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化層 (Pooling Laye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池化層 (Pooling Layer)」是卷積神經網路 (CNN) 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通常會放在一個或多個卷積層之後。池化層的主要作用是減小特徵圖的空間尺寸(寬度和高度),同時保留重要的特徵信息。

你可以將池化層想像成對卷積層輸出的特徵圖進行「濃縮」或「概括」,從而降低數據的複雜性。

池化層的主要功能和目的:

  • 降低計算複雜度 (Reduc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通過減小特徵圖的尺寸,池化層可以減少後續層(尤其是全連接層)的參數數量,從而降低模型的計算量和訓練時間。
  • 提高對平移、縮放和旋轉的魯棒性 (Increase Robustness to Translations, Scaling, and Rotations): 池化操作通常會對局部區域的特徵進行匯總,這樣即使輸入圖像中的物體發生了微小的平移、縮放或旋轉,模型仍然可能檢測到相同的特徵。這有助於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 提取主要特徵 (Extract Dominant Features): 池化操作(尤其是最大池化)傾向於保留每個局部區域中最顯著的特徵響應,從而使得模型更加關注重要的信息。

池化層的工作原理:

與卷積層類似,池化層也會在輸入的每個特徵圖上滑動一個固定大小的窗口(稱為池化窗口)。對於每個窗口內的像素值,池化層會執行一個特定的聚合操作,並將結果作為輸出特徵圖中對應位置的值。

常見的池化操作包括:

  1. 最大池化 (Max Pooling):
    例子: 如果池化窗口大小是 2x2,步長是 2,那麼對於輸入特徵圖的一個 2x2 區域:
    [[9, 1], [2, 8]]
    最大池化的輸出將是 9。
    • 在池化窗口中,選擇數值最大的像素作為輸出。 最大池化是最常用的池化操作,它傾向於保留每個局部區域中最活躍的特徵。
  2. 平均池化 (Average Pooling):
    例子: 對於相同的 2x2 區域:
    [[9, 1], [2, 8]]
    平均池化的輸出將是 (9 + 1 + 2 + 8) / 4 = 5。
    • 在池化窗口中,計算所有像素值的平均值作為輸出。 平均池化可以平滑特徵圖,並提供區域的平均響應。

池化層的參數:

池化層通常有兩個主要的超參數:

  • 池化窗口大小 (Pool Size / Kernel Size): 定義了在每個滑動窗口中進行聚合操作的區域大小(例如 2x2、3x3)。
  • 步長 (Stride): 定義了池化窗口在輸入特徵圖上滑動時每次移動的步數。通常情況下,為了減小尺寸,步長會設置得等於池化窗口的大小,這樣可以避免窗口重疊。

池化層在 CNN 中的位置:

池化層通常會緊跟在一個或多個卷積層之後。在一個典型的 CNN 架構中,可能會有多個卷積層和池化層交替出現,以便逐步提取更高級別的特徵並減小數據的空間尺寸。在最後的幾個階段,通常會將特徵圖展平成一維向量,然後輸入到全連接層進行最終的分類或預測。

總結來說,池化層是 CNN 中用於減小特徵圖尺寸、提高魯棒性和提取主要特徵的重要組件。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是兩種最常見的池化操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郝信華 iPAS AI應用規劃師 學習筆記
12會員
273內容數
現職 : 富邦建設資訊副理 證照:經濟部 iPAS AI應用規劃師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總結一下目前有的素材: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資料集載入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定義資料清洗的函數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5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總結一下目前有的素材: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資料集載入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定義資料清洗的函數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5
Thumbnail
本篇文章專注於消息傳遞(message passing)在圖神經網絡(GNN)中的應用,並以簡單的例子解釋了消息傳遞的過程和機制。
Thumbnail
本篇文章專注於消息傳遞(message passing)在圖神經網絡(GNN)中的應用,並以簡單的例子解釋了消息傳遞的過程和機制。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以下陳述任務 (Task)、模型 (Model)、微調 (Fine-Tuning)、GLUE (Gene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Evalu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以下陳述任務 (Task)、模型 (Model)、微調 (Fine-Tuning)、GLUE (Gene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Evalu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延續xxxx,ChatGPT 產生的程式,我們將它匯入 Colab 執行看看 ( Colab 使用教學見 使用Meta釋出的模型,實作Chat GPT - Part 0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延續xxxx,ChatGPT 產生的程式,我們將它匯入 Colab 執行看看 ( Colab 使用教學見 使用Meta釋出的模型,實作Chat GPT - Part 0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接著來談 Transformer 架構中的 Feedforward Network (FFN): 其為全連接的神經網路架構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64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接著來談 Transformer 架構中的 Feedforward Network (FFN): 其為全連接的神經網路架構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64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