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讀懂畫作背後的祕密,就要知道「觀看的方式」。
✨ 我為什麼會讀這本書?
近期特別對展覽感興趣,也看了不少展覽藝術品,但始終覺得可能因為自己的知識面不足,在觀賞藝術品時,無法抓到重點。無意間發現了這本書,而且不會很厚(這是重點嗎?哈),感覺也蠻符合我現在想了解的。
🔑 核心內容小劇透
總共七個章節,四章有文+圖,三章(第二、四、六章)只有圖,黑白印刷。
第一章解釋「觀看的方式」可能會因為知識、信仰、生活經驗等會有所不同。而影像也是一種再造,依循著攝影師或畫家的觀看方式,而同時觀賞者也會有自己的觀看方式。接著照相機出現也改變人們的觀看方式。
第三章延續第二章的圖,以女性為主題,說明女性在傳統歐洲的畫作中是怎樣的存在,包含女性實際在傳統社會中的地位、權力,同時也呈現在畫作中,如何被畫與被觀看。
第五章延續第四章的圖,以油畫為主題。藉由油畫展現財富,像是畫中穿著、打扮、使用的器物、食物、動物、建築等。
第七章說明廣告的影像,是有目的的提供觀看者/購買者羨慕的想像。同時說明油畫與廣告的關係。
💡 我學到什麼?或讀後想法
「觀看先於語言。孩童先會觀看和辨識,接著才會說話。」
看到這句話覺得很有趣,瞬間理解。
而我們的知識、信仰、生活經驗也都會影響我們的觀看。同時也有很多因素會影響著我們的觀看,像是畫作旁邊的一句話或周邊各個因素也都會影響觀看。就像是一個策展人,他今天規劃一個展覽,畫作要怎麼擺放,哪個擺前、擺後,怎麼與展覽環境搭配也都會影響觀看。讓我想到當你喝一杯酒時,可能不一定有太多感覺,當侍酒師說你會喝到花果香,你再喝一口忽然就覺得對,有花果香。哈!
一個畫作或是照片也都是建構出來的。就如同一個導演他今天想表達怎麼,他的鏡頭怎麼拍、怎麼呈現也都是他建構出來的世界。不過觀看者又怎麼看待完全又是另一回事了,這其中是很有意思的。
書中提到照相機出來後改變了觀看的方式,而現在AI出來,真的是翻轉了世界,是不是該有一本新的觀看的方式。(哈)
第三章提到女性畫作中存在的方式,原來還有保留一個觀者目光(多以男性為主)的視角。老實說,如果只是女性去看女性身體,不太會注意到這個部分。赤裸和裸體,在字面上也有不同的意義,這也是我沒有思考過的細節。
整本書我覺得蠻可惜的部分是黑白印刷,有時候搭配畫作閱讀時,會覺得無法看出細節,只有明暗的對比,或是要自己另外上網查出這幅畫搭配看。
另外有一個好奇的點,如果今天是亞洲的觀點呢?會不會有所不同?整本書多半是討論歐洲畫作發展。
🧪 實際應用
就像是書名提到的「觀看的方式」,看完這本書後,其實可以從書中提到的幾個部分,下次觀展時就好好的來運用一下。不過覺得這也需要一次次的累積觀看經驗才能體會書中的要點。
個人喜愛度:3顆星
總結:畫作怎麼看,原來有跡可循,「觀看」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 書基本資訊
書名:觀看的方式
作者:約翰.伯格/John Berger
譯者:吳莉君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