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籍,我近年的立場是借書為主,只購買讀後喜愛的書(以二手為主)。最近網路海巡《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時,發現臧仲倫譯的版本新書缺貨(舊書多是舊版本),翻找網路發現聯經官方商城的精裝版本尚有貨,一番考慮後即購買。主要的原因是想要貼附筆記,作為撰寫小說的參考之用。若從這點延伸,我現在購買書籍的目的是作為隨手可得的參考書,而非單純蒐藏,呼應了日記前幾篇物品保管說的想法。
確立上述的作法之後,最近我購買的書有木心全集、木心的《文學回憶錄》與補遺、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近日借的《詩經新賞》也有此意,但等我看看其他版本再說),另也有想收周學普譯的《哥德對話錄》,惜未找到。這是兩難,原文作者就算了,倘若舊譯者版本更通順典雅卻絕版,這該如何是好,既無法妥協新譯本,也無法買到舊譯本蒐藏,真讓人騷癢難耐!這時就不得不羨慕中國的書籍市場,多個翻譯版本在市面流通,百花爭鳴,如此看來中國的文學實力超出台灣理所當然。
在 2023 年 5 月 29 日,我曾對朱宥勳推薦的《獵女犯》作過購買的心理交戰,彼時是以功利的視點去評判,現在看來倒不一樣了(對朱宥勳這個人的看法也不一樣了),讀書當是以養性為目的,不論讀什麼皆然,那些標榜工具書,能快速學習技能云云的書籍,也是要多加實踐才能融入到生活之中。所以讀書是要耗費大量時間的,而買書就是一種花了時間又花了金錢的賠本生意(笑)。感謝圖書館這個智慧的機制,讓任何人能輕鬆接觸書籍,徜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