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k 名稱由來:從科幻小說到 AI
「Grok」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美國科幻作家 Robert A. Heinlein 的經典小說《異鄉異客》中。它是火星語的一個詞,意思不只是「理解」,而是更深一層的「完全融入、徹底共鳴」,像是你跟某件事物變成一體,從內到外都懂它。這種理解方式,比理性分析還更直覺、更深入。
Elon Musk 在推出 Grok 時,也曾在社群平台上提到這個名字是向那部小說致敬。他希望 xAI 打造的,不只是能回答問題的聊天機器人,而是真正能「理解這個世界本質」的 AI。這個命名不只是有趣的彩蛋,也展現了 xAI 對未來人工智慧的願景與企圖心。
開發背景:xAI 與 Elon Musk 的 AI 佈局
Elon Musk 在 2023 年 3 月 9 日成立了 xAI,目標是打造出能「真正理解宇宙運作」的人工智慧。這家公司和他早期參與創辦的 OpenAI 路線不同,xAI 採用更開放的策略,同時也和他旗下的其他企業—像 Tesla、SpaceX 等—緊密整合,形成一個橫跨產業的 AI 生態圈。
為了支撐大模型訓練所需的龐大運算力,xAI 建置了名為「Colossus」的超級電腦。初期就配備了 10 萬顆 NVIDIA Hopper GPU,後來更擴充到 20 萬顆,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 AI 訓練平台之一。
另外,xAI 在 2025 年 3 月正式收購社群平台 X(也就是原本的 Twitter),把它納入 xAI 生態系中,藉此整合即時資料來源和模型運算能力,也進一步強化 Grok 處理即時資訊的能力。
Grok 版本演進時間線:Grok 1 → 1.5V → 3 → 3.5
Grok 的每次升級,都能看出 xAI 團隊在 AI 領域持續創新的腳步。下面是各個版本的特色與發展重點:
Grok 1(2023 年 11 月)
第一代的 Grok 剛推出時,以輕鬆、有趣又有點叛逆的聊天風格讓不少人眼睛一亮。它主打自然互動體驗,還能即時抓取 X(前身為 Twitter)上的資料,讓聊天內容更即時、有梗。
Grok 1.5 / 1.5V(2024 年 3 月 / 4 月)
到了 Grok 1.5,最大亮點是能處理多達 128,000 個 token 的長文本,不只更懂上下文,也更會推理。接著推出的 Grok 1.5V 更進一步,加上了多模態功能,能看懂圖片、文件、圖表等視覺資料,讓用途更廣。
Grok 3(2025 年 2 月)
Grok 3 帶來兩個新模式:「Think」模式會讓它展示推理過程,「DeepSearch」則能即時搜尋網路並做交叉比對,讓回答更準、也更即時。而且在數學、科學、寫程式等領域的測試中,它的表現也很亮眼,展現出強大的理解與分析力。
Grok 3.5(Beta,2025 年 5 月)
最新版 Grok 3.5 現階段以 Beta 形式開放給 SuperGrok 訂閱用戶試用。它強化了解答專業問題的能力,像是火箭引擎或電化學這類高技術領域,都能用第一原理去推理,不只照抄網路資料,展現出更高階的 AI 智能。
Gork 核心功能特色
1. 即時資訊整合
Grok 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能即時讀取 X(前身為 Twitter)上的公開貼文,並搭配網路上的資訊,快速回應熱門話題。這讓它在面對時事、流行趨勢或突發新聞時,能提供比一般 AI 更即時的內容。舉例來說,當你問到某件剛發生的事件時,Grok 會立刻從 X 上抓貼文、整合重點,給你最新、最有用的資訊。
2. Think 與 DeepSearch 模式
Grok 3 加入了兩個進階功能:「Think」和「DeepSearch」。Think 模式會把它的思考步驟一一展開,讓你知道它是怎麼推理出答案的,對處理像數學題或寫程式這類問題特別有幫助。而 DeepSearch 模式則會深入搜尋網路內容,從多個來源交叉驗證,讓答案更完整、更準確。這兩個功能都讓 Grok 在面對複雜問題時,更值得信賴。
3. 多模態能力
從 Grok 1.5V 開始,它就能處理圖像內容,像是分析照片、解讀圖表等。到了 Grok 3,還加上了語音輸入和即時影像辨識功能。你只要用手機鏡頭拍張照片,Grok 就能看圖回答問題。這種圖文、語音、影像都能理解的多模態能力,讓它在各種場景中都能派上用場。
4. Fun Mode 與「叛逆」語氣
Grok 有個特別的 Fun Mode,可以用比較幽默、諷刺、甚至有點叛逆的語氣回答問題。這讓整個聊天過程更有趣、不死板,特別是在談一些比較敏感或有爭議的主題時,用輕鬆的方式來回應會更好入口。不過,也有使用者覺得這樣的語氣可能會讓資訊不夠中立,引發一些爭議。
文章未完,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