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Z世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Z世代究竟是什麼樣的世代,身為Z世代的一員,我一直在思索這個龐大問題:

此世代的人一出生便面臨現代網際網路與跨國社群媒體,與眾多新科技,當然跨越國界會出現不同狀況。

我們前所未有的的容易獲得資訊,但因為跨國社群媒體的逐利甚至是背後威權擴張(如Tiktok)的作為,導致資訊越來越簡短甚至碎片化,還有強化演算法所帶來的情緒激化,然而這是有害於兒少(其實也不只兒少,是全年齡人類)的身心健康發展。

此世代還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孤獨傾向,以美國為例可以談心的朋友已經平均降至一位甚至零。

我們也發現人類社會小至家庭大至國際社會的問題,並無隨著科技發展而減少,反而還增加了,如家庭暴力和離婚率增加,全球地緣政治危機在近年急遽上升,這些總總深深影響著全人類與這世代。

回到我個人經歷,我發現我因為近年選擇自學與深度學習而漸漸與同齡人不同,我會發現有些相近年齡的人仍然在消遣和嘲弄一些人或族群(最明顯是國高中生理男性,甚至有人上了大學也一樣)。有些人深陷升學和課業壓力的無止盡泥沼。有些人像我一樣對生命有較清晰的了解和嚮往與追求。

而我選擇了追求人權和成為知識分子的路,我已經明白,這條路會是孤單的,為甚麼呢,因為心靈契合與共同追求的夥伴會少之又少,加上有些問題是一輩子都會不斷的探問,只能稍有突破,無法全知全能,所以追求知識,還有人權,絕對也是一輩子的事。

我的特質加上嚮往,能夠遇到類似頻率(就算不同關懷的夥伴)就非常難能可貴,所以人際關係,能夠成為我的好朋友的人目前來說應該只有兩位,其他只能歸類於朋友,理所當然理想伴侶的標準也會非常高。

與其他Z世代不同的是我面臨了更特別的生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晏丞的沙龍
0會員
21內容數
熱愛自由,追求知識與人權,渴望公義的社會
林晏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21
聆聽鄭竹梅演講心得 以下文字來自我個人情感以及參考鄭南榕史料與講座感想,並經過AI潤飾 (記於上個月,今天才搬運來方格子): 1984年,《自由時代》雜誌創刊。在那個監控與槍口並存的年代,它一刊接一刊地出版,不曾停歇。那一年,台灣人權促進會也成立了。鄭南榕與眾多夥伴們,一起推開了威權的牢籠,最終在
2025/05/21
聆聽鄭竹梅演講心得 以下文字來自我個人情感以及參考鄭南榕史料與講座感想,並經過AI潤飾 (記於上個月,今天才搬運來方格子): 1984年,《自由時代》雜誌創刊。在那個監控與槍口並存的年代,它一刊接一刊地出版,不曾停歇。那一年,台灣人權促進會也成立了。鄭南榕與眾多夥伴們,一起推開了威權的牢籠,最終在
2025/05/21
西方民主國家的姑息與退讓——納粹壯大的背景 當我們回顧二戰前夕的歐洲局勢,常會聚焦在納粹德國的軍事擴張與希特勒的極權統治,卻忽略了英法等西方民主國家對納粹節節退讓的態度與冷漠回應,這其實是納粹壯大的重要助力。1938年慕尼黑協定中,英國首相張伯倫為避免戰爭,與法國一同默許希特勒併吞捷克的蘇台德地區
2025/05/21
西方民主國家的姑息與退讓——納粹壯大的背景 當我們回顧二戰前夕的歐洲局勢,常會聚焦在納粹德國的軍事擴張與希特勒的極權統治,卻忽略了英法等西方民主國家對納粹節節退讓的態度與冷漠回應,這其實是納粹壯大的重要助力。1938年慕尼黑協定中,英國首相張伯倫為避免戰爭,與法國一同默許希特勒併吞捷克的蘇台德地區
2025/05/15
以下是本人的淺見,加上AI潤飾,不知道大家有甚麼想法 教育部近日宣布 9 月起強制高中職手機集中管理,該政策雖以「防範手機成癮」為名,但其實問題重重,極可能帶來侵犯基本權利與錯置教育優先順序的風險。 我們常說,自由、權利與責任相輔相成。手機交由他人保管,依法應屬「寄託契約」,必須經本人同意,若以
2025/05/15
以下是本人的淺見,加上AI潤飾,不知道大家有甚麼想法 教育部近日宣布 9 月起強制高中職手機集中管理,該政策雖以「防範手機成癮」為名,但其實問題重重,極可能帶來侵犯基本權利與錯置教育優先順序的風險。 我們常說,自由、權利與責任相輔相成。手機交由他人保管,依法應屬「寄託契約」,必須經本人同意,若以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抒發一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越來越感受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社交媒體上的演算法和流量競爭。
Thumbnail
抒發一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越來越感受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社交媒體上的演算法和流量競爭。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Thumbnail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爆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現象。從網際網路到社交媒體,從手機應用到網路搜索,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遠超過過去任何時代。 這篇文章探討了資訊爆炸對於多元性與挑戰、專注力與分心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和壓力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爆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現象。從網際網路到社交媒體,從手機應用到網路搜索,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遠超過過去任何時代。 這篇文章探討了資訊爆炸對於多元性與挑戰、專注力與分心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和壓力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在網紅時代,為了吸引觀眾,一些網紅創作內容低質化、散佈假新聞、忽略個人隱私等問題成為普遍現象。為瞭解決這些亂象,建議加強內容品質和監管,提高觀眾的媒體素養,並規範網紅的行為。
Thumbnail
在網紅時代,為了吸引觀眾,一些網紅創作內容低質化、散佈假新聞、忽略個人隱私等問題成為普遍現象。為瞭解決這些亂象,建議加強內容品質和監管,提高觀眾的媒體素養,並規範網紅的行為。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社會中充斥各式各樣的社群軟體,以及善用社群軟體作為社交工具以及影響力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現代人的社交工具技能,以及社群軟體帶來的影響力,提及了KOL、內容創作者背後的龐大人數。文章還闡述了社群媒體對人類的劣根性,加速了人類在爭名與奪利上的比較,以及前所未有的孤獨感。
Thumbnail
社會中充斥各式各樣的社群軟體,以及善用社群軟體作為社交工具以及影響力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現代人的社交工具技能,以及社群軟體帶來的影響力,提及了KOL、內容創作者背後的龐大人數。文章還闡述了社群媒體對人類的劣根性,加速了人類在爭名與奪利上的比較,以及前所未有的孤獨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