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獨一無二的體驗是觀眾進戲院的唯一理由──王師、葉郎對談《從前,有個奇麗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編按)作家葉郎 於2023年推出首部作品《從前,有個錄影帶店》,榮獲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並入圍誠品閱讀職人大賞「年度新人」。今年5月7日,他帶來全新著作《從前,有個奇麗馬》,延續對觀影體驗的關注,視野擴及台灣、日本、好萊塢、倫敦等地的電影院發展。

王師為資深電影行銷人、牽猴子共同創辦人,曾參與打造紀錄片《看見台灣》創下2.2億票房紀錄,推動電玩改編電影《返校》突破億元票房,並操刀《悲情城市》33週年修復版的行銷策劃。

《從前,有個奇麗馬》上市當晚,兩人暢聊觀影體驗的轉變與電影院未來的可能樣貌。以下為對談內容精華。

「進戲院看電影」行為,即將絕跡?

王師:我跟葉郎認識大概從我入行開始,那時候大概是2003年,嚴格說起來那時還不算有「台灣電影產業」。我們那代人,是靠KingNet歡樂網路王國、開眼電影網這些電影網站在看世界的,那時候開眼的鎮山之寶就是葉郎。

他後來也在政界、基金會工作過,外表看似大男孩,其實看過江湖險惡(笑)。葉郎兩年前年出版《從前,有個錄影帶店》廣受好評,當時就很好奇他接下來的寫作計畫。但他為人低調,在撰寫這本新書《從前,有個奇麗馬》田調、採訪等醞釀過程當中,他都不露口風,後來才知道這本書跟戲院有關。我想直接拋出今晚的第一個問題:電影被發明到現在已經130年了,過去它幾次差點「死掉」──第一次是電視、第二次是錄影帶、第三次可能是疫情、第四次則是串流平台。你覺得,未來十年「進戲院看電影」這件事,還會存在嗎?如果會,它會變成什麼樣子?跟現在相比,會有什麼根本上的不同?

葉郎:我前陣子在Google上查Netflix的新聞,結果發現最早寫Netflix的中文文章居然是我,還拼錯了名字(笑)。想想20年前,它還是個小公司,現在已足以威脅整個電影映演業。這週看到川普說要對美國國外製作的電影課徵100%關稅,雖然實際上很難實施。媒體認為川普有個看法是對的:電影真的快死了,尤其是好萊塢電影。

這兩年,洛杉磯劇組大量出走,電影都跑去國外拍。有個比喻很妙:如果你把《浴血任務》每集拍攝地點集合起來,可以出一本《孤獨星球》。整個好萊塢的產量正在縮水,製作量萎縮連帶影響戲院:好萊塢電影不夠填滿全球大銀幕的數量,觀眾開始熟悉「舊片重映」。這不是過渡期,而是未來十年電影院必須面對的結構性改變。

 王師:我們20年前入行時,好萊塢影業對全球有絕對的宰制力,不管是代理外片或做本地製作,排片、場次全得讓位給好萊塢。但疫情後情況改變,大片不再佔滿每個影廳,戲院也開始讓位給更多元的內容。

這幾年你會發現,《鬼滅之刃》、《灌籃高手》電影版這些原本不在主流視線裡的作品,反而成了票房冠軍。觀眾的IP記憶,早就不再是他們父母那一代的好萊塢片庫。

MINECRAFT麥塊電影

MINECRAFT麥塊電影

我自己對於「重拍、重啟、外傳」很疲乏,原創電影真的很難成功。而比電影產業規模還大得多的電玩產業,現在反而成為重要影視內容來源,比如《MINECRAFT麥塊電影》可說是今年上半年全球電影票房的救世主;任天堂在《瑪利歐》改編電影成功後,也宣布將《薩爾達傳說》改編成真人電影。

所以我想問葉郎:當好萊塢的全球宰制力下降,而在地與多元內容還無法填補空缺時,我們應該怎麼面對這個電影產業的斷層?這件事你怎麼看? 

電影院倒閉潮,席捲全球

葉郎:其實很多內容都有機會找到新的出口,像法國政府強制要求串流平台將營收的一部分投資回本地影視產業,這幾年就出現了不少成功的本土電影案例,剛好在好萊塢減產之際填補了市場空缺。但這樣的幸運並非每個國家都能複製。

電影業現在面臨的是非常尷尬的過渡期,像今年是《大白鯊》上映50週年,它創造的不只是票房神話,更改變了電影行銷與戲院放映的整個機制。我在書裡有提到,從那之後才有了全美同檔期上映、多廳排片、鋪天蓋地的電視廣告宣傳與口碑效應。但現在電影減產了,大銀幕數量多卻無片可放,就出現電影院淘汰潮。

台南全美戲院

台南全美戲院

寫書時我親眼見到戲院一家家關門──全美電影院在我交稿那週宣布暫停營業,宣布調整營運方式在出發,這對我震撼非常大。你會發現,那些我們以為「永遠會在」的電影院,全球正在一間間地消失中。

寫作《從前,有個奇麗馬》時,我會想像自己是電影院老闆的話,我該怎麼因應現況?我試著從古代電影院經營者的心路歷程找尋解法,因應當今電影院面對的危機。

王師:科技進步跟網路普及是不可逆的,從報紙、音樂到現在的影像內容,串流進入訂閱制後,我們其實早晚會面對它帶來的衝擊。觀眾現在花一筆錢,進一個像資料庫一樣的平台,想看什麼就看什麼,但創作者花三年做的作品,可能只被滑過三秒,甚至連一週的話題壽命都撐不到。

網路讓世界變平了,內容的競爭者眾,也讓觀眾每一小時的空閒時間變得無比珍貴。因此,進戲院的機會成本就變得極高,光是交通、票價、不能滑手機等因素,就足以讓人卻步。

所以葉郎在書中提到的,我很有感──未來只有「最大的」或「最小的」電影能在戲院生存。大到譬如像《阿凡達》或最近的《雷霆特攻隊*》,小到像《萬王之王》這樣明確鎖定基督徒市場的動畫片。而以前的中型製作電影幾乎都變成影集的規模。那我想問葉郎:你怎麼定義「夠大」或「夠小」?兩者的界線在哪裡?

重質不重量的新時代

葉郎:「極大」的電影,我最近最常舉的例子是《罪人》。它在美國上映了70釐米膠捲的IMAX版本,只有少數戲院能放,但一樣造成一票難求。像之前《奧本海默》一樣,紐約本地人甚至買不到自己城市的票。這種電影因為規模夠大、體驗稀有,就會創造強烈的大銀幕效應。

葉郎拍攝的布魯克林國王劇院Kings Theatre

葉郎拍攝的布魯克林國王劇院Kings Theatre

那「極小」的例子呢?我會舉《狸太怨》。這是一部成本很低的喜劇鬧劇,明明有人對導演出價影片版權,他卻拒絕售出,因為他知道:如果被丟上串流,就會像音樂串流平台上的冷門專輯一樣,瞬間被淹沒。他乾脆和男主角、幾位演員打扮成電影角色,一家一家地到電影院巡演,還會在場重演片段、和觀眾互動。結果觀眾反應超熱烈,口碑也傳出去了。

這其實和百年前的美國電影院很像。那時電影是默片,戲院會找管風琴手、請樂隊演奏,甚至安排演員現場演出片段補上聲音與情緒。看電影本身就包含一整套現場體驗,觀眾記得的是那個場面、那個夜晚,而不只是片子本身。

《魔法壞女巫》劇照

《魔法壞女巫》劇照

現在有些片子開始回到這個路徑,像《魔法壞女巫》的歡唱場、或《MINECRAFT麥塊電影》放映時,觀眾在戲院大吼、扔東西,甚至帶了一隻活雞進場。雖然一開始被抗議,但後來戲院乾脆開設互動場,滿足這些年輕觀眾的期待。

這種體驗其實就是「電影+活動」的結合。蔡明亮導演今年辦的《行者十步》馬拉松放映,就是蔡導邊播電影邊唱歌的場子,觀眾來不是只為看電影,而是為了一個只有當晚才有的現場。你不能在串流上複製它,甚至不能在別的戲院重現它。

所以我覺得,電影的下一條出路,可能不是內容更大或更小,而是能不能變成一種獨一無二的體驗。那會是觀眾願意再次走進戲院的理由。

 王師:我覺得現在大家都在重新定義「電影是什麼」。內容不一定要90分鐘以上才能進戲院,像《驀然回首》只有五十幾分鐘,卻創造5千多萬票房,據說是枝裕和還有意改編成真人電影。這代表觀眾已經不再執著形式,而是被故事打動。

raw-image

現在戲院投影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元,除了敘事型電影,還有演唱會、體育賽事、甚至英國國家劇院的現場放映。只要有人願意買票,這個「電影」就成立了。像(G)I-DLE(後改名為i-dle)、IU演唱會電影都很賣,觀眾要的是「一起看」的那個氛圍感。

再說到特典,《風之谷》30週年請方序中畫的王蟲海報,印了6萬張,結果首週票房直接爆衝。這些觀眾明明家裡早就有DVD、串流也看得到,還是願意花錢進戲院看一次,只為了那一張能裱起來的收藏海報。

所以我覺得,未來創作者不能只會拍電影,而是得更懂觀眾為什麼要走進戲院。當串流平台上作品越來越多,觀眾進戲院要的可能不是內容本身,而是這部作品能不能帶來一個只有在戲院才能獲得的經驗。

這是一個所有東西都在重啟跟重新定義的時代。我們似乎看到所有的平台,包括HBO都開始進入重質不重量的狀態,重新把品牌擦亮。漫威也要縮減影劇跟電影的產量。葉郎,你怎麼看這樣的趨勢?

搶特典、買週邊,電影不只是電影

葉郎:我覺得這一波大家縮減內容量、重新聚焦品牌,其實是因為全世界都知道──串流贏了。第一回合的比賽結束了,大家不再拼內容「多」這件事,而是思考:觀眾在訂了串流之後,還願意為誰多付一筆錢?也因此,精品化、品牌化就變成各大平台的第二回合戰場。

這跟王師剛提到《風之谷》的特典很有關。我妹妹拜託我幫她買那張方序中畫的王蟲海報,結果IKEA的展示相框賣到全台缺貨。大家明明家裡都有串流,也能直接打開Netflix看《風之谷》,但還是願意出門花錢、搭車、買票,只為了把這部電影的愛「帶回家」。

《風之谷》設計師方序中、插畫家董十行打造台灣限定海報

《風之谷》設計師方序中、插畫家董十行打造台灣限定海報

觀眾其實想多付一點,帶走些什麼──像是特殊造型的爆米花桶、限量收藏品,這些都在告訴別人:我更愛這部片。

像美國Alamo戲院開設自家品牌賣黑膠、模型、重新設計的電影周邊,就是在回應這種熱愛。我覺得這才是電影產業下一步要努力的事──如何讓那些更愛電影的人,願意付出更多,也幫助電影業健康地走下去。

王師:

我看過一個統計,整個《鬼滅之刃》的營收裡,電影票房和版權只占1%,剩下的99%都是靠IP衍生的周邊商品來賺的。這就像有人說,迪士尼的動畫本質上就是一支廣告──它讓你記住角色、世界觀,接下來你才會去買水壺、睡它的主題飯店,甚至搭它的郵輪。

但台灣很多影視作品,思考還停在「把片拍完」這件事上,缺乏更長線的佈局。我們不像日本有製作委員會制度,從一開始就規劃IP的商品節奏、發展路徑和整體產值,所以很難撐起一個可延續的內容經濟。

我覺得這就是我們產業接下來必須面對的問題──怎麼讓一部電影不只是電影,而是衍伸一個event、lifestyle,甚至是可以持續帶來收入的文化現象。●



下一場《從前,有個奇麗馬》活動預告

raw-image

《從前,有個奇麗馬》新書發表會──探索電影未來式

● 與談人:褚明仁(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葉郎(本書作者)

● 時間:5.17(六)14:30~16:00(14:00開放入場)

● 地點:華山青鳥書店(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活動憑書入場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yJU4bY4MbtYXCqft9

葉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經典文化 ThinKingDom 的沙龍
327會員
285內容數
勒利•索可洛夫(Lale Sokolov,1916~2006)人生中有超過50年都懷著一個秘密,這段不能說出口的往事發生於二戰時的歐洲,那時,納粹德國人對猶太人做出不可思議的恐怖事跡。80歲以前,勒利完全無法向人說出這段過去,即使他的生活離那個恐怖地方有千里遠。 勒利曾經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刺青師。
2025/05/10
文:葉郎 看場電影吧 還是喝杯茶 或者搭著小田急來去私奔吧 變幻中的新宿 武藏野的 月兒會從百貨大樓的屋頂上升起  ──〈東京行進曲〉歌詞 1 第一次注意到「奇麗馬」這三個有點奇幻感的字是在「臺灣老戲院文史地圖(1895-1945)」網站中,發現日治時期大稻埕著名的酒樓東薈芳對面巷子裡
Thumbnail
2025/05/10
文:葉郎 看場電影吧 還是喝杯茶 或者搭著小田急來去私奔吧 變幻中的新宿 武藏野的 月兒會從百貨大樓的屋頂上升起  ──〈東京行進曲〉歌詞 1 第一次注意到「奇麗馬」這三個有點奇幻感的字是在「臺灣老戲院文史地圖(1895-1945)」網站中,發現日治時期大稻埕著名的酒樓東薈芳對面巷子裡
Thumbnail
2025/05/02
(以下轉自葉郎 葉郎的異聞筆記) 「等一下,為什麼葉郎到底要寫一本關於沙奇馬的書?」 ㄟ~不是沙其瑪啦!是奇麗馬。 第一次注意到「奇麗馬」這三個有點奇幻感的字是在《臺灣老戲院文史地圖(1895~1945)》網站中,發現日治時期大稻埕著名的酒樓東薈芳對面巷子裡有家名為臺灣奇麗馬館(臺灣
Thumbnail
2025/05/02
(以下轉自葉郎 葉郎的異聞筆記) 「等一下,為什麼葉郎到底要寫一本關於沙奇馬的書?」 ㄟ~不是沙其瑪啦!是奇麗馬。 第一次注意到「奇麗馬」這三個有點奇幻感的字是在《臺灣老戲院文史地圖(1895~1945)》網站中,發現日治時期大稻埕著名的酒樓東薈芳對面巷子裡有家名為臺灣奇麗馬館(臺灣
Thumbnail
2024/06/21
★ 第59屆百想藝術大賞‧電視部門劇本賞 ★繼《又是吳海英》、《我的大叔》後,又一打動當代人心之作 ★ 金智媛、孫錫求、李民基、李伊 聯手主演 歡迎加入朴海英的出走同好會 ✦ 我的出走日記 나의해방일지 #劇本豪華套組 𝐒𝐩𝐞𝐜𝐢𝐚𝐥 𝐄𝐝𝐢𝐭𝐢𝐨𝐧限量紀念版
Thumbnail
2024/06/21
★ 第59屆百想藝術大賞‧電視部門劇本賞 ★繼《又是吳海英》、《我的大叔》後,又一打動當代人心之作 ★ 金智媛、孫錫求、李民基、李伊 聯手主演 歡迎加入朴海英的出走同好會 ✦ 我的出走日記 나의해방일지 #劇本豪華套組 𝐒𝐩𝐞𝐜𝐢𝐚𝐥 𝐄𝐝𝐢𝐭𝐢𝐨𝐧限量紀念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1890 年愛迪生發明的「活動電影放映機」正式面世,開啟了電影娛樂模式的新時代,帶來無數歡樂。現代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電影回憶,這些電影充滿了文學、音樂、藝術等元素,電影文化影響深遠。
Thumbnail
1890 年愛迪生發明的「活動電影放映機」正式面世,開啟了電影娛樂模式的新時代,帶來無數歡樂。現代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電影回憶,這些電影充滿了文學、音樂、藝術等元素,電影文化影響深遠。
Thumbnail
全台灣第一本橫式電影日曆 《日日有影》經典回歸✨ 2025 版本預購開跑,即將重磅上映 還記得用電影陪你度過日常的 《日日有影2023》電影日曆嗎? 我們以「電影黑盒子」為概念 將大銀幕搬出戲院 邀請 105 位電影人/影評/作家 ✕ 12 位插畫家 用文字寫下對電影的感受 也用插畫繪製對電影的
Thumbnail
全台灣第一本橫式電影日曆 《日日有影》經典回歸✨ 2025 版本預購開跑,即將重磅上映 還記得用電影陪你度過日常的 《日日有影2023》電影日曆嗎? 我們以「電影黑盒子」為概念 將大銀幕搬出戲院 邀請 105 位電影人/影評/作家 ✕ 12 位插畫家 用文字寫下對電影的感受 也用插畫繪製對電影的
Thumbnail
第一次系列的第二彈,我來到電影院了。之前從來沒有在國外走進電影院過,想去瞧瞧跟台灣有甚麼不同,也剛好最近有想看的電影,就決定來趟電影院之旅。
Thumbnail
第一次系列的第二彈,我來到電影院了。之前從來沒有在國外走進電影院過,想去瞧瞧跟台灣有甚麼不同,也剛好最近有想看的電影,就決定來趟電影院之旅。
Thumbnail
「做電影就是一種堅持吧。每部片其實都有自己的難關,就是因為每一部電影都是新的生命,我反而會覺得因為無法預期,所以在製作每部電影的時候,我都視為挑戰,去面對它就對了。」
Thumbnail
「做電影就是一種堅持吧。每部片其實都有自己的難關,就是因為每一部電影都是新的生命,我反而會覺得因為無法預期,所以在製作每部電影的時候,我都視為挑戰,去面對它就對了。」
Thumbnail
-一個追求極緻好畫面、好音響、好座位的電影經驗者- 感謝許光漢為國片帶來另一片光明… 新世代的破億男神,目前已有二部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想見你》,希望接下來的這部新作品能朝向第三部破億電影… -觀影戲院- ★★★★★ 台北西門町這個從國小的國賓戲院,看到大學時的國賓巨幕
Thumbnail
-一個追求極緻好畫面、好音響、好座位的電影經驗者- 感謝許光漢為國片帶來另一片光明… 新世代的破億男神,目前已有二部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想見你》,希望接下來的這部新作品能朝向第三部破億電影… -觀影戲院- ★★★★★ 台北西門町這個從國小的國賓戲院,看到大學時的國賓巨幕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Thumbnail
由綾野剛、齋藤潤主演的真人版改編電影,在 2023 年的金馬影展搶先上映即獲得大量好評,連續 11 日高居觀眾票選排行榜冠軍。許多看過的觀眾走出影廳後都忍不住說:「好想趕快在院線上再看一次!」我就是被這群人拐進電影院的。現在,我也要來當那個拐你進影廳的人。
Thumbnail
由綾野剛、齋藤潤主演的真人版改編電影,在 2023 年的金馬影展搶先上映即獲得大量好評,連續 11 日高居觀眾票選排行榜冠軍。許多看過的觀眾走出影廳後都忍不住說:「好想趕快在院線上再看一次!」我就是被這群人拐進電影院的。現在,我也要來當那個拐你進影廳的人。
Thumbnail
去年底的愛書,書名讓我想起了「從前有個好萊塢」和昆丁塔倫提諾,身為大眾傳播的孩子真的非常推薦! 之前聽podcast訪問了牽猴子的王師,他非常推薦的一本書,果然一看看到了心坎裡!好懂易讀,有許多共鳴,不僅獲得了知識更讓自己回想起自己迷上電影的小時候。
Thumbnail
去年底的愛書,書名讓我想起了「從前有個好萊塢」和昆丁塔倫提諾,身為大眾傳播的孩子真的非常推薦! 之前聽podcast訪問了牽猴子的王師,他非常推薦的一本書,果然一看看到了心坎裡!好懂易讀,有許多共鳴,不僅獲得了知識更讓自己回想起自己迷上電影的小時候。
Thumbnail
去年是大疫退散解封之年,生活回歸正軌,年初時的確有點報復性消費的觀影心態,但下半年後真的是有不少想看的作品。
Thumbnail
去年是大疫退散解封之年,生活回歸正軌,年初時的確有點報復性消費的觀影心態,但下半年後真的是有不少想看的作品。
Thumbnail
葉郎大神從《致蕾絲莉》(To Leslie)的行銷開始談起,順藤摸瓜地帶出了奧斯卡金像獎的行銷季狀態,同時也一起推薦了《OSCAR WAR》這本書讓我們可以一起共讀,而這行銷季的強力發揚者,同時也是在好萊塢製片界中舉足輕重的製片哈維·韋恩斯坦,當然也是 #metoo 運動的風頭浪尖者。
Thumbnail
葉郎大神從《致蕾絲莉》(To Leslie)的行銷開始談起,順藤摸瓜地帶出了奧斯卡金像獎的行銷季狀態,同時也一起推薦了《OSCAR WAR》這本書讓我們可以一起共讀,而這行銷季的強力發揚者,同時也是在好萊塢製片界中舉足輕重的製片哈維·韋恩斯坦,當然也是 #metoo 運動的風頭浪尖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