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科技發展離不開能源,NVIDIA創辦人黃仁勳也公開談到能源議題。更重要的是,臺灣約97%的能源都靠進口,推動再生能源已經迫在眉睫,直接攸關國家安全!
長期以來,臺灣太陽光電產業面對來自東南亞低價競爭(臺灣成本高出約20%)的嚴峻挑戰,生存不易,但現在情勢正在改變。美國在5月20日宣布,將對柬埔寨、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太陽光電產品徵收高額關稅(柬埔寨高達3521%、越南約396%、泰國375%、馬來西亞34%),為臺灣業者帶來難得的轉單良機。
能源的重要性日益攀升,也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本文將從美國、歐盟等國家政策與技術面向講起,帶你瞭解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太陽光電現況與趨勢。
一、全球太陽光電政策與技術
(一)各國太陽光電政策:全球太陽光電政策發展多元,主要聚焦於能源安全、減碳目標與產業競爭力三大面向。能源安全
- 美國:透過《降低通膨法案》(IRA)提供國內製造稅收抵免,扶植在地太陽光電產業,強化供應鏈安全,同時對涉嫌規避關稅的東南亞產品加強貿易調查並課以高關稅
備註:美國預計2025年6月起,針對太陽能產品,對柬埔寨施以進口關稅3521%、越南約396%、泰國375%、馬來西亞34%,待6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表決是否正式開徵。
- 歐盟:則透過《綠色新政產業計畫》、《建築能效指令》等多項政策提高再生能源比率,強調淨零碳排與能源轉型,並加強對外國補貼的調查以確保市場公平。成員國如荷蘭、德國、義大利等,積極推動農電共生與循環經濟導向的太陽光電,強化政策引導並透過大量補貼及研發投入支援在地製造。
財務激勵
- 中國大陸:在十四五規劃中推動大型集中式與分散式太陽光電基地建設,扶持在地產業鏈完整發展,並持續透過補貼鞏固產業發展。
- 印度:2030年太陽光電裝置目標280GW,搭配在地製造補貼(PLI計畫),近期放寬ALMM清單限制以緩解供應瓶頸。
- 日本:聚焦高效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搭配儲能技術推廣住宅市場,並利用綠色創新基金支持新技術開發。
法規管控
- 多國紛紛針對進口產品設立反傾銷/反補貼稅(AD/CVD)或外國補貼規定,美國對中國及東南亞產品加強調查,歐盟推行《外國補貼條例》(FSR),以保護在地產業。
- 部分國家調整躉購費率(Feed-in Tariff, FIT)制度,引進競標機制,優化財務激勵,並注重系統安全、產品認證與環境監管,確保長期發展永續性。

(二)各類型太陽光電技術發展:全球太陽光電技術快速演進,包含矽晶型、薄膜型與浮動式等多種應用類型,各具技術特色與市場定位,隨著淨零碳排與能源轉型需求推陳出新。2025年矽晶技術以高效N型電池和大尺寸晶圓帶動市場升級,保有主流地位。薄膜技術持續穩定發展,尤其在新興應用與住宅市場。浮動式太陽光電迅速成長,結合智慧維運提升競爭力。鈣鈦礦技術為未來太陽光電技術發展重要推手。

二、臺灣太陽光電產業發展
(一)臺灣太陽光電政策:積極布建能源自主與多元,2026年設置目標20GW太陽光電,並藉由法規推動新建建物強制加裝太陽光電,推動土地多元複合利用,提升能源供給穩定性。臺灣高度依賴進口能源(約97%,含煤炭、天然氣、石油等),再生能源成為減少外依賴的核心戰略。
備註:臺灣經濟部原訂定2025年太陽光電設置目標20GW,因地面光電受阻,社會溝通、土地取得、生態評估等影響建置時間,延後至2026年達標。
(二)臺灣太陽光電企業:臺灣太陽能廠商數約有516家,包含聯合再生能源、元晶科技、茂迪等,在業者長年經營下,發展優勢技術例如高效電池(TOPCon、N型)領域,且積極布局全球市場。


(三)產業主要挑戰:臺灣面臨國際競爭緊張、國內土地資源等限制雙重壓力,說明如下:
- 國際產能過剩與價格競爭:全球矽晶圓、多晶矽及模組產能擴充,特別是中國大陸與東南亞產能快速增長,導致國際價格持續疲軟,臺灣廠商面臨出口價差與利潤壓縮。2023-2025年臺灣太陽光電產值呈現下滑趨勢,貿易逆差持續,對產業營運造成壓力。
- 供應鏈安全與貿易壁壘:美歐加強貿易保護措施及反補貼調查,限制中國大陸及部分第三地產品進入市場,臺灣業者需靈活調整供應鏈策略,克服中美貿易緊張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 土地與電網限制:國內土地資源有限,地面型太陽光電面臨農用地與生態保護限制,土地多元複合利用成為政策重點。電網併網容量及穩定性不足,成為裝置擴張瓶頸,需推動共同升壓站及儲能系統提升電網彈性。
- 技術升級與維運挑戰:N型電池與浮動式太陽光電雖具成長潛力,但高成本、系統穩定性及維運難度仍待克服。浮動式系統面臨錨定腐蝕與環境影響等技術挑戰。
(四)產業近期轉機:中國大陸產能擴張與價格走低,加上歐美國家強化在地製造能力,衝擊臺灣外銷產業。然而,臺灣業者近期仍保有轉機,包含:
- 技術利基:臺灣在矽晶電池與模組的技術深耕,尤其TOPCon及N型電池的持續發展,保有競爭優勢。
- 轉單效益:美國若對中國大陸、東南亞國家持續採高關稅政策,可望為臺灣業者帶來轉單機會。
- 國內需求:臺灣推動20GW裝置目標,強化土地利用、光儲結合等,促進整體效能。
三、總結:夾縫中確保新機
臺灣太陽光電產業面對國際產能過剩、貿易壁壘、土地限制及技術升級等多重挑戰,持續在夾縫中求生存,透過技術創新、政策協助及產業鏈整合,業者把握綠能發展機會,推動能源轉型與永續發展。借鏡各國發展案例,綜整策略參考:
- 強化技術創新與產品差異化:持續推動高效N型電池、大尺寸晶圓技術及鈣鈦礦等新興技術,透過產品性能與可靠性提升優勢。
- 深化綠色金融與多元商業模式:推動PV-ESCO租賃等商業模式,結合綠色金融資源,降低投資門檻,擴大市場參與度,擴大產業活力。
- 推動系統整合與智慧電網建設:發展光電結合儲能技術,提升系統調節與負載管理能力,配合共同升壓站政策,緩解電網瓶頸,促進再生能源大規模接入。
- 積極布局浮動式與離岸太陽光電:因應土地限制,發展浮動式太陽光電及離岸應用,結合離岸風電部署,提升整體能源供給穩定性與效益。
英國系列必讀清單:
- 【聊英國#1/5】英國移民大改革!首相親上火線,永居到語言門檻全收緊
- 【聊英國#2/5】《2025 英國基本國情與經貿摘要》快速掌握英國發展輪廓
- 【聊英國#3/5】「Take Back Control」背後的十年經濟困境
- 【聊英國#4/5】「英國產業結構」撐得住服務,守得住製造嗎?
- 【聊英國#5/5】英-歐合作新篇章《Strategic Partnership》
政經議題延伸閱讀:
- 探索「再生能源」太陽光電產業面貌
- 以全球視角審視「臺灣STRATUP」新創發展模式
- 臺灣AI「製造-應用」觀察:從NVIDIA助力新機會談起
- 拆解《歐洲成長與韌性之路》三大改革
- 《經濟學人》預警:臺灣正處於「超強權角力戰」的關鍵核心
- 動盪全球的背後,《川普2.0時代》早就寫給你看了!
主要經濟體輪廓概述:
- 《2025 美國基本國情與經貿摘要》快速掌握美國發展輪廓
- 《2025 中國大陸基本國情與經貿摘要》快速掌握中國大陸發展輪廓
- 《2025 德國基本國情與經貿摘要》快速掌握德國發展輪廓
- 《2025 印度基本國情與經貿摘要》快速掌握印度發展輪廓
- 《2025 日本基本國情與經貿摘要》快速掌握日本發展輪廓
- 《2025 英國基本國情與經貿摘要》快速掌握英國發展輪廓
本文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