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5年,McKesson Corporation(NYSE: MCK)仍然是美國醫療體系中最關鍵、但常被市場低估的重要角色之一。作為北美領先的藥品與醫療用品分銷商,McKesson 正穩健地從傳統物流公司轉型為科技驅動的醫療解決方案平台。在營收突破3,590億美元之際,加上機構資金回流至醫療防禦型成長股,McKesson 日益被視為成長與價值投資組合中的核心持股標的。
McKesson的核心商業模式建立在高效率、大規模、低利潤率的分銷體系之上,涵蓋從製藥商到醫院、藥局與診所的整個供應鏈。儘管其營收仍以藥品配送為主,但公司已成功拓展至獲利能力更高的醫療科技、腫瘤照護服務與生技物流支援等領域,讓整體營收結構更趨多元與穩定。
推動McKesson成長的關鍵動能之一,是特殊用藥領域的快速擴張。隨著免疫療法、腫瘤標靶藥物的普及,McKesson旗下的ClarusONE採購平台與生技服務架構正受惠於此長期趨勢。同時,公司也大舉投資於數位健康平台與數據分析,協助醫療服務提供者與支付方更有效地實踐價值型照護(Value-Based Care)模式,順應醫療產業的結構性轉型。從財務面來看,McKesson在過去一年表現極為亮眼。2025財年公司營收達3,591億美元,年增16%。每股調整後盈餘達33.05美元,年增20%。營運現金流為61億美元,自由現金流達52億美元,展現穩健的資金創造力與營運效率。這些數據顯示,McKesson不僅營運穩定,也具備優異的資本回饋能力。
就估值而言,截至2025年5月,McKesson的遠期本益比為18.3倍,EV/EBITDA比為16.1倍,PEG比為1.48,整體處於合理範圍。與競爭對手如AmerisourceBergen與Cardinal Health 相比,McKesson雖略具估值溢價,但考量其多元化業務架構與更強的特殊醫療服務滲透率,這一溢價有其合理性。
McKesson同時也是資本回饋政策執行優良的企業之一。2025年第二季公司宣布每季配息為0.71美元,並持續執行庫藏股計畫,全年回購金額達數十億美元。這些政策建立在充裕現金流基礎之上,不僅強化股東信任,也凸顯公司在成長與回饋間的資源平衡能力。
當然,企業也面臨特定風險。美國政府針對藥價改革與分銷利潤的政策壓力,可能對公司毛利造成壓縮。此外,供應鏈韌性在地緣政治與全球通膨環境下亦是潛在挑戰。McKesson需持續強化合規策略與運營靈活性,以穩固其產業領導地位。
從競爭優勢來看,McKesson擁有龐大的分銷網絡與高效的數據整合系統,使其在同業中脫穎而出。公司透過與製藥商及醫療機構的長期合作關係建立高進入門檻,搭配資訊科技服務所創造的黏著度,進一步鞏固競爭護城河。
市場分析普遍看好其後市。根據分析師共識,截至2025年Q2,McKesson 12個月目標價為767.64美元,較當前股價具潛在上行空間。約80%的機構分析師給予「買入」評等,反映市場對其成長趨勢與財務穩健的高度肯定。機構資金持續加碼,亦進一步佐證此觀點。
此外,McKesson積極配合醫療產業數位化與以價值為導向的轉型。其Practice Insights平台被美國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認可為合格臨床資料登錄系統(QCDR),協助醫師更高效率地申報品質指標。這顯示出公司不再只是物流服務商,而是正轉型為數據驅動的醫療協作夥伴。
從技術面觀察,截至2025年5月中,McKesson股價為701.66美元,RSI處於中性水準,未出現超買或超賣現象。儘管整體醫療類股因政策雜音波動加劇,但McKesson穩健的營運與防禦性特質,使其成為中長期配置下的穩定選擇。
總結來說,McKesson 在2025年展現出強勁的營運基本面、具吸引力的估值、與高度一致的策略執行力。核心分銷業務提供穩定現金流,新業務如腫瘤服務與數位健康則拓展成長空間。對於尋求穩定增長與股東回報兼具的投資人而言,McKesson 是值得納入長期核心持股的醫療產業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