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圖中能否觀察或推論出當事人是否可能是性少數?例如: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認同不一致、或是同性戀、泛性戀、無性戀等。我和ChatGPT和DeepSeek討論的結果是,從人類圖是幾乎無法看出當事人是否是性少數的;不過,倒是可以看出一個人對性別議題是否敏感、是否在意、是否願意投入、是否有行動力與意識。

從人類圖上可能看出什麼?(源自ChatGPT)
為什麼人類圖無法看出性傾向
兩個AI都提到了性別認同和性傾向的複雜度,會受到基因、心理、社會、自由意志等多重因素交織影響。就像雙胞胎即便基因多麼的相似,他們若是從小在完全不同的國家生長,也很可能會隨著環境造就出完全不同的個性。(個性,而非性格)
ChatGPT提到的一點我覺得不錯,就是性傾向與性別認同不是固定模式。性別認同和性向其實是流動的,有些人也許一直認為自己是個異性戀,但某天卻突然發現自己對某個同性有好感。而我個人在國中時期對於自己的性別也曾經產生懷疑,上了大學之後對於自己的性別認同才有明確的答案。延伸閱讀:【個人觀點】你也是怪人嗎?不男不女,又男又女的我
付費閱讀:【個人觀點】迷惘到接納,我的性別認同之旅
哪些人可能更容易關心或參與性別議題
這部分,ChatGPT和DeepSeek的回答則分歧頗大,各位看官不妨對照自身和身邊的經歷去思考看看哪一方回答得比較準確,還是覺得都不準呢XD 也沒關係,參考看看就好。
關於他們說法上的差異,兩個AI異口同聲的說他們的說法是互補的,並不互斥。

DeepSeek說,他們回答的差異主要是因為「切入視角不同」
首先是ChatGPT的說法
異性戀但支持性別平權者的可能人類圖特徵:
- 擁有 15號閘門
此閘門代表擁抱多樣性、尊重差異,對邊緣的群體有天然同理心。他們常在同志遊行、性別平權倡議中擔任 ally(盟友)角色。
DeepSeek補充:
15號閘門(位於G中心)確實與「擁抱人類多樣性」相關,但它的核心是「極端化的愛恨」,未必直接連結性別平權。此閘門的同理心更常表現在「接納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而非特定支持性少數。若當事人同時有開放情緒中心,15號閘門才可能轉化為對邊緣群體的深度共情。
- G中心有定義但通道偏向個體性(如2-14、1-8)
他們自己本身就有強烈的方向感,自我認同通常較不依賴群體價值。他們即使是異性戀,也不太會盲從主流異性戀文化。
DeepSeek補充:
個體人通道的確容易產生「不從眾」的價值觀,可能抗拒主流性別框架。但G中心「有定義」反而可能強化固定的身份認同(例如堅信「我是直男」),除非個體通道同時帶來革新意識。更關鍵的組合是:G中心「未定義」+ 個體通道,這類人對性別標籤的流動性接受度更高。
- 喉嚨中心有定義,且與集體或個體通道連結(如31-7、8-1、43-23)
他們的表達力強,能清楚為理念發聲。且常見於行動者、倡議者、藝術家、教育者。
DeepSeek補充:
喉嚨中心與表達力相關(如31-7 領導者通道),確實常見於社會運動者。但只有當這些通道連結到敏感於制約的中心(如開放G中心、情緒中心),才會專注性別議題。例如:43-23通道(架構化天才)若未受性別制約衝擊,可能更關注科技而非性別平權。
在性別運動中活躍、具備高度同理心與社會行動力的人,常常在他們的人類圖中呈現以下特質:
- 集體通道(如:7-31、37-40):想服務大眾、帶動社群
- 個體通道(如:1-8、2-14):敢於與主流不同
- 邏輯與抽象閘門共存(17-62 vs. 64-47):能理性分析與感性共鳴
- 高感知(右箭頭多):感應他人情緒、非語言訊號能力強
這些人即使不是性少數,也很可能是 LGBTQ+ 的強力盟友。
DeepSeek的說法
以下設計顯示一個人更可能會「關注或參與性別平等議題」,無論其自身性別認同為何:
「挑戰社會規範」的閘門與通道
- 閘門22
對於非主流的美與表達自我的方式有共鳴,可能支持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運動(如男性穿裙、女性剃光頭)。 - 通道10-20
具有強烈的「宣告真實自我」需求,容易成為性別議題的公開倡議者(如發起校園性別友善活動)。 - 閘門12
可能會因自身「被壓抑的經歷」轉化為為他人發聲的動力(如異性戀者因同志好友被霸凌而投入平權運動)。
「同理邊緣者」的開放中心
- 開放情緒中心
能深刻感知性少數群體的痛苦,即使自身未經歷,也會因情緒共鳴而行動。 - 開放G中心
對於身份標籤的流動性有直覺理解,較能接納「非二元性別」概念。
「社會改革者」的類型與人生角色
- 顯示者
傾向主動挑戰系統(如發起性別平等倡議),尤其是「顯示者4/6」型。 - 人生角色中的「3爻」
透過試錯學習,可能因親身見證性別不公而投入改革(例如異性戀男性在女性主導領域工作後,成為女性主義者)。
哪些異性戀者可能會為性少數發聲?
- 閘門22 + 通道10-20 + 開放情緒中心
此人即便是異性戀,但由於對「壓迫性結構」極度敏感,並有強烈表達欲,可能透過藝術(閘門22)創作聲援同志社群。 - 顯示者3/5 + 閘門12
因自身「非常規的行為」曾被批判(如男生愛編織),可能會將創傷轉化為推動性別教育的能量。
最後,我想說的是
性傾向是流動性的、可能會改變,也許就像我小時候很愛吃糖,但現在就不太喜歡了。
無論我們現在是什麼樣的性別認同、什麼樣的性傾向,我們都能夠為性少數出一份力:尊重、包容、友善、接納,你我都做得到。我知道要上街參加遊行對一些人來說是很有難度的,因為我也做不太到(太懶),但我能夠在背後當鍵盤俠,也許你也可以?
其實,只要我們嘗試多一點理解、多一分善意,相信這個世界就會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共勉
202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