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林擷英|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以生命與琴音照亮世界

李建崑-avatar-img
發佈於藝林擷英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20世紀與21世紀交界的古典音樂殿堂中,若要舉出一位能將技藝、情感與人格魅力完美融合的小提琴家,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無疑是最令人敬仰的名字。他的琴聲時而如銀絲繚繞,時而似火焰奔湧,既有無與倫比的技術張力,也蘊藏深刻的人性光輝。 伊扎克·帕爾曼於1945年8月31日生於英屬巴勒斯坦(今以色列)特拉維夫,父母皆為波蘭移民。年僅四歲時,他因感染小兒麻痺症而終生依靠拐杖與輪椅行動,卻未使他遠離音樂的召喚。童年時,他在收音機中初次聽見海飛茲的演奏,深受震撼,遂立志學琴。

他早期在特拉維夫音樂學院習藝,十三歲赴美,進入紐約茱利亞德音樂學院(The Juilliard School),師承Ivan Galamian與Dorothy DeLay等名師。他的音樂天賦與不屈意志很快引起各界矚目,1958年登上美國電視節目《艾德·沙利文秀》(The Ed Sullivan Show)後聲名鵲起,1964年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重要首演,自此開啟長達數十年的傳奇演奏生涯。

帕爾曼的演奏風格兼具熱情與溫潤,既有極致的精準與流暢,又不失濃厚的抒情性。他的音色圓潤而富於層次,無論是貝多芬的崇高、勃拉姆斯的深沉,抑或柴可夫斯基的激昂、馬勒的憂鬱,他皆能以獨特詮釋觸動人心。

他曾與全球頂尖樂團合作,包括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紐約愛樂、芝加哥交響等,並與卡拉揚、阿巴多、巴倫波因、小澤征爾等指揮大師結下深厚音樂情誼。帕爾曼亦精於室內樂,曾與大提琴家馬友友(Yo-Yo Ma)、鋼琴家丹尼爾·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等共奏莫札特、舒伯特之作,展現極高的藝術默契。

他亦曾多次榮獲葛萊美獎、艾美獎、美國國家藝術勳章、甘迺迪中心榮譽獎章等重要殊榮,2000年更獲頒總統自由勳章,表彰他對音樂與文化的卓越貢獻。

帕爾曼的錄音豐富多元,橫跨獨奏、協奏、室內樂與跨界作品,許多版本成為詮釋經典。其中廣為愛樂人稱道的包括: 柴可夫斯基與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指揮:貝姆 / 小澤征爾)——強烈而富詩意的演繹,至今仍為榜樣之作。 貝多芬十首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全集(與阿什肯納齊合作)——兩位巨匠之間的對話,細膩且深情。 約翰·威廉斯電影配樂錄音(《辛德勒的名單》小提琴主題)——琴音如泣如訴,成為電影最深刻的靈魂。 「三大提琴家與帕爾曼」演出實錄(與多明哥、卡雷拉斯、馬友友)——藝術性與親和力兼具的跨界盛宴。 與安德烈·普列文指揮的孟德爾頌與布魯赫小提琴協奏曲——典雅與激情兼備,為眾多樂迷所珍愛。

此外,帕爾曼多次登上美國PBS、BBC等節目,出版紀錄片與教學影像,包括《Itzhak》(2017年紀錄片)深刻描繪其人生哲學與音樂旅程。

除演奏與指揮外,帕爾曼亦致力於音樂教育,長年於朱利亞德學院執教,並創立帕爾曼音樂課程(Perlman Music Program),培育無數優秀年輕音樂家。他以真誠溫暖的性格、幽默風趣的談吐,深受學生與樂迷敬重。

帕爾曼的生命是一首用琴弓書寫的頌歌。他讓人相信,即使身體有限,心靈與藝術卻能無遠弗屆;即使世界嘈雜,琴音依然可以喚起內在最純粹的情感。他的琴聲不僅屬於舞台,也屬於人心。

■演奏視頻■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61》 Legendary violinist Itzhak Perlman performs the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with th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and conductor Daniel Barenboim, recorded live in 1992 at Konzerthaus Berlin.

柏林愛樂樂團(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愛樂樂團(Berliner Philharmoniker)

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

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慕風-avatar-img
2025/05/13
感謝李老師介紹,讓我享受了一段美好的音樂饗宴。雖然我對音樂所知有限,但是聽得出帕爾曼真的很厲害。沒想到李老師除了是中國文學專家外,對音樂的研究也這麼深入。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3
慕風 是是,我認識冠宏。我曾赴東華大學開研討會,並在會上宣讀論文。自從退休之後,和冠宏已多年未見了...😅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8.1K會員
903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5/11
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利(Khatia Buniatishvili),1987年6月21日出生於喬治亞,是當代古典樂壇最具感染力與魅力的鋼琴家之一。她原籍喬治亞,目前入籍法國,擁有姣好的容貌,以其澎湃的情感、驚人的技藝,以及對音樂的獨到之詮釋,使人無法忽視她在舞台上的每一次演出。
Thumbnail
2025/05/11
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利(Khatia Buniatishvili),1987年6月21日出生於喬治亞,是當代古典樂壇最具感染力與魅力的鋼琴家之一。她原籍喬治亞,目前入籍法國,擁有姣好的容貌,以其澎湃的情感、驚人的技藝,以及對音樂的獨到之詮釋,使人無法忽視她在舞台上的每一次演出。
Thumbnail
2025/04/25
4/23和詠恩赴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參觀「境遇雙個展」。原本只是想安靜地看畫,剛好遇到藝術中心主任林仁昱教授,承蒙他的親自導覽,使整個觀賞經驗變得很不同。
Thumbnail
2025/04/25
4/23和詠恩赴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參觀「境遇雙個展」。原本只是想安靜地看畫,剛好遇到藝術中心主任林仁昱教授,承蒙他的親自導覽,使整個觀賞經驗變得很不同。
Thumbnail
2025/04/22
面對抽象藝術,我們常問:「這是什麼意思?」但對廖修平這樣的藝術家而言,抽象不是語言的代替品,而是一種開放的感知與精神通道。他的版畫作品,不在於「說明什麼」,而是創造一種可以被觀看者反覆進入、思索的文化空間。我們觀看抽象作品,不是為了解讀,而是為了對話。
Thumbnail
2025/04/22
面對抽象藝術,我們常問:「這是什麼意思?」但對廖修平這樣的藝術家而言,抽象不是語言的代替品,而是一種開放的感知與精神通道。他的版畫作品,不在於「說明什麼」,而是創造一種可以被觀看者反覆進入、思索的文化空間。我們觀看抽象作品,不是為了解讀,而是為了對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費亞多,上個世代最後的寶鑽,高齡73歲仍然堅持表演。費亞多的靈魂燃燒著濃濃的北國之魂,琴鍵上總有火似地的表現,帶給人們希望之光。今年六月,費亞多將再度來臺。這次場館從誠品升級國家級規格,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和衛武營音樂廳各有一場獻給臺灣樂迷的獨奏會。
Thumbnail
費亞多,上個世代最後的寶鑽,高齡73歲仍然堅持表演。費亞多的靈魂燃燒著濃濃的北國之魂,琴鍵上總有火似地的表現,帶給人們希望之光。今年六月,費亞多將再度來臺。這次場館從誠品升級國家級規格,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和衛武營音樂廳各有一場獻給臺灣樂迷的獨奏會。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無關中古世紀亦無關歐洲皇室 純粹因為早餐看著格友的文章,配著You tube隨機播放的系列樂曲有感而發:樂器之王與樂器之后的種種。 鋼琴不論獨奏、伴奏都能完美完全的詮釋樂曲的精髓且動靜皆宜,所以被推崇為樂器之王;小提琴高昂清亮的聲音表現讓人激賞,不僅古典樂曲能完美演繹複雜多重可急可緩的轉折,在流
Thumbnail
無關中古世紀亦無關歐洲皇室 純粹因為早餐看著格友的文章,配著You tube隨機播放的系列樂曲有感而發:樂器之王與樂器之后的種種。 鋼琴不論獨奏、伴奏都能完美完全的詮釋樂曲的精髓且動靜皆宜,所以被推崇為樂器之王;小提琴高昂清亮的聲音表現讓人激賞,不僅古典樂曲能完美演繹複雜多重可急可緩的轉折,在流
Thumbnail
古典音樂演奏家就應該傾全力在音樂表現上,而所謂 "全力" 是為了盡量逼近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完全達成的完美境界。 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身為獨奏家,到了台上你就是一個孤島,你該做到你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昨天的100%完美還可以怎樣突破。而這部分的效果沒有人可以彌補。
Thumbnail
古典音樂演奏家就應該傾全力在音樂表現上,而所謂 "全力" 是為了盡量逼近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完全達成的完美境界。 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身為獨奏家,到了台上你就是一個孤島,你該做到你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昨天的100%完美還可以怎樣突破。而這部分的效果沒有人可以彌補。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色彩是琴鍵,雙眼是打擊的槌,靈魂是有多根弦的琴。藝術家是那一隻彈奏的手,總能輕觸琴鍵與靈魂共鳴。-- 康丁斯基
Thumbnail
色彩是琴鍵,雙眼是打擊的槌,靈魂是有多根弦的琴。藝術家是那一隻彈奏的手,總能輕觸琴鍵與靈魂共鳴。-- 康丁斯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