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帶你解析IMF於5/19的公開演講《Rising to the Challenge: Europe’s Path to Growth and Resilience(迎向挑戰,歐洲的成長與韌性之路)》,聚焦兩層改革、三大政策改革方向,梳理歐洲在壓力下的轉型路徑。
- 演講主題:《Rising to the Challenge: Europe’s Path to Growth and Resilience》(迎向挑戰,歐洲成長與韌性之路)
- 演講講者:Alfred Kammer(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歐洲部主任)
- 演講日期:2025年5月19日
- 演講地點:布魯塞爾歐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
Alfred Kammer講者簡介
Alfred Kammer來自德國,擁有符茲堡大學(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ät Würzburg)經濟學學士學位,並曾於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 für Weltwirtschaft)與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取得研究所學位。自2020年8月起,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歐洲部主任,領導歐洲區域的經濟監測、政策協商與技術援助。他曾任職於總裁辦公室、中東與中亞部門、以及IMF駐俄代表等職位,具備豐富的國際政策協調經驗。
演講重點解析
(一)歐洲的挑戰與韌性回顧
- 歷史回顧:二戰後,歐洲經濟快速復甦,創造長期的成長動能。1980年代至2000年代,經濟穩定、通膨趨緩,區域整合也逐步深化。
- 歐洲成果:1986年《單一歐洲法案》為歐洲市場建構機制,帶動全球貿易、生產力與所得。從1960年至20世紀末,歐洲先進國家人均所得成長2.5倍,與美國相當。
- 政策韌性:在金融風暴與歐債危機期間,甚至是COVID-19 疫情與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中,歐洲都展現果斷的應變能力。
(二)外部衝擊加劇政策難度
- 外部環境衝擊:地緣政治風險與供應鏈重組,讓環境「更容易受衝擊、更加碎片化」。
- 歐洲內部問題:如單一市場尚未完成整合、生產力差距擴大、人口老化加劇、氣候變遷需投入更多資源等。面對能源、國防、社會支出壓力下,遭遇財政操作上的侷限。
- 內部挑戰原本就存在,如今受到大環境壓力恐進一步擴大。簡單來說,「經費不夠,但該做的事卻變得更多」。
(三)經濟預測趨於保守
根據IMF《世界經濟展望》,受政策與貿易不確定性高影響,2025 年經濟預測下修。
- 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為 2.8%,經濟預測趨於保守。
- 美國:預估放緩成長至1.8%,主要受到關稅上調、經濟不確定性和需求疲軟影響。
- 中國:下修至4%,該國消費與企業投資決策受抑制,若關稅調整,未來可緩解。
- 歐盟:成長預估為0.8%,相較其他經濟體預測更為保守。
- 中東歐:成長預估為 2.4%,比先前預估下修0.6百分點,調整幅度最大。
(四)三大不可忽視風險
1. 對外貿易緊張,壓抑市場信心: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升高,讓企業投資與家庭消費轉趨保守,外需減弱會直接拖慢歐洲的出口動能,特別是開放型經濟體。2. 供應鏈重組,恐傷部分產業占比:美國關稅導致的貿易政策,雖可能讓部分貿易流入歐洲,但整體而言風險不大。轉單效應較可能對某些國家的特定產業造成反向衝擊,尤其是出口導向、實質薪資長期上漲的 SESI(南歐與中東歐)國家。
3. 財政調整若延遲,動搖債務信心:歐洲多數國家(希臘、義大利等)債務高,若無法落實整頓,將削弱市場信心。利率走高、財政空間不足,償債壓力將成為結構性風險。
(五)二大改革層級、三大政策方向
面對能源、氣候、人口老化與地緣政治壓力,透過二大改革層級、三大政策方向轉型。
1.二大改革推動層級:歐盟層級深化單一市場、歐洲內部產品與勞動市場制度。
2.三大政策方向主軸:
- 貨幣政策:歐洲央行可望將利率下調至2%,但通膨仍高的國家需更謹慎因應。
- 財政政策:高債務國需調整支出優先順序,平衡改革與財政壓力。
- 貿易政策:不應過度干預全球供應鏈重組,須著重在加速結構轉型,不靠保護主義。
(六)三大改革行動
1.單一市場整合制度:
- 歐盟內部制度仍存在明顯障礙,如勞工跨國就業需時長(六個月);破產法各國不同,讓投資者難以跨境配置資金;資本市場各自為政,導致資金成本過高、效率低落。
- IMF預估,若能降低10%的制度障礙,歐盟GDP有機會提升 7%。
- 四大優先改革,包含破產法統一(28th regime)、資本市場整合(Capital Markets Union)、勞動力流動提升與整合歐洲電力市場,可望十年內增加約3%的 GDP貢獻。
2.歐盟層級與國內改革同步推動:
- 歐盟改革若與各國在勞動、信貸、企業環境上的調整並行,能放大整體政策效果。
- IMF 預估,先進經濟體產出有望增加5%,中東歐國家則有機會達到 7%。關鍵在於設計「互補、包裹式」的政策方案,提升可行性。
- 例如,若資本市場整合成功(Capital Markets Union),各國新創企業在本國獲得初步資金後,也能從歐洲其他地區取得融資;各國提高勞動技術等能力,強化整體研發與創新能量。
3.善用歐盟預算為推動工具:歐盟多年期預算(MFF)原用於區域融合與經濟復甦,未來可致力於推動結構轉型:
- 資源集中「歐洲公共財」:資源集中在能源轉型、國防安全、研發創新等公共財,支出占GNI比例應由0.4%提升至0.9%。
- 強化預算執行效率:超過50項分散計畫建議整合為核心方案,並導入績效導向管理。
- 提升融資能力與資源調度彈性:將歐盟借貸機制制度化,強化各國自有財源配置,使大型投資能與成員國間平均分擔,減輕單一國家的預算壓力。
(七)筆者結論與反思:高債務國家需提早調整結構

- 前述所提改革內容,筆者認為恐將對債務高的國家造成極大壓力,例如義大利、法國、比利時等債務佔GDP 超過100%的國家,原本財政已限縮,若利息成本升高、能源轉型和國防支出擴張同步進行,成長空間更將被擠壓。
- IMF針對這點亦提出建議,這些國家不能只靠短期的刺激或外部援助,更需要在國內啟動財政制度與經濟運作結構調整(包含將支出重點轉向成長導向領域,如研發、教育、基礎建設等)。否則,當歐盟預算與制度升級同步推進時,反而可能因內部困境錯失轉型紅利。
英國系列必讀清單:
- 【聊英國#1/5】英國移民大改革!首相親上火線,永居到語言門檻全收緊
- 【聊英國#2/5】《2025 英國基本國情與經貿摘要》快速掌握英國發展輪廓
- 【聊英國#3/5】「Take Back Control」背後的十年經濟困境
- 【聊英國#4/5】「英國產業結構」撐得住服務,守得住製造嗎?
主要經濟體延伸閱讀:
- 《2025 美國基本國情與經貿摘要》快速掌握美國發展輪廓
- 《2025 中國大陸基本國情與經貿摘要》快速掌握中國大陸發展輪廓
- 《2025 德國基本國情與經貿摘要》快速掌握德國發展輪廓
- 《2025 印度基本國情與經貿摘要》快速掌握印度發展輪廓
- 《2025 日本基本國情與經貿摘要》快速掌握日本發展輪廓
- 《2025 英國基本國情與經貿摘要》快速掌握英國發展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