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七月中,家人送我到桃園機場,一個人過海關的那刻起,我知道即將迎來全新的生活。現在是2025年,在澳洲半年的我,體會到好多出國前未想像過或未曾擁有的體驗。出國前,我從未想過要在國外生活,而在交換一個學期後,「在國外生活」這個想法,隨著時間累積逐漸萌芽。

讓交換一學期、在布里斯本生活半年的我,向你們分享眼中的布里斯本和澳洲的多元文化吧~
如果這篇文章對閱讀的你有幫助,請按愛心!
有想說的話也都可以留言給我,對我來說會是很大的動力
「為什麼要到異國當交換學生?」一個出發交換前一定要想清楚的問題
出發前除了辦理簽證和申請獎學金外,我幾乎沒有搜尋網路上的推薦景點或美食,一方面反映出自己的特質😆,另一方面也想以開闊的心態迎接每一個未預期的緣分。做出這樣舉動的背後,是我在2023年暑假跟著東吳大學的教授與同學們,一同前往中東歐大約兩週的時間,這使我感受到世界的開闊與身在外國的我們成為本地人眼中的外國人,「想看看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念頭就此萌芽。
一部分因為感受到目前在校生活成為框架,我也因為自己設下的框架感到被束縛,此時出國交換恰好來到成為一道曙光,加上來自家人的支持,更多的是因為自己知道:我想出國看看不同的世界,希望探索人生的不同可能性成為我的拉力。當看清楚自己的目標為何,中間準備雅思、遞交報名表與面試都不再是阻礙前進的藉口,而是我看向的方向上幾顆小石頭,不影響自己堅定地朝著申請交換的方向前進。
沒有特別限制自己想去的國家,對我來說每個國家都是不同的體驗,也或許是緣分安排,澳洲的布里斯本(Brisbane) 成為交換時的家。
昆士蘭州的首府城市:我眼中的布里斯本
來到澳洲昆士蘭州的首府城市,同時被譽為「陽光城市」的布里斯本,已然改變我接下來的人生。最初抱持著「希望探索人生的不同可能性」的期待,搭乘上飛往布里斯本的飛機。從飛機上俯瞰澳洲的海岸線、山巒,再在踏上澳洲國土的那一刻起,一切都是全新且值得期待的。
時差比台灣快兩個小時、季節與台灣相反的布里斯本,擁有充足陽光、多樣的自然環境與戶外活動等著我們去探索。
在布里斯本的時間,我深刻感受到在都市裡也能悠閒生活:每天都能看見身穿運動服飾的居民在市區慢跑、陽光明媚時草地上坐滿許多人,有些人躺著享受陽光照耀,有些人帶著一本書閱讀,有些人則邊與朋友聊天邊欣賞流經市區的布里斯本河美景。假日若驅車前往海岸邊,可以看見有人在海上玩風箏衝浪、在合法的地方帶著衝浪板走入海裡,或是坐在鄰近海邊的椅子上輕鬆享受海風與藍天。
布里斯本的魅力深深吸引著在台灣生活二十一年的我,或許是環境與人群使然,加上作為交換學生,肩負的責任與可花費的時間更充足,我也開始能像澳洲人一樣,不匆忙、悠閒的體會每一個當下,在風光明媚的時刻全心投入於此。
有趣知識:布里斯本和高雄是姊妹市
身為高雄人的我,當初在準備面試時得知布里斯本和高雄是姊妹市,不禁也對布里斯本這個原先陌生的城市多了一絲好感,後來當真的被分配到澳洲時,內心更想著,可能也是緣分帶我到這裡的!
除了常在介紹布里斯本的景點文章裡,會看到South Bank 有豎立一個布里斯本與高雄締結成為姊妹市的碑外,在此在此分享一個有趣的故事~
某一天晚上回到家時我正在看google map,我突然發現,地圖上寫著Kaohsiung Park。最一開始以為是英文單字拼法和「高雄」的英文一樣,再定睛一看,真的沒有看錯!

高雄人的我到Kaohsiung Park 後開啟定位,截圖下來我來到高雄公園的證明~
幾天過後,男朋友(在交換的時候,我在澳洲交到的台灣+澳洲男朋友,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說要帶我去一個地方,看他神祕兮兮的樣子我坐上車,十分鐘後我們來到Kaohsiung Park!

抵達Kaohsinug Park~ 一個寧靜的公園,這一區很多都是舒適、新穎的房子
男朋友和我說,他也很好奇這是什麼公園,加上想帶我去我想去的地方,於是我們來到這裡。看見熟悉的名字不禁對布里斯本又產生更多的情感,布里斯本補僅是在交換時的家,也與我的家鄉有很多連結,這個念頭隨著時間一點一滴增強。
「多元文化」不是標語,而是構成日常的元素
另一個最令我感受深刻的是,澳洲是一個由多元國家、背景、文化的人組成,以布里斯本的餐廳為例,可以見到西方代表食物如:漢堡、速食店,也可以見到印度、亞洲、中東、南美洲料理等。部分商場裡會將不同國度的餐廳分區,有些則充斥商場各處
路上的行人也可以見到多樣的臉孔、耳裡聽見不同的語言,英文、中文、韓文…或其他我辨識不出的語言。在澳洲,大家並不會刻意區分一個人是本國人或外國人,就我的觀察,是將大家視為在「澳洲土地上生活的人」。
以台灣和澳洲兩國皆有的原住民族為例,澳洲的政府、學校、商店等機構皆肯定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people 為第一個擁有「澳洲」之族群,多元文化背景的人構成澳洲,伴隨其他同學帶給我的想發激發,使我深刻意識到「多元」真正的意義:尊重與自己擁有不同背景的人群,不會持續關注彼此的不同之處,而是理解大家皆是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人。
我想也和澳洲的價值觀有關,澳洲重視自由、平等、尊重,外貌、口音都不是評判一個人的標準,重視且落實尊重彼此文化差異,聽居住在澳洲九年時間的男朋友分享,澳洲政府也鼓勵移民學習自己母國的語言,致力打造安全、繁榮又和平的環境。
交換,使我腦中的齒輪開始轉動
從一開始將自己視為一個外國人在澳洲,隨著時間推進,現在的我不會再將自己視為外來的人,而是盡可能觀察當地人的生活方式、服飾衣著、工作環境與步調,讓自己盡可能融入當地,也因此更能貼近布里斯本。
除了肯定自己也擁有國際移動力外,我對未來的想像也開始滾動,開始思考是否有機會來到澳洲念研究所?是否能善用簽證留在澳洲工作與生活?會留待之後的文章與你們分享~
若我的文字能帶給閱讀的你任何想法,歡迎留言或私訊給我,對我都是很大的鼓勵與支持,也很期待能與你一同交流想法!期待下篇文章再見到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