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期末,鼎山家樂福湧入大批大學生,因為大家要採購「期末進補」,或者俗稱的「歐趴糖」。
想起17年前,我還是大一的時候,我的直屬學姊給了我一大包「期末進補」。雖然我忘記具體內容有什麼,但收到那一大袋食物的moment,心中的感動與感謝,我至今難忘。
期末進補是什麼呢?顧名思義,是期末考前一週的「戰備儲糧」。簡單講,就是衝刺期末考的糧食啦!一般來說,大學有所謂的「期中/末考週」。「準備期間+考試期間」,大概兩個禮拜。其中,大家比較戒慎恐懼的是期末考。因為,成績占比較大。如果期中又被預警,那期末面臨被當的壓力就更大了。
我的母校有這種送期末進補的傳統。通常是直屬學長姐送給直屬學弟妹。當然,如果要同學之間互送也可,或是學弟妹送學長姐也行,反正就是一種聯繫情感的集體儀式。誠意到就好。
不過,雖說是種儀式,但某種程度,這種集體活動還是有新鮮的地方,尤其是首次拿到「期末進補」的小大一,不免會互相比一下各自的學長姐誰比較大方。比如說,有人會收到一箱泡麵、飲料(這個會讓人很羨慕),或是收到一大包各式各樣的零食。但也有讓人哭笑不得的進補,像是只收到一盒餅乾、一箱八寶粥(八寶粥連續吃一個禮拜其實蠻噁心的)。基本上,「進補內容」的好壞,端視於你跟學長姐們的感情。
當然,也有那種什麼都沒拿到的人,因為他的學長姐們不見了。可能是轉學/系了、休學了、出國了,也可能被二一了。這時,比較有「家族意識」的學長姐可能就會幫忙養,也就是同一家的其他同學的直屬學長姐,順便送給那些直屬學長姐不見的學弟妹。
像我,在大二時,就送了一箱滿漢全席、一箱麥香紅茶、一箱義美泡芙跟一大袋孔雀香酥脆給我學妹。為什麼這樣送?因為當時我直屬學妹跟我說,可以的話進補不要送太多,因為她室友的直屬學長姐已經出國的出國、轉學的轉學,所以她根本拿不到進補。如果我送太多給她的話,她的室友會太羨慕。我說,既然這樣,那就連她的室友一起送吧。
對了,那時為了感謝我的直屬學姊在我還是小大一時送我進補,我也順便送了進補給學姊。搞到我同家的另一位學長問說可否換一下直屬學弟。真是有夠不要臉(咦?)。
我認為期末進補(或曰:「歐趴糖」)是一個蠻有意義的儀式;不只可以聯絡感情,也可以透過這個活動跟大家互動、見面、聊天、交換情報,比如說考古題之類的。畢竟那時候,只有MSN/即時通,傳個檔案慢到哭爸爛,乾脆面對面遞交比較快。
今日在家樂福看到這群大學生的採購,讓我的大學生活如跑馬燈般湧現,實在是意料之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