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與中原大學的幾位優秀畢業生,正醞釀一個充滿熱情的NFT項目IDOLand,其核心價值就是Social to Earn。當時對這個概念充滿期待,也抱持著分享與合作的初心,希望結合NFT與社交行為創造出一種嶄新的網賺生態,讓參與者在分享中獲利,並帶動平台的自然擴散。
後來,我將這個Social to Earn的想法分享給我的DHG團隊。我還進一步將自己在「網賺」(Make Money Online, MMO)領域累積多年來的經驗(當時累積了3.5億用戶量)整理成教案,讓DHG團隊夥伴進行內部訓練。我希望他們不只是執行任務的人,而是能真正理解背後邏輯的成長駭客。
Social to Earn 的概念必須回歸到它的駕馭方法。Social to Earn 在許多項目上已被大量使用,失去了新鮮感和差異化,甚至漸漸演變為一種 Old School 的操作手法。社交本該是人與人之間價值的流動,但當所有人只在乎如何「賺幣」,這種機制便會變得機械而僵化,真正能引爆未來市場的,不再是單純的社交經濟模型,而是結合AI的 AI to Social、甚至是AIGC所引領的新時代浪潮。我曾親身參與過全球網賺社群的運營,見證過流量與變現的精準操作,這樣的實戰經驗讓我在判斷趨勢與制定策略時更有話語權。真正了解這一套系統運作的人不多,很多只是在空談熱點,卻未曾落地實行過。我見過太多「做不出成績」的團隊與領導者,最後浪費了資源,也消耗了信任。
我親眼見證過,一家號稱擁有「開放創新文化」的企業,竟能在合作過程中悄悄地將合作夥伴的創業資產變為己有。在我毫無防備之下,我的概念成果與核心架構被整碗端走,甚至改名重組成另一個項目(Viberse !!!???)。而更令人不齒的是,那些原本應該捍衛創業價值、秉持誠信的集團高層,竟然成為這場行動的主導者,這就是集團的文化,在互聯網的時代一定會留下清晰的劣跡。
更荒謬的是,AnDY 除了宣稱是項目創辦人,搭上了升官捷徑,被任命為副總。而那些在集團中默默耕耘十多年的資深員工呢?依然只是「資深」而已。這種不公平,這種用「綠色通道」建立的晉升捷徑,讓整個企業文化徹底暴走。
這樣的CEO,不是企業的引領者,而是整個產業的「壞學生」。
因為他不只傷害了一位創業者,更踐踏了職業道德。他用錯誤的方式傳遞了一個訊息:在這裡,抄捷徑比努力更值得被獎勵,竊取叛離比堅守更有回報。這種文化,讓無數懷有熱忱的員工心灰意冷。其實這件事業界很多人都知道,很多員工至今仍對此耿耿於懷。
創業的核心,是價值與信念,而不是利益的剝奪與侵佔。
我分享這一切,不是想揭露誰的醜陋,而是想讓那些在創業過程中曾被背叛、曾被傷害的人知道—你不是孤單的。我走過那條路,也曾被自己人開過那一槍,血淋淋,但我選擇了不讓它成為終點。更重要的是,創業者心中那份對價值的堅持。真正屬於你的東西,只要你還相信,它終究會回到你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