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無知,卻能矇騙過關的能量。免於處罰的自由。
社會人理解迴路,關鍵字是分享,答案公式只是可能性,必須經過測試。
第三等分,透過人際連結達成目的,要等待適當時機點去分享。渴望分享會造成頭腦的壓力。
有找出答案的能量,但是若沒有極具意義的問題,有可能會焦慮。18號閘門是他的倒影。
邏輯中心|理解迴路|社會人類型|第三等分|對映卦:蒙卦
「儘管無知,卻能矇騙過關的能量」——不是真正懂,而是先有個像樣的說法。
4號閘門是血氣方剛的愚者,是邏輯中心中那位「先說點什麼再說」的角色。
他們並不一定知道答案是否正確,但他們無法忍受一個問題懸而未決。
所以他們開始推理、組裝、建立公式,試圖在混亂中畫出秩序的草圖。
這就是蒙卦之象:幼稚未熟,卻又大膽直行。在思維的森林裡,他們既像探路人,也像胡亂開路的孩子。公式,是他們的開山刀;答案,是他們的臆測;
而真正的智慧,往往來自後續的驗證與修正。
他們屬於理解迴路,這是一條服務社會的邏輯之路。他們不是在為自己思考,而是渴望將所理解的事「分享出去」。但這份渴望往往轉為壓力,特別是當問題不明確、時機未到、或他人無法聽懂時。
第四閘門落於第三等分——這代表他們透過人際連結來完成他們的任務。
他們需要他人提出問題,需要人群來聆聽他們的假說,也需要一個「適當的時機點」來分享,否則答案即使正確也會石沉大海。
4號是心智的預測;18號是經驗的修正。一為「這也許是答案」,一為「這答案不夠好」。
—這是一扇推論的門,不是真理的門。
但在社會的發展中,真理永遠來得太晚,而有人先願意試著說點什麼,哪怕只是勉強站得住的可能,也是文明得以開展的起點。

閘門4:推理、組裝、建立公式,試圖在混亂中畫出秩序的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