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翻譯
這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從座位上站起來,偏袒右肩(一種表示恭敬的姿勢),右膝著地,雙手合掌,恭敬地對佛陀說:
「世間少有的世尊。如來善於關心和保護所有菩薩,善於給予教導和囑咐所有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即菩提心;成佛的心),應當如何停住心念並且停在清淨至善的境界、如何降伏這些煩惱、妄念?」
佛陀回答:「很好!問得很好!須菩提!正如你所說,如來善於護念所有菩薩,善於囑咐所有菩薩。你現在仔細聽,我將為你說明。善男子、善女人,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心,應當如此安住心念,如此降伏他們的心念。」
「是的,世尊!我非常樂意聽聞。」
內容含意解釋
這個章節叫做「善現啟請分」,主要記載了須菩提尊者(又稱善現)向佛陀請教修行大乘佛法的關鍵問題:
- 須菩提的禮節:須菩提以非常恭敬的方式向佛陀提問,「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都是當時印度表達最高敬意的禮節。這表明在求法過程中,恭敬心的重要性。
並在與佛陀發問之前,通過讚頌佛陀的稀有難得,表明對即將聽聞的教法的珍視。 - 近一步讚歎佛陀:須菩提首先讚歎佛陀善於「護念」(給予關心和保護)和「付囑」(給予重要教導和囑咐)諸菩薩,表明佛陀對修行菩薩道的人有特別的教導方式。
- 如來:對成道成佛者的通稱,等同於我們說的聖人。
- 核心問題:須菩提提出兩個關於菩提心的核心問題:
這兩個問題是修行大乘佛法的根本問題,因為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基礎,而如何維持和淨化這顆心是修行的關鍵。 - 「云何應住」:發了菩提心(成佛的心願)後,應該如何安住這顆心?
- 「云何降伏其心」:如何降伏內心的妄念和煩惱?
- 佛陀的回應:佛陀對須菩提的提問表示讚許,並承諾為他詳細解答這些問題。佛陀的回答「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暗示了後面將要展開的教導。
- 須菩提的歡喜:須菩提表達了聆聽佛陀教導的喜悅和期待,顯示出對法的渴求。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anuttara-samyak-sambodhi) 可以分解為:
- 阿(a):無、無盡
- 耨多羅 (nuttara),指的是最高、沒有更高的;阿耨多羅譯為無上。
- 三:指完全、合一
- 藐 (samyak):「正等」或「正確」;三藐意為徹底的、完全的、正確,譯為正等。
- 菩提 (sambodhi):「正覺」或「覺悟」;三菩提意為完全的覺醒或覺悟,譯為正覺。
合起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為「無上正等正覺」,代表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完全且無上的覺悟。這是佛陀所證得的境界,也是所有修行者追求的最終目標
這一章是《金剛經》核心教義的引子,提出了大乘修行的關鍵問題 - 如何安住菩提心和降伏妄念,為後續的深入教導鋪設了基礎。須菩提的提問不僅代表了他個人的疑問,也代表了所有修行菩薩道者可能面臨的困惑,因此佛陀的回答不僅是對他一人說的,也是對所有發菩提心修行者的開示。
原文位置:金剛經全文
延伸閱讀(上):簡談如來 - 法性本然:從無為法到如來
延伸閱讀(下):簡談如來 - 發心應世:從菩薩到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