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領軍」是現代民主社會常態,也是民主必然趨勢。
高比例人數的國防文官是全球先進國家實施文人領軍成功的主要關鍵,也有助於「文人部長」推動軍事革新及國防改革。
但從近年國防部的將官員額增加、文官人數卻有減少的情形來看,台灣似未符合國際民主潮流趨勢。
媒體報導,國防部為因應新單位成立與兵役制度變革,將官的員額將由原來292人往上調增,達到300名左右;根據114年度公布的國防預算書顯示,將級軍官的預算支給人數,共編列上將7人丶中將57人丶少將244人,合計將官的預算員額人數達到308人。
相對的,依國防部組織法明定,國防部文職人員任用,不得少於預算員額的三分之一,即現行不得少於191人,但截至去年八月底,國防文官僅有166人,距最低法定員額仍不足25人。
由於文官的任用是屬於國防法制的重要工作,必須落實,如此才能改變國防組織的舊有習性並能提升行政效率,以及促使軍事業務都能依法行政。
換言之,國防政策的考量不能僅限於軍事專業,引進優秀的文人參與國防事務,除有助於打破社會各界長期對國軍保守、僵化的觀感,並能提升國防決策品質,同時更能發揮國家整體力量。此外我國的將官比例確實太高,有再檢討與精減空間。
例如美國軍隊現有131萬人,將官員額為909人,將官比例為0.07%,也就是1442人官兵中才有一位是將官。韓國有61萬8千名官兵,為台灣的兩倍多,但將官只有400人,將官比例為0.06%,在1545人中有一位將官。
相對而言,我國國軍僅有21萬5千人,將官人數卻有308人,將官比例約為0.14%,亦即698位官兵中就有一位是將軍,比例太高,是美、韓兩國的一倍以上。
再以日本及以色列為例,日本自衛隊總兵力為24萬5千人,比台灣多3萬人,但上將名額只有4名,台灣高達7名;日本為節省軍中的人員維持費用並提高行政效率,國防部進用文官比例將近100%,而台灣實施國防二法至今已二十多年,連1/3的文官目標都達不到。
以色列為全球軍事強國其國防軍編制為17萬6千人,僅有122位將領,平均一位將軍帶領1442位官兵,而台灣一位將領卻率領不到700名官兵。
我國國防部每年舉行晉任將官典禮兩次,但許多上校升任少將後,常工作不到兩、三年,在五十多歲時即申請退役並享有優渥的終身俸,造成國庫的沈重負擔。
至於將官人數未來應如何適當的調降,筆者建議「上將」員額減少一名,只剩六名,亦即可參考國外作法,未來先將國防大學的校長改由文官擔任。
至於「中將、少將」部分,可先規劃將國防部的政治作戰局、軍備局、軍醫局等單位的軍職局長、副局長,逐漸改由「純文官」或「軍轉文職人員」擔任。
因為依上述各組織法規定,局長職務皆列簡任第十三職等或中將,副局長職務皆列簡任第十二職等或少將;亦即上述主官、副主官職務,依法律明定,原本就可由文官擔任,但長期以來國防部都未落實甚至漠視「文人領軍」的精神。
綜上而論,現代高科技武器發達,國家軍事能力強弱與否,已不在於軍隊人數或將官員額的多寡,亦即「質」的提升重於「量」的維持;此外當前各國軍事發展的趨勢即是「文人領軍」,因此適當精減將官員額並立即補足文官缺額,絕對是台灣未來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