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運績效與財務指標突破
營收與獲利雙創新高
振樺電2025年第一季合併營收達59.19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67%,創單季歷史新高。毛利率同步攀升至49.72%,年增6.22個百分點,營益率亦躍升至28.02%,顯示產品組合優化與規模經濟效益顯著。歸屬母公司淨利為6.71億元,每股盈餘(EPS)6.6元,年增率高達352%。此表現主要受惠於AI半導體檢測設備出貨放量,以及高毛利的系統品牌與醫療產品占比提升至近八成。

振樺電2025年第一季營收成長趨勢
雙業務引擎動能分化
從業務結構來看,線上線下解決方案(O2O Solutions)營收年增約6%,主要由美洲市場驅動;而產業物聯研製中心(Embedded Foundry)因AI半導體檢測平台需求強勁,營收年增298%。此雙軌模式不僅平衡了區域與應用風險,更透過高附加價值的SDA策略強化獲利能力。
核心策略:場景定義智能設備(SDA)轉型
商業模式革新
振樺電自2024年起深化SDA策略,從硬體供應商轉型為整合性解決方案供應商。此模式強調與AIoT獨立軟體開發商(ISV)及終端運營商合作,提供從設計、生產到維運的全生命周期服務。例如,在智慧零售領域,SDA設備整合AI影像辨識與物聯網中介平台(K-Nect IoT),實現庫存管理與消費者行為分析的即時數據串聯。
訂閱制與經常性收入
透過「一次性硬體銷售+訂閱制服務」,振樺電建立穩定的經常性收入來源。以AIoT ISV客戶為例,其硬體銷售結合3-5年的遠端監控與系統更新訂閱,降低客戶初期資本支出,同時提升公司毛利結構。2025年第一季,SDA相關營收占比達68%,推動毛利率突破49%。
AI技術應用與半導體檢測業務
半導體測試設備需求爆發
振樺電的AI半導體檢測平台包含GPU模組與伺服器主機板(Server Board)兩大產品線,主要應用於晶片驗證與生產線測試。受惠於AI伺服器需求激增,相關訂單能見度已達2025年上半年,且舊世代設備升級與地緣政治驅動的生產基地分散策略,進一步推升檢測設備需求。2025年第一季,AI相關應用營收占比達75%,成為核心成長動能。
技術布局與供應鏈管理
公司自2018年投入AI檢測技術,累積深厚驗證經驗。然而,高整合度的Server Board需協同供應鏈零組件交付,若關鍵元件(如GPU或電源管理IC)延遲,可能影響整體出貨時程。為此,振樺電透過北美與墨西哥產能擴充,強化區域供應彈性,降低地緣政治與關稅風險。
區域市場與全球製造布局
美洲主導營收成長
2025年第一季,振樺電在地區營收分布上,美洲占比65%,亞洲23%,歐洲11%。美洲市場的強勁動能主要來自AI檢測設備與BORIS(線上購物線下退貨)機台需求,而歐洲則因政府基建專案與物流倉儲應用逐步放量。
製造據點分散化
振樺電在美國、歐洲及日本設有生產基地,中國大陸則無產能配置。此布局不僅避開美中關稅衝突,更透過區域化生產縮短交期。例如,墨西哥廠專注Server Board組裝,就近服務北美客戶;台灣廠則負責高階醫療與網通設備,強化技術密度。
2025年營運展望與風險評估
營收目標與獲利潛力
公司預估2025年營收將「持平或微幅成長」,上下半年業績占比調整為6:4,打破過往下半年優於上半年的慣例。此變化反映AI檢測設備訂單集中於上半年,以及關稅不確定性導致的提前拉貨效應。儘管營收增速趨緩,但受惠於高毛利產品占比提升(預估達71%),獲利成長幅度可望優於營收。
關鍵風險與因應策略
- 供應鏈波動:AI檢測設備依賴複雜零組件協作,振樺電透過與台積電(2330)及NVIDIA(NVDA)建立策略聯盟,確保晶片與模組供應穩定。
- 匯率與關稅:新台幣波動可能侵蝕毛利,公司透過自然避險(Natural Hedging)與衍生性金融工具降低影響;關稅部分則藉由多元生產據點分散風險。
- 地緣政治:中東衝突與歐洲政策變化可能延緩基建專案,振樺電透過與宏碁(2353)及聯想(0992)合作,擴大新興市場滲透以平衡區域波動。
結論與投資建議
振樺電憑藉SDA商業模式與AI檢測設備的技術門檻,成功轉型為高毛利解決方案供應商。短期動能聚焦於AI半導體檢測訂單與BORIS機台擴產,長期則受惠於全球智慧零售與邊緣運算趨勢。儘管關稅與供應鏈風險仍需關注,但公司在產品組合優化與區域布局的戰略清晰,預期2025年獲利將續創新高。
投資人應密切追蹤以下指標:
- AI檢測設備訂單能見度:尤其是Server Board的供應鏈協同進度。
- SDA營收占比變化:若持續超過70%,將進一步鞏固獲利結構。
- 宏碁資源整合效益:雙方在歐洲與東南亞市場的協同效應是否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