勵我們把成功者視為榜樣,而不是嫉妒對象。
他說:「如果他們做得到,我也可以。」 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健康的心態,把別人的成功當作參考值,而不是比較對象。
總結|你不需要變成別人,只需要換一種「有錢人」的想法

這本書讓我重新理解「富有」不只是銀行數字的增長,而是一種主動創造、負責任、正向循環的生活態度。
它並不是在教你怎麼變成有錢人,而是教你如何「不再是窮人的思維」。
你要的是先擁有那個「有錢的腦袋」,錢才會找到你。
最後想送給你一句我很喜歡的話:
別把時間拿來羨慕別人,而是去學習他們怎麼做到的。
從今天起,就從「不再責怪、不再合理化、不再抱怨」開始練習,慢慢地,你會成為那個你自己都欣賞的人。
如果你也讀過這本書,或想分享你對財富思維的看法,歡迎留言聊聊:)
我們一起打造屬於自己的富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