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秘密,其實就藏在自然規律裡。
在我小的時候,許多住家中看到的多半是一個空間裝一個吸頂燈用來做照明,再之後有陣子則很流行間接照明,這幾年更多的是喜歡看起來俐落的平頂天花加崁燈。照明其實可以更多變化,但在台灣一直都是個有待開發及再教育的領域.
就像我自己,因為隨處都放書,隨地都可以看書,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喜歡全家都是足夠明亮的白光,讓我可以隨時看書或工作。直到2021年7月做香氛療癒時和療癒師聊起那陣子失眠的問題,她說要不你試試用你設計師的專業改造臥室成為更放鬆的空間?
當下我總覺得對我的臥室沒甚麼不滿,但還是留了心思考這個問題。然後想到《 女設計師的家這樣玩照明》那本書,再想到主管轉送給我,但一直被冰封的 BlockLamp 冰塊燈,感覺似乎可以做些什麼調整。從櫃子裡取出冰塊燈,然後放到床邊一角.晚上睡前把天花上的吸頂燈關閉,只剩這個冰塊燈時,我再看著窗外的黑夜還有仍舊亮著的幾戶燈火,突然就這麼沉醉了起來。以前讓我覺得我不會想擺在家裡的昏黃燈光,原來用在這種時分竟然如此感性和放鬆~

BlockLamp 冰塊燈
在多了這個體驗後,讓我對光的色溫體驗開始實際有了不同的感受。從前覺得可能不適合我這個實用派的生活方式,似乎被打開了更多不同感受的開關,還會想要嘗試更多的變化。
光線的顏色.照射的角度
剛剛例子中冰塊燈的燈光,是黃光、單顆照明,且光源來自地面上。
大家可以實驗一下,僅僅是調整了光的顏色、亮度及照射角,感受便會完全不一樣。
色溫
色溫是由英文「Color Temperature」直譯而來,色溫是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最早是由開爾文勳爵(Lord Kelvin)制定。_維基百科
回想一下,是不是我們經常身處的辦公室常使用令人專注的白光,咖啡館則是常用是令人放鬆的黃光呢。而光的顏色通常我們用色溫來表示。
通常我們去買燈泡時,包裝上會標示黃光、暖白光、白光。也就是上圖的暖色光、中性色光、冷色光。
在搬來現在的家之時,也是年近40歲之時。當時看上新家的大面窗戶,以為會有明亮的光源。入住之後才發現原來是北向,且樓層低、前後棟距近,光線便不是那麼充足。這與之前住頂樓、臥房窗戶還是向東的狀況大有不同。
而之後沒多久也因疫情鮮少出門。光線不足加上不常出門,意味著便不能時常接受到充足陽光。或許也是這樣.褪黑激素分泌不足,以及40歲後的賀爾蒙波動....等種種狀況造成失眠的問題。當然,更多的因素都是後續這幾年自己各方面再去多加了解才陸續知道。而今天,我們先聊聊光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大部分生物的作息規律。而現今因為有電、燈的發明,人類於夜晚多了許多夜間活動,遮光窗簾的出現也讓一些需要早上補眠的人睡得更加安穩。人類的生活變得便利許多,但不知不覺也出現不少文明病。
最近剛看完的兩本書中正好提到關於光線與健康的部分。
我們該如何選擇在家中使用的光線顏色呢?除了依照在每個空間會做的行動外,參考太陽的顏色,似乎我們就也能找到答案。
晨曦時分,天色帶點藍地開始微亮,待完全天亮後便會越來越呈現偏白光的微微黃光,黃昏之際則轉向橘紅,日落後則呈現藍黑色的暗夜,僅有暈染天上一角的月亮散發著溫柔的光。
以天色變換的例子再回去看上方的色溫展示表時,是不是開始能夠理解為什麼我們工作時會使用明亮的白光或暖白光,而令人放鬆安靜下來的咖啡館則時常會使用黃光呢~
照度
(illuminance)是每單位面積所接收到的光通量;可理解為:單位面積內獲得多少光。
照度的SI制單位是勒克斯(lx=lux)或輻透(ph=phot),1勒克斯=1流明/平方米,1 輻透 = 1流明/平方厘米,1 輻透 = 10000勒克斯。
居家的一般照度建議在300 ~ 500勒克斯之間 。_維基百科
光線的亮度-也就是照度,同樣也是光線轉換影響心境時的一個重點。也是讓我們身心可以從積極活動轉換成平和放鬆的一個方式。
所以當我關上房間天花上的主要白色光源,轉換成在擺地板上散發黃光的冰塊燈時,不論是色溫及照度,還有視覺接收光線的角度都變得不同,久而久之,也讓身體知道那就是要切換成睡眠之前的一個變換。或許就像是在天上的太陽,日落後切換成家中的一個小小燭光般....
大概就因如此,家對我來說是很迷人的地方。可以安全地打開感官去感受自己當下的每一種心境變化.有時只是透過一個小小的增減便會有不同感受。而每個設計案和客戶之間的討論也往往像是教學相長般,就像演員透過角色去體驗不同的人生,我也藉由客戶的視角去看到更多這世界的精采。
那麼...你們呢?蕙質蘭心、別具一格的格友們肯定也有更多有創意的光線布置吧~在此用小小的分享希望能讓大家初步感受光與生活的關聯,也期待看到大家更多地分享,讓我也能跟著學習眾人的智慧!