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可以幫我聯絡一下我同學嗎?」翧正在包裝禮物,那是給同學的生日禮物。
「好啊,聯絡啥?」
「就跟他確認一下明天是幾點到幾點,我帶弟弟過去可以嗎?」
翧的同學在家裡舉辦生日派對,邀請他去玩,。
「好喔,訊息傳過去了,等等看同學媽媽怎麼回我在跟你說。」
然後,我又忍不住開始絮叨了。「我其實覺得啊,夾在中間挺麻煩的,你跟同學不能自己聯繫嗎?」
翧翻了一個大白眼:「你以為誰家爸爸媽媽會給才小學的孩子手機啊?」
我啊。
「你就不正常,一般父母就希望孩子遠離3C,你倒好,手機買了、門號辦了、還教我們怎麼載遊戲、申請帳號。」他持續在翻白眼,我都替他覺得眼睛乾。
可是,手機是現代人的必需品,你沒有手機的話我聯繫你很不方便、分享資訊給你也很不方便、我還沒下班但你急著想問作業題目的時候更不方便。
「你都不擔心我沉迷手機遊戲或是被短影片帶壞嗎?」
我真的沒有擔心過這種事,但有擔心過你眼睛瞎掉。我是覺得,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適合使用的工具,你們的年代就是3C的年代,有甚麼沉迷之說?3C是一種工具、不是玩具,雖然它同時預備了娛樂功能,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訊、資料查詢、時事跟進的功能。
「你好像在答非所問。」
我的意思是,我覺得,你們不會沉迷遊戲跟短影片,你們會善用3C真正的用途。
「你哪來的自信?」
手機遊戲跟短影片都屬於娛樂功能,我覺得我給予你們的娛樂比3C更有吸引力,所以你們沉迷手機幹嘛?放下手機之後,我們可以到處去吃好吃的、參加有趣的活動、去好玩的地方玩,或者偶爾在家玩玩桌遊之類的,都比手機吸引人吧?
「不好說,那只是我們現在暫時還吃這套。」
人對某種物品產生依賴沉迷,通常是因為供給不平衡、大概意思就是想要、但要不到,我的做法就是,想要你就拿去,只要正常使用你就能持續擁有,到目前為止我看到的是你們「使用」它,而不是被它「操控」,所以我覺得沒必要特別限制。
況且,我的腦袋哪有3C豐富,你們可以在手機裡看見棒球的歷史跟未來展望、但我連現在有幾支球隊都不知道;你們可以在影片中學會做點心、做玩具、做科學實驗,我是樣樣略懂、樣樣沒把握。
颽颽更厲害,他甚至是拿手機找圖來臨摹畫圖,我在他那個年紀,還只會畫太陽公公小房子,他已經可以畫出寶可夢進畫圖了。
「如果真的像你說的手機那麼厲害,其他家長為什麼不給孩子?」
家長不願意給孩子的主因不是因為3C產品本身、是因為孩子。
舉例而言,我每天做飯都拿刀也沒受傷,但為什麼禁止幼兒拿?
「刀跟手機也差太多了吧!」
概念一樣啊,我之所以不擔心,是因為我觀察過你們怎麼使用,我確定這個工具在你們手上是助力,我也確定你們已經掌握了如何使用它,那就放手讓你們盡可能去發揮這項工具的能力。
翧一副認真思考的樣子,然後說:「我還是覺得,你只是因為懶。」
「媽媽,你有看過這個影片嗎?他是在玩跑酷的,你看!」颽颽拿著手機跑過來,畫面正在撥放一個跑酷選手各種危險動作。
「好可怕,這也未免太驚險了吧,這有受過長期專業訓練才有辦法,給我兩百條命我都不敢這樣玩。」
「帥欸!」
「是很帥,你有興趣嗎?我給你找找專業班上。」
「還好,我就看看,順便給你看看。你們繼續。」影片播完,颽颽又衝回房間了。
你看,一般父母會覺得,這影片好危險,我兒子學了怎麼辦?但我的感覺是,你們接觸到一個平常不會看到的畫面,如果有興趣,我可以幫你們安排專業的學習環境,你們也可以挑戰。所以,你們不會學壞,你們是「學會」。
翧一臉茫然:「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