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位說書人 – 虛構療癒了真實
By 唐娜。芭芭。希格拉
小魯出版譯者:趙永芬


先說這本書定位是在青少年(10歲以上)
然後作者也真的很…遵守這條線
不像有的青少年奇科幻讀物
有時殘酷的連我這樣身經百戰的都會懷疑
這樣的情節給小朋友看真的好嗎 ㄎ
所以作為心已經漸漸硬成石的成年人
可能對書中談及的“集體”、“失去自我”、“感性被抹除”這類
所感到的壓迫感會覺得低一點
畢竟我們日常生活中
就其實常常為了生存而被束縛在這樣的框架下
(但當然不代表這就是對的,或是可以接受的)
甚至作者也許是為了較快的推進劇情
或是要表現角色(佩特拉)的勇敢
許多我自己想像都覺得可能會崩潰的場景
寫來都有種太…帶過的感受
例如以一個剛剛遭逢要與家人生離
成長的地球將要變成火球(地球上的家人是死別)
又突然發現自己要永久清醒著卻不能動、不能說話的困在休眠艙中的小小女孩
實在太勇敢而冷靜了(遠目)
不過後來又想想
回頭張望許多過往路
不管是自己或他人
確實事實就是我們往往比我們想像的勇敢許多許多
雖然故事很青少年
架構也傾向老套
但故事中穿插的墨西哥民間故事
以及許多傳說
都讓人讀起來順暢且不走神
我一直到很後面的段落(故事快結束了)
當女主發現哈比斯的身份之後
才很被觸動
想到許多年前讀過劉慈欣寫的一篇短篇
(但竟然一直想不起來篇名)
講一位努力奮鬥許多、幫助了許多人
在當下眾人看來近乎是故事中英雄的角色
卻當我們最後站在時間長河末端回頭看時
才發現他的一生這麼努力走到那裡
都只是為了在另一個人的人生某一剎那
用自己的生命輕輕一撥
讓對方成為故事中真正的主角
「如果我旅程中的這一小部分是為了給其他人一個機會,那麼它將讓我們的父母和祖先感到驕傲。」(p302)
我真心覺得這本書的主角應該是哈比耶
而不是佩特拉
(所以也許這是為什麼她只是說書人,不是書中人)
英雄,從來都不是出現在故事中最久的那個人
反而可能是最短暫 卻永遠不被忘記的那個人
我們生命中出現過的那些人也是一樣的
整體來說
如果你已經讀過不少奇科幻
那可能這本對你來說
就像是剛喝下一排烈酒完後接下去的那一口清水
寡淡、平凡、甚至還感受不到甜味
但卻會在喝下那瞬間
真切感受到它的存在
註:
是說書中有段跟我最近的一些經歷感觸有所共鳴
「為什麼我沒有多花點時間形容水蝴蝶給哈比耶聽?……當時我可以說得更詳細一點的……以後我再也不走捷徑了。」(p306)
雖然原因大不同
但真的
我覺得對人生許多細節敷衍了事的人
後患無窮
============喜歡的段落==========
P169. 如果你不冒險,就無法跨越海洋。
P173. 「人活在恐懼中會做出最最糟糕的事,」麗塔說。「可是其他人卻處於最佳狀態。」
P276. 書成了我們的語言。書成了我們的家。書成了我們的生命。
P343. 蘇瑪仍閉著眼睛,我看不出她想要遺忘,還是想要記得。或許故事的存在就是為了幫助我們做到這兩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