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段時間
對任何事物都失去好奇
對興趣失去了熱情每天的生活日復一日
究竟甚麼才是盡頭
人生的意義又是甚麼
可能是快速的社會節奏
讓人感到疲乏
可能是資訊量的爆炸
讓人感到焦慮
於是我開始求助身邊的人
原來
是我無法保持平靜的心
而保持平靜最簡單的方式
就是
「閱讀」
為了避免自己資訊量超載
並沒有選擇跟自己工作相關的書籍
而是從自我實現、成功法以及佛經來閱讀
想要尋找所謂的「自我」是甚麼
到底有沒有「成功」
「成功」又會是甚麼
接下來不會有較深的探討上述的問題
如同「流浪者之歌」裡所說
「真智是無法言宣的」
每個人看完這類的書籍都會不同的領悟
要深究這些道理就需要請教更專門的大師了
而我在讀書的過程中
確實感受到了平靜
沒有聲光效果的刺激
只有彷彿喃喃自語的心聲
呼吸自然就緩慢且流暢
從中學習跟自己獨處
從中感受到時刻的當下
曾有人問起
為什麼要學會與自己獨處?
為什麼要學會感受當下?
在「未來預演」書中
作者說「為了不讓全世界你真正的樣子,
於是你學會了仿效和自我調整。」
「最後,這個身分認同就會跟你很合拍,
你就順勢長成了那個樣子,
或者你告訴自己,
我就是這個樣子。」
「伴隨著不安全感,
大量的自我的意識接踵而至,
各種問題也蜂擁而來;
這是真正的我嗎?」
當開始自我懷疑的時候
內心就容易被負面情緒所佔領
就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也就更容易吸引到不好的人事物了
藉由獨處跟感受當下
可以逐漸學習到覺察情緒
這個情緒是好的還是不好的
「誰說你一定非得要想通」書中很好的描述到
「我們可以將想法比喻成繁忙車站中的火車,
車站中有眾多月臺,
跨縣市火車、每站皆停的區間車,
也許還有地下鐵往來於此。」
「重點在於,
我們是否意識到自己與某則想法互動的決定。」
於是就可以在眾多思緒中
來找尋真正的自己
跟生活中的平靜
而寫作是一種很好表現自己的方式
「高敏人的優勢練習課」的作者就鼓勵寫作
「表現的方式或內容不拘,
在現在這個時代站穩腳步活著,
把感覺到的事情寫出來,
那便是你這個人反映出當前這個時代的表現。」
也就像是把寫作當成自己的樹洞
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
隨著書寫的過程
心情也會逐漸舒展開來
寫作也是淬鍊自己想法及實踐創造力的好方法
在選定一個主題的時候
就像展開一個新的企劃
如何構成大綱
如何展開細節
在書寫每句話的時候
偶爾會有靈光乍現
連結到曾經看過的字句
這些字句可能來自於書本
來自於電視或是電影
這過程讓人從文字重新連結回了生活
又重新感受一次那段時光
讓大腦整個努力的活動過了好幾遍
把這些感受用文字創造了出來
也讓自己的思緒好好的梳理
閱讀讓我們思考
寫作則是將這些思考淬鍊出來
運用這個循環
記錄下自己生活中的一點痕跡
也許
可以在字裡行間當中
慢慢接近所謂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