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常發生在哪些關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根據過去的統計,大約40%的反覆性痛風會發生在大腳趾,另外35%會發生在腳踝及膝蓋,僅有大約15%的痛風會發生在手、手腕、手肘等上肢部位,可以說大腳趾是非常典型也是痛風最常發作的地方,剩下大約10%的病人會出現痛風影響多處關節,因此痛風除了會增加心肌梗塞、中風,在尿酸濃度沒有妥當控制的情況下,是可能出現多處關節疼痛及損壞的情況,因此一定要妥當追蹤並長期服用藥物控制尿酸濃度。






資料來源

Cipolletta E, Tata LJ, Nakafero G, Avery AJ, Mamas MA, Abhishek A. Association Between Gout Flare and Subsequ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Among Patients With Gout. JAMA. 2022 Aug 2;328(5):440-450.

Taylor WJ, Fransen J, Jansen TL, Dalbeth N, Schumacher HR, Brown M, Louthrenoo W, Vazquez-Mellado J, Eliseev M, McCarthy G, Stamp LK, Perez-Ruiz F, Sivera F, Ea HK, Gerritsen M, Scire C, Cavagna L, Lin C, Chou YY, Tausche AK, Vargas-Santos AB, Janssen M, Chen JH, Slot O, Cimmino MA, Uhlig T, Neogi T. Study for Updated Gout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Identification of Features to Classify Gout.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5 Sep;67(9):1304-131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獨行者筆記:風濕、投資、尋覓自我
0會員
32內容數
在困境中思索價值,在起伏中尋找秩序,在迷茫中找回自己。
2025/06/03
根據2015年美國風濕學會/歐洲風濕學會痛風分類標準,痛風的診斷主要透過症狀、病史、尿酸濃度、影像及關節液檢查,典型的症狀是關節紅腫、痛到難以觸碰、難以移動受影響的關節,這個症狀會在一天內變得非常劇烈,卻會在兩週內自然緩解,容易發生在大腳趾、腳、腳踝、膝蓋等關節,經常反覆發作,每次發作之間幾乎...
Thumbnail
2025/06/03
根據2015年美國風濕學會/歐洲風濕學會痛風分類標準,痛風的診斷主要透過症狀、病史、尿酸濃度、影像及關節液檢查,典型的症狀是關節紅腫、痛到難以觸碰、難以移動受影響的關節,這個症狀會在一天內變得非常劇烈,卻會在兩週內自然緩解,容易發生在大腳趾、腳、腳踝、膝蓋等關節,經常反覆發作,每次發作之間幾乎...
Thumbnail
2025/06/02
根據2016年歐洲風濕學會指引,此指引建議病人每年急性發作超過2次痛風,或是有痛風石、尿酸性關節病變或腎結石,就應該開始使用降尿酸藥物治療。如果合併有共病,例如慢性腎病變、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衰竭等疾病的病人,也需要考慮盡早使用降尿酸藥物。2018年台灣痛風及高尿酸血症治療共識則有不同.....
Thumbnail
2025/06/02
根據2016年歐洲風濕學會指引,此指引建議病人每年急性發作超過2次痛風,或是有痛風石、尿酸性關節病變或腎結石,就應該開始使用降尿酸藥物治療。如果合併有共病,例如慢性腎病變、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衰竭等疾病的病人,也需要考慮盡早使用降尿酸藥物。2018年台灣痛風及高尿酸血症治療共識則有不同.....
Thumbnail
2025/06/01
根據2016年歐洲風濕學會指引,在開始使用降尿酸藥物的前6個月,可以使用秋水仙素預防痛風發作,根據過去的研究指出,在使用福避痛(febuxostat)、達理痛(febuxostat)、威寧疼(allopurinol)、安樂普利諾(allopurinol)等藥物,合併使用0.5-1毫克的秋......
Thumbnail
2025/06/01
根據2016年歐洲風濕學會指引,在開始使用降尿酸藥物的前6個月,可以使用秋水仙素預防痛風發作,根據過去的研究指出,在使用福避痛(febuxostat)、達理痛(febuxostat)、威寧疼(allopurinol)、安樂普利諾(allopurinol)等藥物,合併使用0.5-1毫克的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凱琍,芳聊系列,主要是想讓大家了解如何有用芳療在自己跟周遭的人身上~ 今天來聊聊「精油與經絡」這件事情! 之前遇到一個個案,剛好因為上班需要一直坐在電腦前面登打資訊, 所以長期下來,導致左手的手腕上會疼痛。 疼痛的穴位稱之為列缺和經渠,屬於手太陰肺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凱琍,芳聊系列,主要是想讓大家了解如何有用芳療在自己跟周遭的人身上~ 今天來聊聊「精油與經絡」這件事情! 之前遇到一個個案,剛好因為上班需要一直坐在電腦前面登打資訊, 所以長期下來,導致左手的手腕上會疼痛。 疼痛的穴位稱之為列缺和經渠,屬於手太陰肺經,
Thumbnail
身體痠痛不只是急性原因,而是因為筋膜系統的失衡所導致的慢性結果。痠痛調理的目標應該從痠痛消除,轉為找到偏移的點,還原筋膜結構。本文將解決痠痛的長遠之道。
Thumbnail
身體痠痛不只是急性原因,而是因為筋膜系統的失衡所導致的慢性結果。痠痛調理的目標應該從痠痛消除,轉為找到偏移的點,還原筋膜結構。本文將解決痠痛的長遠之道。
Thumbnail
「天氣寒冷時,很多人會覺得手腳冰冷而想要泡泡熱水,但是如果不小心可能會泡出大問題。」國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蒲啟明醫師指出,「糖尿病患可能發生感覺比較遲鈍的狀況。」以下四個是診間患者常遇到的狀況,也是最容易造成糖尿病足傷口潰瘍的因素。
Thumbnail
「天氣寒冷時,很多人會覺得手腳冰冷而想要泡泡熱水,但是如果不小心可能會泡出大問題。」國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蒲啟明醫師指出,「糖尿病患可能發生感覺比較遲鈍的狀況。」以下四個是診間患者常遇到的狀況,也是最容易造成糖尿病足傷口潰瘍的因素。
Thumbnail
【腦中風自我穴位按摩】中醫針灸按摩、食補防中風復發的秘訣 腦中風是一種常見而嚴重的疾病,對身體和生活品質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中風的復發機率高,估計5年內累積復發率為35%,10年內累積復發率為51%。如果是二次中風,病人的後遺症和致殘程度通常會比第一次嚴重,甚至可能死亡..
Thumbnail
【腦中風自我穴位按摩】中醫針灸按摩、食補防中風復發的秘訣 腦中風是一種常見而嚴重的疾病,對身體和生活品質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中風的復發機率高,估計5年內累積復發率為35%,10年內累積復發率為51%。如果是二次中風,病人的後遺症和致殘程度通常會比第一次嚴重,甚至可能死亡..
Thumbnail
隨著天氣轉涼,熱呼呼的火鍋愈來愈受歡迎,四十多歲的王先生在周末和親朋好友聚會連續兩天吃了火鍋大餐,隔天清晨突然被痛醒,右側大腳趾關節又腫又痛,不得已只好下床吃止痛藥,但右腳踩到地板的那一剎那,卻讓他痛到冷汗直流。經過一番折騰,王先生只好搭車到急診室求助。
Thumbnail
隨著天氣轉涼,熱呼呼的火鍋愈來愈受歡迎,四十多歲的王先生在周末和親朋好友聚會連續兩天吃了火鍋大餐,隔天清晨突然被痛醒,右側大腳趾關節又腫又痛,不得已只好下床吃止痛藥,但右腳踩到地板的那一剎那,卻讓他痛到冷汗直流。經過一番折騰,王先生只好搭車到急診室求助。
Thumbnail
對很多人來說,痛風發作是相當難忘的經驗,原本活動自如的關節,可能在一覺醒來之後就腫脹、發熱,伴隨而來的劇痛更是讓人舉步維艱、痛苦不堪。 尿酸超標時,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容易輕忽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吳建興主任解釋,痛風的病程可分為幾個階段,無症狀期、急性期、間段期、慢性期。
Thumbnail
對很多人來說,痛風發作是相當難忘的經驗,原本活動自如的關節,可能在一覺醒來之後就腫脹、發熱,伴隨而來的劇痛更是讓人舉步維艱、痛苦不堪。 尿酸超標時,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容易輕忽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吳建興主任解釋,痛風的病程可分為幾個階段,無症狀期、急性期、間段期、慢性期。
Thumbnail
很多病人來看診的時候都稱自己並沒有受傷,又或是跌傷,但手指無法伸直或彎曲,輕碰都痛,問診後都不是傷科問題,其實是
Thumbnail
很多病人來看診的時候都稱自己並沒有受傷,又或是跌傷,但手指無法伸直或彎曲,輕碰都痛,問診後都不是傷科問題,其實是
Thumbnail
痛風型關節炎顧名思義為痛風導致,而痛風的產生是因為體內的尿酸代謝障礙,造成血液中有過多的尿酸而形成高尿酸血症,當血液中的尿酸濃度超過飽和狀態時,就有可能會因為某些情況下誘發痛風,引起急性關節炎發生,如果在路上看到有人走路一跛一跛的往藥局走去,外觀看起來又沒有甚麼太嚴重的傷口,那可能
Thumbnail
痛風型關節炎顧名思義為痛風導致,而痛風的產生是因為體內的尿酸代謝障礙,造成血液中有過多的尿酸而形成高尿酸血症,當血液中的尿酸濃度超過飽和狀態時,就有可能會因為某些情況下誘發痛風,引起急性關節炎發生,如果在路上看到有人走路一跛一跛的往藥局走去,外觀看起來又沒有甚麼太嚴重的傷口,那可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