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自然
94.1 自然就是自在本然。若需要補充說明,就增加一個「真我」的自在本然。只要是文字表達的,都難免落入二元對立的世界,所以也有「小我」的自然——那是模仿與算計所得的,是夢中的、人造的、偶像般的自然,那其實是非自然。
94.2 破個題有必要如此辛辣嗎?哈哈,接受,沒必要,我改變一下,謝謝你。自然就是自由自在,毫無恐懼,輕鬆自如,該怎麼樣就怎麼樣——沒有那個「我」的標準、「我」的要求、期待與「應該」;感謝、接受與開放一切的「如是」。
94.3 自然而然,就是無為而為,順著宇宙之流順暢地運作,讓那個一體的真心成為主導者。就像耶穌所說的:「一切按照你的意思。」放下自我中心與自我成見,謙虛、自在與優雅地隨順因緣而行,相信一切都是剛剛好的,都是最好的安排。
94.4 自然就是「如是」,所以自然是無法評判的——誰來判斷呢?什麼才是判斷的標準呢?對一體真相來說,這些都不可區分。自然就是自然,如是就是如是。這樣,恐懼、問題與痛苦都無法存在了。若頭腦中冒出這些,就帶著感謝與興致盎然地看著那冒出來的——那是誰?好好看清楚,自然就「放下」了。(沒有放下的放下。)
94.5 有必要每次都說一個詞,後面立刻又來個否定句嗎?這樣不是多此一舉嗎,有必要嗎?是啊,有點像是在湊字數。用二元世界的文字表達東西,很容易處處受到挑戰。例如前面說「放下」,但發現沒有什麼東西是真的存在、需要放下的,所以才又補充一句「沒有放下的放下」。好的,我們後面就「自然」一點。很想加上那句否定句……算了,你知道的。
94.6 大自然是自然的,除非有個分離的自我開始評判、開始感受,以小我的眼睛看大自然——這樣,大自然就不自然了。自然其實是一體不分的,而「我」是無法看見一體的愛與美的,「我」無法真正直接地看到自然。
94.7 這個世界只是像鏡子一般,如實、如是反映出小我。雖然小我所見的不是自然本身,但其實那也是無法分離於自然的。一起感謝、接受與歡迎吧,這樣就沒有什麼問題與痛苦了。眼前的一切,自然又是一體的愛與美——這就是「見山又是山」了。一切都好,接受到底。
94.8 成熟的人,時刻都徜徉在自然裡面,一切「如其所是,無愛憎」——這樣就是所謂最有「智慧」的。嚴格的說,沒有所謂「成熟的一個人」,智慧也是一體且本自俱足的。哎呀!又不小心開始否定了……好吧,這個也接受。你就想:這個人年紀大了,嘮嘮叨叨的也是正常的,沒關係。但真正想表達的意思,你真的懂——那樣就好,太好了。
94.9 隨著心流的動作,就是創造——那是無時空感的,那是忘我的,那是充滿喜悅的、能量滿滿的,那是自然的、自在的、自由的。這就是所謂「臨在」的狀態,這是我們本然、最輕鬆的狀態。若發現不是處在這個狀態,感謝地回頭看一下——那個到底是什麼?用那個一體、無罣礙的來看,看清楚,自然就放下了。
94.10 在這個人世間,利用處處在在、時時刻刻都有的機會,將這些小我所謂的恐懼、問題與痛苦,都感謝地、自然自在地利用起來——這些煩惱即成為菩提。以這個最輕鬆的迴路,來取代過去那些刺激反應的迴路,這樣自然就順著宇宙之流,順暢航行起來,什麼問題都沒有了。這個世界也完成了它的使命,夢也就醒了,自然「解脫」自在起來。
94.11 雖然說「演出鬆弛感」無助於真正的鬆弛,但這樣放鬆下來有助於提升覺察力——覺察那無時不在的擔心、憂慮與緊張感。看到了這些,是回歸「自然」的第一步。運用上面所說的那個最輕鬆的迴路,看清楚並放下「我」的執著,這樣就見到自然——那一體的愛與美,那所謂「本來面目」——這樣就真的鬆弛了。
94.12 讓我們一起自然地上路吧。又要說「沒有路的路」,對吧?是的,你真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