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與愛之地:一段從土地到人心的思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起初,是土地的出現。

山巒隆起、溪水蜿蜒,草木叢生、飛鳥走獸於是繁衍。

而後,有了人類這種會群居、善用工具的生命, 他們在這塊土地上搭建屋舍、開墾田野、放牧牛羊, 也在時間流轉中,孕育出文化與信仰,創造經濟與故事。

人群開始互動,就有了利益,利益交錯,自然也有了衝突。

為了解決這些衝突,政治誕生了。

於是政治、經濟、文化三者,在土地上彼此牽引、相生相剋, 造就了各式各樣的人事與風景,也構成了我們所稱的——歷史。

(如果你看到這裡,也許你可以思考:這樣的起點,是不是也曾出現在我們生活的某個角落?)

回望兩百萬年前,蓬萊造山運動讓台灣島自海中浮現;

三萬年前,有了長濱文化的遺跡, 而有明確歷史記載的台灣,從十六世紀西、葡人的航海紀錄開始算起, 至今四百餘年,這片島嶼始終是一個移民社會。

移民社會的特質之一,是混雜與變動。

raw-image

來自不同地域的人為了生存與立足,結黨成群,爭奪資源。漢人與原住民之間有衝突,漳泉客粵之間有械鬥; 日治時代的抵抗、本省與外省的隔閡,至今餘音未歇。

說穿了,不過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既然讓我們彼此割裂的是「利益」,

那麼,能夠讓我們彼此凝聚的,會是什麼?

我想,也許是——共同的利益,以及更高層次的認同

那什麼是居住在台灣島上的人們要追求的共同利益?

又什麼是更高的認同?

以上兩個問題都好大,但若從人性來看,答案其實不那麼複雜——

人們無非是希望能夠安身立命、免於恐懼, 並在這社會中,找到被接納與被愛的歸屬感。

歷代思想家對這問題早已有所思考:

儒家說,「守禮行仁」;宗教家說,「榮神益人」; 軍事家主張以武力維穩; 社會主義者強調資源的公平分配; 資本主義則倡導個人的自由掌握。

這些看似各有道理的路線,一旦彼此碰撞,又會引發權力的鬥爭與新的失衡。

紛紛擾擾、循環往復,年復一年,問題仍舊未解。

在這個新春的靜夜裡,當我再次思考這些問題,

我有了屬於自己的答案。

這答案說來複雜,卻又可化為兩個字:信、愛


信:彼此信賴,方能同行

信,是人與人之間最堅實的橋梁。
管理者若言而有信,部屬才會願意追隨,而要讓人信賴,需長時間的溝通與一致的言行。 信,也是對自己的接納,是願意聆聽不同聲音的心態。
信,是建立標準、信守承諾,不輕言放棄的行動方式。

愛:敬天愛人,共居此地

我們終究只是這片土地的過客,真正的主人,是自然,是山海風雲。
因為愛,我們學會珍惜土地、尊重生命、接納多元。
因為愛,我們成就與我們不同的人,欣賞每一種存在。
愛,是願意用善意與同理心,對待這世界的方式。

信與愛,是夢想嗎?

或許對某些人而言,它像烏托邦; 但我知道,那不是空想,因為我確實遇見一群有信有愛的人。

所以我相信,這塊土地上也能逐漸孕育出那樣的社會風景。

畢竟,最終我們都會歸還一切給土地,歸還給大自然。

而在這短暫的旅途中,若能彼此信賴、彼此疼惜, 那麼,我們在這塊土地上的故事,也值得流傳。


附記:

  1. 本來想從房裡古城的漳泉械鬥與大安溪河道變遷說起,
    但寫作總是與自己對話的旅程,開頭的一句話,早已決定這篇文章的方向。 特此附上幾張前往蔡泉盛號古厝拍攝的照片,與你共話往昔。
  2. 文中對儒家、宗教家、各種主張的簡化僅為個人整理與詮釋,未能詳盡,還望見諒。
  3. 原文寫於2017.1.30苗栗縣苑裡古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同慶的沙龍
23會員
189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空間,我是黃同慶ching: 走在企業管理、人際觀察與各地文化之間,喜歡用一雙觀察的眼睛、一顆好奇的心,記錄生活與理解世界,這裡是我思想的延伸,也是與你交流的空間。 我相信——生活即體驗,分享即連結,希望這個空間,能陪伴你思考、感受與前行。
黃同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28
我們都曾在感情裡,像乞丐一樣渴望那一碗溫熱,但愛,從來不是乞討來的....
Thumbnail
2025/06/28
我們都曾在感情裡,像乞丐一樣渴望那一碗溫熱,但愛,從來不是乞討來的....
Thumbnail
2025/06/17
這段文字蘊含深邃的哲思與人文關懷,從宇宙尺度縮放至人類社會,再轉向個人內在的思索,如同一場從「太空望遠鏡」到「心靈顯微鏡」的旅程。
Thumbnail
2025/06/17
這段文字蘊含深邃的哲思與人文關懷,從宇宙尺度縮放至人類社會,再轉向個人內在的思索,如同一場從「太空望遠鏡」到「心靈顯微鏡」的旅程。
Thumbnail
2025/06/15
在聖誕節前夕,台灣第一支南極探險隊成功挑戰極地,文章藉此反思人類冒險精神的傳承與自我實現的勇氣。
Thumbnail
2025/06/15
在聖誕節前夕,台灣第一支南極探險隊成功挑戰極地,文章藉此反思人類冒險精神的傳承與自我實現的勇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想寫些什麼,直到真的走到這裡開始寫下什麼,隔了好一段距離。 要是有人想看些什麼,請留下足跡,也許它就會出現在下篇文裡。
Thumbnail
想寫些什麼,直到真的走到這裡開始寫下什麼,隔了好一段距離。 要是有人想看些什麼,請留下足跡,也許它就會出現在下篇文裡。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在地理的國度裏 自然與人文交錯成繽紛的世界 自然來自於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 人文來自於人口、經濟、交通、聚落、政治 以大地為底 隨意地塗抹 盡情揮灑 尋找一個科學的方法 來自於宇宙之眼的遙測 解析不清模糊形影 來自於孜孜不倦的地測 盡是攀不過的崇嶺 廣裘的幅員 遼闊的大地 渺
Thumbnail
在地理的國度裏 自然與人文交錯成繽紛的世界 自然來自於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 人文來自於人口、經濟、交通、聚落、政治 以大地為底 隨意地塗抹 盡情揮灑 尋找一個科學的方法 來自於宇宙之眼的遙測 解析不清模糊形影 來自於孜孜不倦的地測 盡是攀不過的崇嶺 廣裘的幅員 遼闊的大地 渺
Thumbnail
歷史是記錄時間的學問,地理決定了世界的文化與歷史。本文探討了地理如何形塑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對於人類生活、貿易、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Thumbnail
歷史是記錄時間的學問,地理決定了世界的文化與歷史。本文探討了地理如何形塑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對於人類生活、貿易、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軌跡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打獵和採集開始。隨著人群的聚集,人們逐漸開始「定居」,建立部落。社會學在日本稱為「群學」。人類文化的傳承主要來自於文字的發明和書寫的開始。在歐洲,城邦逐漸興起。隨後,隨著人類資源的有限性,大航海時代開啟了第二次文明的高峰期。這主要歸因於國際貿易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軌跡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打獵和採集開始。隨著人群的聚集,人們逐漸開始「定居」,建立部落。社會學在日本稱為「群學」。人類文化的傳承主要來自於文字的發明和書寫的開始。在歐洲,城邦逐漸興起。隨後,隨著人類資源的有限性,大航海時代開啟了第二次文明的高峰期。這主要歸因於國際貿易
Thumbnail
未來三年內,我們希望在大自然中,打造人與環境共生的地球花園生態共生聚落,活出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的聚落生活及生態文明~一個真實存在的現代桃花源,成為新地球共好生活的示範! 建立以生態為基礎的生活模式,以供需為導向的生產和經濟循環,回到本心的人際連結與社群關係,一起活出生命的美好與意義!
Thumbnail
未來三年內,我們希望在大自然中,打造人與環境共生的地球花園生態共生聚落,活出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的聚落生活及生態文明~一個真實存在的現代桃花源,成為新地球共好生活的示範! 建立以生態為基礎的生活模式,以供需為導向的生產和經濟循環,回到本心的人際連結與社群關係,一起活出生命的美好與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