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律與自由拉扯時,我選擇先看一眼窗外的雲。
午後兩點,窗外的陽光斜斜灑下,藍天無雲,樹葉閃著細碎的光。我坐在桌前,筆電打開,行事曆上列滿今日該完成的事項,但我的目光卻被那一束光抓住了去處。
「不是我不想努力,只是今天太適合感受。」
這句話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內心的掙扎與柔軟。我們這群「容易分心的人」,常常不自覺就被一朵雲的輪廓、一道影的流動牽走注意力。講好聽點,我們善於感受世界的美;說殘酷點,或許我們只是習慣逃避。
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從不是一個不願努力的人,相反地,我對自我要求一向嚴格。工作清單上的每一項都像一座高牆,必須越過才能證明「我不是一個懶散的人」,才能給自己一個「值得被肯定」的身份。但這樣的自律久了,卻也慢慢磨損了心裡那塊柔軟的自由。
我曾以為,自律與自由是一對對立的概念。你要掌握生活,就得捨棄放任;你要進步成長,就得犧牲感性。但後來我才發現,真正難的是——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不是我不想努力,是我也想活得像個人。
想要在陽光灑落的下午,允許自己什麼都不做;想要在走神的片刻,不責怪自己沒有專注;想要在完成不了所有任務的日子,也對自己說一聲:「你已經夠好了。」
或許,我們真正渴望的,是那種能在自律中保有呼吸空間的自由,而不是被日程壓得喘不過氣;是在自由中找到秩序感的自律,而不是徹底被慾望與懶散牽著走。
今天,我仍然會繼續寫字,繼續努力,但在這之前,我想先看雲,聞風,靜靜地感受此刻活著的我。
我願意努力,但我也願意,讓這個世界,繼續感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