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容榕 | 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研究領域:文化創新、創業生態系、數位轉型、商業模式分析

2025 年 4 月,灣聲於國立政治大學《劣勢創新》課程講座紀實
本場講座為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權研究所 《劣勢創新》課程舉辦,特別邀請灣聲樂團總監李哲藝老師與副董事長黃少華先生擔任主講嘉賓,分別從文化與商業的角度,深入解析灣聲的創業歷程與策略思維。 參與者除了政大的碩 、博士生之外,也有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 EMBA 校友、香港大學的教授,以及知名電影製作人等跨界嘉賓共同參與,讓這場講座更添廣度與深度。整體氛圍熱絡且充滿思辨,層層推進,觸動人心。
講座在溫暖而幽默的互動開場中展開,透過導聆人細緻鋪陳與巧妙引導,悄然拉近台上台下的距離 , 透過照片敘事在其中穿針引線,成為知識與情感交會的橋樑 ,也為這場對話奠定了深度與共鳴的基礎。講座結束後,腦海裡盤旋著三個清晰的感受——對土地的深情、對音樂的執著,以及對未來的堅信。這不只是創業的歷程,更是一條由信念與文化交織而成的實踐之路。
一、不拜碼頭,因為航道不同
灣聲國際在成立之初,便已清楚自我定位——無意在傳統古典音樂的碼頭前等待接納。台灣古典音樂的市場接觸率僅約 5%,意味著這條航道擁擠且極為狹窄。但對灣聲而言,這並非阻礙,反而是轉向的契機:既然還有 95%的藍海尚未開發,何不另闢航道,直指更廣闊的世界?
這種「不拜碼頭」思維,並非出於狂妄,而是清醒的選擇。灣聲不以傳統市場的框架自我設限,而以開放、多元的視角重新定義「音樂」與「生活」的關係。每一次下鄉、每一場跨界合作,都在向世界證明——經典,不是從別人那裡取經而來,而是用自己的節奏,一步步走出來的。
二、不是商業利益,而是文化價值
在商業邏輯主導的時代裡,灣聲卻選擇了另一條路:以文化價值為出發點。講座中提到,每一次的企劃、每一次的演出構思,從來不是從「怎麼賣得更好」開始,而是從「什麼值得被保存、被傳遞」出發。這種堅持,使灣聲的每一個作品,都帶有濃厚的生命力與情感溫度。
國家的大小、資源的多寡,從來不是限制文化成長的藉口。真正影響文化厚度的,是生活的累積與內涵的深耕。灣聲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我們:當創作回歸價值本身,而非計算利益,力量自然會在歲月中生長、蔓延,成為無可取代的存在。
三、不做代工,而是品牌
在古典音樂的正統教育體系中,作曲與編曲的工法有著嚴謹而統一的訓練路徑。這種訓練讓演奏與創作達到高水準的技術標準,卻也容易讓作品趨於同質化,如同代工商品般,雖然工整,卻難以被辨識。灣聲清楚地意識到,真正能觸動人心的,不是技術的炫技,而是文化內涵與情感共鳴。因此,灣聲選擇回到自己最熟悉、最有情感連結的台灣文化中尋找靈感。
素材,從來不該成為創作受限的理由,而應成為想像力無限延展的起點。唯有深刻理解、真正熱愛,才能創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李哲藝老師在灣聲的作曲與編曲中,始終堅持三項原則:
首先,要滿足聽眾,讓他們能夠聽懂、感動;
其次,要滿足演奏家,讓他們認同並樂於詮釋;
最後,也要滿足自己,因為唯有忠於內心所守護的音樂價值,才能走得長遠且堅定。
在這樣的理念傳承下,灣聲的每一首樂曲,不僅有技巧的精緻,更有文化的溫度 ;不僅能被欣賞,更能被感受。這正是灣聲不願成為代工者,而是選擇打造屬於自己、也屬於台灣的文化品牌的真正原因,這也和黃副董事長所提及的願景與使命相互呼應。
以灣聲為名,為未來留聲
講座尾聲時,李哲藝老師眼眶泛紅。在這場理性探討創新策略的課堂裡,情感的波動悄然漫開——這是我第二次看到李老師落淚。看似風光的舞台,其實藏著無數艱難的抉擇與壓力。一位創業家,如何在藝術與商業的交界中,仍能守住自己的初衷?這份沉重,不僅是使命的口號,而是選擇堅持的重量,也是觀者得以感受真誠的起點。
那一刻,讓我想起了英國詩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Rudyard Kipling 於 1895 年所寫的詩〈If〉。 這首詩,是他寫給兒子的叮嚀,也是寫給每一位在風雨中仍堅守信念、勇敢前行的人。
藉由此文,將〈If〉獻給灣聲——
也獻給一群為台灣這片土地獻聲、也獻身的同行者們。
If—
by Rudyard Kipling
If you can keep your head when all about you
Are losing theirs and blaming it on you,
If you can trust yourself when all men doubt you,
But make allowance for their doubting too;
If you can wait and not be tired by waiting,
Or being lied about, don’t deal in lies,
Or being hated, don’t give way to hating,
And yet don’t look too good, nor talk too wise:
If you can dream—and not make dreams your master;
If you can think—and not make thoughts your aim;
If you can meet with Triumph and Disaster And treat those two impostors just the same;
If you can bear to hear the truth you’ve spoken Twisted by knaves to make a trap for fools,
Or watch the things you gave your life to, broken,
And stoop and build ’em up with worn-out tools:
If you can make one heap of all your winnings
And risk it on one turn of pitch-and-toss,
And lose, and start again at your beginnings
And never breathe a word about your loss;
If you can force your heart and nerve and sinew
To serve your turn long after they are gone,
And so hold on when there is nothing in you
Except the Will which says to them: ‘Hold on!’
If you can talk with crowds and keep your virtue,
Or walk with Kings—nor lose the common touch,
If neither foes nor loving friends can hurt you,
If all men count with you, but none too much;
If you can fill the unforgiving minute
With sixty seconds’ worth of distance run,
Yours is the Earth and everything that’s in it,
And—which is more—you’ll be a Man, my son!
這樣的灣聲,應該被記得,更值得我們一同支持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