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完蘇經天博士撰寫的【新AI與新人類 學習、認知與生命的進化新路程】一書,這本書深入淺出講解AI、人工智能、大型語言訓練等AI新知,算是很容易閱讀的一本書。
其中作者拆解AI學習的模式:深度學習並且搭配應用自然語言,閱讀的過程中為了更理解什麼是書中提到的為了提高深度學習使用Transformer架構與Attention機制,我就把它拿去問chat-gpt,一開始chat-gpt用很複雜的講法,我請他改用簡單聽得懂的話重說一遍,chat-gpt給我的答案讓我非常shock:「要讓 AI 變聰明,我們可以用現成的模型(像 GPT、BERT),就像買來一個已經受過訓練的聰明大腦。接著,要讓它更懂特定領域,就得餵它讀「書」──也就是大量資料,如新聞、法律文件、多語言文章等。資料準備好後,可用工具如 PyTorch、TensorFlow 來訓練它,幫助 AI 學會更好地理解語言。過程中,AI 會利用「注意力機制(Attention)」抓出重點句子意思。最後,若要讓 AI 更貼近你公司的語氣或專業用途,可以透過「微調」來強化它的風格與準確度。」
這意味著,過去死背硬記,快讀速讀教學通通不管用了,論死背硬記跟速讀沒有人比得過現在的電腦。
上開AI對於深度學習的敘述,完整呈現進入冥王星水瓶時代的現象:透過無止盡發展的算力,人類正在養出一個無法想像的聰明大腦。
想到此,就深刻感受到富人思維家庭與窮人思維家庭的教育方式落差,窮人思維父母還拼命送小孩補習,或是去類似補習班的私校,富人思維爸媽則會送小孩到鼓勵小孩多元思考多元發展的私校,朝申請國內外頂大的路邁進;窮人思維父母相信那一兩分的差距,在於多背幾個單字,但富人思維父母知道未來懂得怎樣問問題,驅動AI幫你做事才是重點。
比如:近日黃仁勳來台,有一場私人的洞察AI趨勢峰會流出的獨家採訪影片,在該峰會參與成員都是台灣首屈一指企業的老闆們對黃仁勳的提問與回答,可以去觀察這些老闆們問的問題,以及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比如:AI這麼厲害那我去跟微軟、亞馬遜租算力就好,何必蓋AI工廠?老闆們想的是未來的企業發展,這些關乎未來的開創方法都不在過去的書本裡,所以背書第一名是沒有用的。
困在狹隘視角,限縮在背誦記憶教育體系的人們在AI時代只能擔任電子業的小小齒輪,甚至高機率被機器人取代。我最近這幾年最苦惱的是,想閱讀的書太多時間不夠,然而,若我可以用AI訓練它看書,把書籍資料全部丟進去讓它先閱讀呢!!!
以前在算命命理上,追求人要聰慧,一目十行,的確以前這樣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但現在呢,難道有人會比AI閱讀更多的數據嗎。
未來要的人才是懂發問,會解決問題,具有創造力的人才。因為記憶、邏輯運算、甚至是組織句子,傳遞訊息這些AI都能夠為人類做到。最近閒暇時在幫貓剪片,打開威力導演已經提供AI自動生成音樂的服務了。AI滲透我們生活日常速度之快!當我都可以自己產出簡單的配樂了,我就更有動力幫貓剪片,做有創造力的事,AI只是讓創造力更容易上手。
AI帶給我們全新又好用的工具,卻也剝奪我們只想當平庸人類的權利,過去的年代就是有多數人只要當碼農、當公務機關裡的橡皮圖章就很知足,進入AI時代這些工作正在被裁撤當中。就算多數人仍然幸運在原本的岡位上,過著日復一日的社畜人生,整個大環境的風景以及冥王水瓶的行運也會對我們產生一定的壓力,並發現我們在新的時代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被過去教育形塑出來的我們,從小的音樂課、美術課都是被國英數老師借去寫考卷的我們,從來沒有思考過何謂創造力,也無從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如同新加坡歷久彌新的電影【小孩不笨】劇中片段,最有創造力的人是那些連EM3英文教材都不過關的人,因為被傳統教育放飛,才在放飛的人生中找到自己。
當算力無窮的世界到來時,真正短缺的是創造力。
最近這一點自己感觸深刻,進入冥王星水瓶時代,深感不論是自我生命發展或是許多事情的推進有一種關卡需要突破,這個關卡就在於我們處在魔羯時代結束,進入冥王水瓶,欠缺水瓶時代的模仿典範。比如:最近我想要重新布置自己的夢想版,有一個很長的空窗期不知道要貼什麼,難道進入冥王星水瓶時代就是每個人都要去當網紅嗎。這顯然不是真正的答案。當過去版本的典範已無法全然套用,新版本尚未完成,對很多人來說是很痛苦的。然而,要打造新版本的理想人生,打造屬於自己的定位,又回到我們能否激發出生命的創造力。
AI將人類從枯燥的日常解放出來,為的是我們終於有閒暇可以發揮創造力,產出屬於我們自己獨特的人生。
這本書對初識AI的讀者非常友善,還貼心附錄了「如何向AI提問」的方法論。總結來說,它傳達出一個強烈訊息:教育體系根本不應再浪費時間訓練「標準答案」型人才,因為再怎麼訓練也無法超越AI的資料處理能力。AI時代的教育目標應是:如何讓每個人都能成為具有創造力的獨特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