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天橋不是倒退,是文明】走路是基本權利,不該被當作社會的障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三峽車禍事件讓全台再度關注「行人地獄」問題。更諷刺的是,許多前來弔念的民眾,竟將車違停在人行道和行穿線上,對剛失去生命的行人造成二次傷害。那一幕令人不寒而慄——一邊違規、一邊哀悼,成了這個社會最寫實的縮影。

然而,這一切不是個案,而是長年以來政府缺乏長期都市規劃、交通設計以車為本、市民普遍接受違規現象的結果。


我們應該更誠實地問:為什麼台灣的交通永遠停滯不前?為什麼行人還要為了「安全」而上天橋、下地下道,好像過個馬路還得先翻山越嶺?



拆天橋,是對人最基本的尊重

有些人反對拆除天橋,聲稱「比較安全」、「不會擋車流」。但這種說法,其實從根本就錯了。

走路,是一種最原始、最基本的權利,人類在有車輪之前就會走路。但當代的台灣城市,卻彷彿在懲罰這件事。馬路畫出來給車走,行人則被趕到架空的水泥橋上,或者壓抑陰暗的地下道。老人、小孩、行動不便者,在這種設計下被直接排除在「通行權」之外。

我們不該把走路變成懲罰。東京、首爾、巴黎等城市早已意識到這點,紛紛推動人本設計,拆除天橋,還路於人。反觀台灣,還有人捍衛那一座座殘破老舊、沒無障礙設施的天橋,只因為「車比較好走」。

但我們該問的從來不是「車好不好走」,而是:這座城市,是不是還容得下用雙腳走路的人?


結構性問題:都市規劃缺席,行人從未被真正考慮

台灣交通設計的失敗,其根源在於政府長期缺乏都市建設與交通整合的長期視角

我們的城市從來不是為了「人」而設計的,而是「車子怎麼通行」、「怎麼讓車不塞車」。於是你會看到,捷運站出入口沒有順暢的人行動線,人行道一下子消失、一下子被機車與小吃攤佔據;你會看到孩子放學得走在馬路邊,而一旁卻是空著的紅磚天橋。

這不是民眾的問題,是系統的錯誤。


但當我們看到市政府花幾百萬做一座天橋、卻不花心思改良斑馬線與號誌控制,你就知道,行人在政府眼中從來不是「主要使用者」。



拆天橋不是犧牲安全,是讓城市回到人的尺度

真正的安全不是叫行人繞遠路,而是讓車輛減速、讓駕駛讓行、讓斑馬線回到平面、讓馬路設計看見「人」。

再說得直接一點:台灣不是沒有行人權益,而是把行人當次等存在,把開車當唯一正解。這背後反映的,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一種把速度、效率、開車者便利擺在所有人之前的城市病。

而拆天橋、取消地下道,不是激進的實驗,而是城市文明的基本門檻。


真正進步的城市,不是多蓋幾座天橋,而是讓你能夠安心直直地穿越馬路,走去想去的地方。



結語:城市不是給車活的,是給人活的

我們該學會轉換視角,不再問「這樣會不會讓車比較難開」,而是問:「這樣會不會讓人活得比較容易?」


當一座城市願意為了行人慢下來,才是真正成熟的開始。


不要再為一座座水泥天橋留戀,那不是進步的象徵,而是我們曾經選擇忽視行人存在的證據。拆掉它們,不是為了過去,而是為了下一個世代能不再用生命換過馬路的權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連序
0會員
11內容數
你好,我是一個對城市充滿期待、也對現況充滿不耐的人。 我寫的不是冷冰冰的理論,而是你我每天走在街頭踩到的坑、看不見的結構問題,以及那些理應屬於我們的權利,卻一再被犧牲給汽車、體制、與冷漠。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存在著行人道、騎樓利用和無障礙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技術上的考驗,更是我們社會價值觀的反映。我們應該為他人、為家人、為整個家庭多考慮一下。不僅要關注自己的便利,還要顧及他人的需求。開慢一點,給予他人讓步的空間,不僅是交通上的禮讓,更是一種社會共融的表現。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存在著行人道、騎樓利用和無障礙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技術上的考驗,更是我們社會價值觀的反映。我們應該為他人、為家人、為整個家庭多考慮一下。不僅要關注自己的便利,還要顧及他人的需求。開慢一點,給予他人讓步的空間,不僅是交通上的禮讓,更是一種社會共融的表現。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混亂且危險,主要原因是荒謬的道路設計。道路設計的歷史背景、寬車道設計、人行道佔用情況、權責破碎、民意影響交通規劃、以及汽機車數量過多等因素均影響著交通流暢與安全。原因分析指出,需要全面且深入的思考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混亂且危險,主要原因是荒謬的道路設計。道路設計的歷史背景、寬車道設計、人行道佔用情況、權責破碎、民意影響交通規劃、以及汽機車數量過多等因素均影響著交通流暢與安全。原因分析指出,需要全面且深入的思考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Thumbnail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Thumbnail
根據交通部統計,截至2024年3月為止,全台機車數為14,569,949台,每100位台灣人中,就有99位擁有機車;全台汽車數8,613,578台,每100位台灣人,擁有汽車的就有36.8位。在汽、機車普及率如此高的台灣,除了意外險、產險等商業保險的保障外,掌握通勤法律的基本知識也是廣大的通勤族保障
Thumbnail
根據交通部統計,截至2024年3月為止,全台機車數為14,569,949台,每100位台灣人中,就有99位擁有機車;全台汽車數8,613,578台,每100位台灣人,擁有汽車的就有36.8位。在汽、機車普及率如此高的台灣,除了意外險、產險等商業保險的保障外,掌握通勤法律的基本知識也是廣大的通勤族保障
Thumbnail
以前時常沿著愛河跑步,經過這個鐵橋時,如果有火車經過就會停下來拍照,鐵路地下化後,幸好這個橋還有被保留下來,變成了行人走的鐵橋......
Thumbnail
以前時常沿著愛河跑步,經過這個鐵橋時,如果有火車經過就會停下來拍照,鐵路地下化後,幸好這個橋還有被保留下來,變成了行人走的鐵橋......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身為一個上班通勤族 遇到大眾交通工具停駛時 你該如何是好?
Thumbnail
身為一個上班通勤族 遇到大眾交通工具停駛時 你該如何是好?
Thumbnail
臺灣最近被批評成行人地獄,引起了許多抗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觀念錯誤。他強調人在道路上是最重要、最大的,並呼籲各種交通工具都必須禮讓行人。最後,他支持最近的交通法規修改,強調行人路權優先。
Thumbnail
臺灣最近被批評成行人地獄,引起了許多抗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觀念錯誤。他強調人在道路上是最重要、最大的,並呼籲各種交通工具都必須禮讓行人。最後,他支持最近的交通法規修改,強調行人路權優先。
Thumbnail
近期,交通部即將送交立法院的惡法,內容居然要限縮檢舉、取消部分違規記點,如果此法規修惡案通過,將對台灣的交通造成近一步的危害;因此,我們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發起了一系列的活動,抵抗惡法、並呼籲交通部別走回頭路!
Thumbnail
近期,交通部即將送交立法院的惡法,內容居然要限縮檢舉、取消部分違規記點,如果此法規修惡案通過,將對台灣的交通造成近一步的危害;因此,我們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發起了一系列的活動,抵抗惡法、並呼籲交通部別走回頭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