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全球工業革命的起點,如今成為服務業掛帥的經濟體。製造業比重下滑、區域發展失衡,連鋼鐵產業都面臨退場壓力。但英國真的已失去競爭優勢了嗎?如何逆轉勝?這篇文章帶你看懂產業結構的變與不變,以及背後的戰略新局。
一、英國產業結構:服務崛起vs.製造衰退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ONS)統計,英國自1990年至2023年間的產業結構,服務業佔英國經濟總產值從70%成長至80%,占比持續上升,顯示英國成為一個高度服務導向的經濟體;製造業從17%降至9%,占比大幅下滑,逐步走向工業弱化趨勢;其他產業則變化不大,比重較為穩定。此現象突顯服務業崛起與製造業衰退的兩極發展。

(一)服務業穩中承壓
服務業貿易順差具成長動能:服務業為支撐英國整體貿易的關鍵力量,從下圖藍色處可見,自1997年以來,服務業的貿易順差規模不斷擴大。觀察英國服務業出口的主要項目,集中於高附加價值領域:
- 金融服務:以倫敦為核心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在保險、資產管理與跨境交易中具優勢。
- 專業技術與法律服務:高度知識密集、對專業認證與國際規範熟悉度要求很高的服務,如跨國法務處理、會計與稅務規劃服務企管顧問等,廣受歐美企業採用。
- 教育與文化內容輸出:高等教育、出版、設計與創意產業亦為穩定出口來源。
- 資通訊(ICT)服務:由於數位轉型與遠距服務需求增加,帶動資通訊(ICT)服務近年成長快速。

倫敦服務業地位穩固:英國經濟的主體結構明顯傾向服務業,不只是數字上的集中,更是地理位置上的聚焦。「倫敦」匯聚大量高附加價值活動,包含金融、保險、法律顧問、設計與高等教育等,2022年,倫敦每日外匯交易總額達7.5兆美元,佔全球市場38.1%,僅次於紐約。倫敦證券交易所也是歐洲第二大交易所,規模是僅次於巴黎交易所,可見其在全球資本市場的重要性。
英國是金融樞紐 但優勢漸被稀釋:雖然整體經濟壓力加劇,英國作為全球金融與顧問服務重鎮的地位仍然穩定,外匯交易、法律顧問、科技金融等專業服務驅動貿易成長。然而競爭者例如法蘭克福、巴黎等金融中心,持續透過歐盟整合與區域優惠吸引企業搬遷。部分跨國企業已將總部或註冊地移出倫敦,英國的金融中心地位優勢漸被稀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